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诗词常用的典故:虎渡江与虎项金铃

未知 2022-02-01 14:26

古文诗词常用的典故:虎渡江与虎项金铃 


别说读书苦,那是你看世界的路——

虎渡江

【典源】《后汉书·宋均传》:宋均“迁九江太守。郡多虎暴,数为民患,常募设槛阱而犹多伤害。均到,下记属县曰:‘夫虎豹在山,鼋鼍在水,各有所托。……今为民害,咎在残吏,而劳勤张捕,非忧恤之本也,其务退奸贪,思进忠善,可一去槛阱,除削课制。’其后传言虎相与东游渡江。”

《后汉书·刘昆传》载:“崤、黾驿道多虎灾,行旅不通。”及刘昆为弘农太守,“为政三年,仁化大行,虎皆负子度(渡)河。”事相类。

【释义】宋均、刘昆皆为政有方,使境内恶虎渡江河而去。后遂用“渡虎、虎去、去兽、渡河之兽”等称颂地方官政绩卓著,灾难不作。

【渡虎】陆机《晋平西将军周处碑》:“陕北留棠,遂有二天之咏;荆南渡虎,犹标十部之书。”李白《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赴河南》诗。“九江皆渡虎,三郡尽还珠,”赵翼《奉命赴滇从军征缅句》诗:“政绩未能河渡虎,功名敢想阁图麟。”

【虎去】罗隐《送汝州李中丞十二韵》:“虎知应去境,牛在肯全形”黄庭坚《寄题安福李令适轩》诗:“孝慈民父母,虎去蝗退飞。”

【去兽】顾云《上池州卫郎中启:“数间萤牖,犹存于去兽江边;一叶渔舟,尚系于还珠岸下。”

【渡河之兽】庾信《陕州弘农郡五张寺经藏碑》:“虽复兼能共治,未遣渡河之兽;烽柝是警,实扰移关之民。”

虎项金铃

【典源】明瞿汝稷《指月录》卷二三:“金陵清凉泰钦法灯禅师在众日,性豪逸,不事事,众易之,法眼独契重。眼一日问众:‘虎项金铃,是谁解得’?众无对。师适至,眼举前语问,师日:‘系者解得。’”

【释义】老虎脖子上的金铃,只有系的人才可以解开。后遂用“解铃还须系铃人、解铃还是系铃人、解铃系铃、系铃解铃”等比喻谁惹出来的问题,仍由谁去解决;用“解铃”指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解铃还须系铃人】华生《滇越铁路问题》:“解铃还须系铃人,责有攸归,义无旁贷。”

【解铃还是系铃人】《红楼梦》第九十回:“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是系铃人。”

【解铃系铃】李渔《慎鸾交》第三四出:“老年兄,你解铃胜似系铃高,惠重叨。”方靖四《致胡通书》:“正因为是伟人,才有勇气纠正自己的错误,而此种纠正自己错误之举,将博得举世的同情,则所谓‘君子之过如日月之蚀’,‘解铃系铃’,我们对先生寄以无穷的希望!”

【系铃解铃】《黄绣球》第五回:“我不妨和他见了面,窥察他的神气语意,如果事由他起,则系铃解铃,原须一人。”

【解铃】郭沫若《蒲剑集·屈原考》:“我自己补充的一个证据,由我自己来解铃吧。”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