徐建国:微生物国际与流行症防控

未知 2022-09-08 14:31

徐建国:微生物国际与流行症防控 

 

微生物包含细菌、病毒和真菌等,许多科学家都在对各种各样的微生物进行细致前沿的研讨作业。可以这么说,微生物的国际丰富多彩、改变莫测,一起也暗藏危机。比方前段时间,小小的沙门氏菌就让全球最大的巧克力工厂,位于瑞士的百乐嘉利宝停摆。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咱们日常吃的肉类、蛋奶类食物中都可能有这种细菌。它会致人发热、腹泻、呕吐和腹痛,严重时甚至会导致逝世。

中国之声、央视频携手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推出全媒体科普栏目——大师讲堂《科学家讲科学》。20位院士名家畅谈热门事情,为大众科普答疑。

本期医学微生物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开大学公共卫生与健康研讨院院长、流行症防备操控国家重点试验室主任徐建国教授,和咱们一同走近微生物,谈谈人见人爱的益生菌和令人心惊胆战的流行症。

咱们并不那么了解微生物!

微生物无处不在,无论是肠道的正常菌群,还是许多种可以让人致病的致病菌。咱们这个国际是微生物的。到底有多少种微生物的存在?有研讨显现,国际上存在的原核生物主要指细菌,有1012种(species),而现在咱们仅了解和研讨了15000多种。

徐建国表明,咱们对微生物的了解还十分少。曩昔咱们拿个培育基,在医院里培育病原体,只要培育基不变,每次培育出的细菌都是差不多相同或许类似的。“原因在于,你培育出来的细菌,就是只合适在你选择的培育基中成长。换一种培育条件,就不相同了。”

咱们只了解了一亿分之一“种”的微生物。对这些不知道微生物,咱们还不知道哪些致病,哪些不致病。这样看来,咱们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益生菌对人类到底有多“宝藏”?

益生菌是指可对人体产生有利效果的微生物。跟着近年来咱们对健康的重视,益生菌的概念和产品竞相呈现,令人眼花缭乱。

徐建国表明,咱们要正确地理解益生菌的概念,益生菌是否对人体有利?必定要一株一株来看,它有“株”的特异性。由于一个益生菌“种”包含许多株,比方双歧杆菌、乳酸菌等。并不是每一“株”双歧杆菌都有利生效果,需求一株一株地测验。

徐建国表明,应该展开临床研讨,证实某“株”菌的益生效果,把益生菌细化,研讨每一“株”菌的精细的益生效果。比方,某“株”益生菌可以调理脂肪代谢,就可以考虑开发成具有降脂效果的“药物”。如果临床研讨证明有用,就可以考虑用于临床。现在益生菌研讨还处于早期阶段,需求功能更明确、更精准化。徐建国提到,咱们每个人在肠道里面都会存在必定种类和数量的细菌。根据徐建国团队展开的一项涉及120多个中国健康人的研讨显现,没有一“种”细菌是所有人都有的。

益生菌的“宝藏”,还有很大的开发挖掘空间,但徐建国也提到:“不论怎么样,益生菌的概念可以家喻户晓,许多人都知道益生菌的存在,这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大的前进。”

微生物导致流行症,防控十分重要!

徐建国介绍,在曩昔,流行症往往源于贫穷和不卫生,如霍乱、痢疾等。而现在的许多流行症主要与行为生态相关,也被称为行为生态流行症。

曩昔一度以为,跟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步,流行症对人的要挟会逐步减少,或许不再存在。许多科学家以为,第二次卫生革命的重点是慢性病。

但是,实际上,流行症的要挟是持续存在的。徐建国提到,虽然经济不断增长,但一些流行症却不减反增,比方布鲁氏菌病。1993年,我国报道的布病患者只有300例左右,而现在病患人数已达到数万人,数量上升了二三百倍。

 

徐建国介绍,近年来与个人行为密切相关的流行症发病率也在快速增长,艾滋病给咱们带来很大的公共卫生问题。登革热曩昔是南边的疾病,由于气候的改变,登革热的病例在向北移。

 

咱们国家法定甲类流行症有两种,一号病鼠疫,二号病霍乱。徐建国介绍,鼠疫是人类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流行症,给咱们国家解放初期带来十分大的困难。经过多年尽力,现在我国鼠疫年发患者数现已从解放初期的1万例左右下降到挨近“零”,且仅在边远地区偶发,在大多数年份没有鼠疫病例产生。

前段时间武汉一所大学的呈现霍乱疫情,引起大众关注。但由于有先进的操控办法,再加上霍乱流行菌型产生了改变,致病力下降,与曩昔的霍乱不能同日而语。

徐建国指出,我国未来新发流行症要挟绝大多数和野生动物、有害生物相关。如蜱、鼠等大多数有害生物携带大量病原微生物,但现在研讨并不深化。以蜱为例,其携带病原体的种类最多。现在现已发现有890余种蜱,携带220余种微生物,其间100余种是致病性的。而这个数字还在不断添加。

咱们需求自动防备未来可能产生的新发流行症。自动防备,把防控作业展开在新发流行症疫情产生之前,把流行症对人类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徐建国表明,应该展开反向病原学研讨,经过发现和研讨不知道微生物,评估这些不知道微生物的潜在公共卫生意义,提出未来可能产生的新发病原体目录,提前采取防控措施。他一起强调,防备流行症,最重要的是坚持人与环境、人与微生物的和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