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怎么过年:年夜饭吃面片,初一贴门神

未知 2022-02-04 14:10

宋朝怎么过年:年夜饭吃面片,初一贴门神


1、从《岁朝图》说起

北宋开封,正月初一,离天亮还有两个小时,一个中年男子早早地从床上爬起来,披上棉袄,套上棉裤,穿上鞋子,来不及洗漱,就提着灯笼走出家门,腋下夹着一个包裹。

他在门外找到一小块空地,放下灯笼,从包裹里取出一把铁铲,开始刨坑。就着昏黄的灯光,我们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地上摊开的包裹里面还有三样东西:

一条蛇、一把豆子、一颗鸡蛋。

坑刨好了,他把蛇、豆子和鸡蛋都扔了进去,填上土,踩结实,嘴里嘟嘟囔囔念叨几句,转身回家。

咦,他干吗把这些东西埋起来呢?大伙儿别急,继续跟着他,看他下一步要做什么。

这个中年男子回到家,洗把脸,漱漱口,喝杯热茶,又翻出一捆柳树枝,和一根鸭蛋粗细的桃树枝。他把柳枝散开,先拿一根插到门环上,又拿几根插到窗棂上。他家有四扇窗,插了四根柳枝;还有两扇门,每扇门上也各插了一根。

然后他又拿起那根桃树枝,一劈两半,都削成上宽下窄的楔子,七八寸长,削得尖尖的,刮得光光的,提起毛笔,在一只楔子上写了“神荼”两个字,另一只楔子上写了“郁垒”两个字。他把这两只桃木楔分别插到大门两边的空地上,拎起锤子,啪,啪,啪,啪,全钉到泥土里,只留桃木楔的上半截在外面。

当他忙完这些的时候,天已经快要亮了。他赶紧把老婆喊起来,帮他熬糨糊,贴年画。两口子把门神贴到门上,把春联贴到门框上,最后又取出一块长方形的桃木薄板,在上面写了“顺天行化”四个字,钉在了大门的门楣上。

中年男子放下钉桃板的锤子,看看门外填平的那个小土坑,看看大门两边露出半截的桃木楔,看看窗户上斜插的那些柳树枝,看看大门上新贴的门神和新钉的桃板,长出一口气,满意地笑了。

好了,让这个男子歇一会儿,我来给大伙解释一下他刚才究竟在做什么。

2、宋朝人在大年初一

贴门神,贴春联,大家都懂,不必解释,即使到了现在的大年初一,很多朋友仍然会这么做。可是我们绝对不会疯到在门外挖坑,往坑里埋蛇,对不对?其实这个宋朝人埋的不是真蛇,而是用面团捏的假蛇。

他埋的鸡蛋倒是真鸡蛋,豆子也是真豆子,只不过,都是煮熟的。他把这些东西埋起来的时候,口中念叨的是这么几句话:蛇行则病行,黑豆生则病行,鸡子生则病行。

等这条假蛇从土里爬出来的那一天,等这把豆子从地里长出来的那一天,等这颗鸡蛋孵出小鸡的那一天,我们全家才会生病。

要知道,那蛇可是假蛇,那豆子可是熟豆,那鸡蛋可是熟鸡蛋。假蛇会爬吗?不会。熟豆会长吗?不会。熟鸡蛋会孵出小鸡吗?不会。当这些不可能发生的事情都发生的时候才会生病,意思就是一年到头永远不会生病。

这就是宋朝人在大年初一那天进行的祷告和祝福,方法非常奇特,过程相当好玩。

这样做是为了祛病。往门窗上插柳枝,在大门口钉桃木,以及贴门神什么的,则是为了驱鬼。

3、宋朝人的桃符

您知道,在中国道教文化和传统巫术当中,柳枝和桃木都是可以打鬼的,要不然茅山道士干吗要用桃木剑对付鬼怪和僵尸呢?

一左一右钉在大门口的那对桃木楔,就是传说中的“桃符”。王安石诗云:“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写的其实就是这种桃木楔,上面通常各写“神荼”和“郁垒”,那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擅长捉鬼的一对半神兄弟。

有的朋友可能会问:“你怎么知道桃符不是贴在门上的春联,而是钉在地上的桃木楔子呢?”

我有两个凭据。

第一,北宋书籍《岁时杂记》有载:

今人以桃符径寸许,长七八寸,中分之,左书神荼,右书郁垒,岁旦插于门左右而钉之。

现代人(指宋朝人)制作桃符,宽一寸,长七八寸,纵剖两半,左写神荼,右写郁垒,正月初一那天,分别钉在大门左右。

第二,苏东坡写过一篇寓言,名《桃符艾人语》,全文甚短,抄录如下:

桃符仰骂艾人曰:“尔何草芥而辄居吾上?”艾人俯谓桃符曰:“尔已半截入土,安敢更与吾较高下乎?”门神傍笑而解之曰:“尔辈方且傍人门户,更可争闲气耶?”

“艾人”是用艾草捆扎的假人,端午那天插到门上,用来祛病辟邪。

4、宋朝的春联和门神

搞清楚了桃符,再看看宋朝的春联。

宋朝春联其实有两种,一种是纸质的,一种是木质的。木质的春联也用桃木来做,两块长长的桃木板,刮光,在上面写字或者刻字,一左一右钉在门框上,第二年春节再取下来,钉上新的。

咱们中国的老传统,春联都有横批,横批要贴在门楣上。现在贴春联,横批都是四个字,或“春光满院”,或“春回大地”,或“吉祥如意”,或“万事如意”,内容五花八门,反正都是吉祥话。宋朝的横批当然也是四个字,但内容却是千篇一律:“顺天行化”。

顺天,意思是顺应上天,不跟老天爷闹别扭。行化,意思是行事地道,符合教化。“顺天行化”这四个字,表达了宋朝人对上天的敬畏和对自己的承诺,希望上天见到这个横批,一年到头不找麻烦,风调雨顺,四季平安,不给人间降瘟疫。

这个横批,在宋朝叫“天行帖儿”,又叫“天行帖子”,它是宋朝春联的一大特色,现在早已失传。

春联要贴在门框和门楣上,门神则贴在门扇正中间,宋朝的门神长什么样子呢?

宋朝门神以武将居多,例如秦琼、敬德、关羽、张飞、卫青、马援……这些在中国历史上声威赫赫的名将,统统被雕版印刷,制成门神,贴到大门上。据岳飞的孙子岳珂介绍,在宋孝宗为死去的岳飞平反昭雪以后,岳飞也成了南宋民间最流行的门神之一。

还有一种门神,画的是钟馗的肖像。我们知道,钟馗是一名法力高强的神仙,传说成神之前是唐朝书生,因为奸臣当道,考进士时金榜落第,一怒之下撞死在金殿上,然后就被封为神仙,负责斩妖除魔,其法力要远远超过那些历史上的武将。

所以宋朝人也把钟馗做成了门神,甚至还把钟馗的妹妹画到了门神像里,俗称“钟馗小妹”。

钟馗小妹名叫钟花,死后也成了神仙。钟馗擅长捉鬼,钟花则喜欢吃鬼,将小鬼当零食,一天能吃几十只,把她的画像贴到门上,自然也能挡住邪祟:小鬼想进门害人,刚走到大门口,抬头瞧见钟馗小妹,哎呀妈呀,这个煞神怎么在这儿?千万别被她一口吃了,赶紧逃吧!

无论是武将门神,还是钟馗兄妹门神,都属于防御型门神,寓意都是驱鬼避邪,保护人类。宋朝还有一种门神,不为防御,只为讨个好彩头,例如,宋人笔记中常常提到的“财门钝驴”和“回头鹿马”,就属于这种。

财门钝驴是一头驮着两大筐干柴的胖驴。因为胖,所以迟钝,故名“钝驴”。又因为这头钝驴驮着干柴,“柴”谐音“财”,故名“财门钝驴”。过年的时候在大门上贴一张财门钝驴,寓意来年发大财。

回头鹿马是一只扭头回望的鹿。“鹿”谐音“禄”,把这只鹿贴到大门上,寓意禄神照命,孩子长大能做官。

时至今日,财门钝驴和回头鹿马均已失传,我们现代人更喜欢那种画着胖娃娃抱金鱼的年画,寓意年年有余。画虽不同,讨取吉利的意图跟宋朝是一样的。

咱们现代人贴春联贴门神,要么在腊月二十九,要么在腊月三十,近年来还能见到一些急性子的朋友,在腊月二十八之前就把门神给贴上了。

门神之所以诞生,最初是为了驱鬼,不让各种神怪闯进家门。所谓“各种神怪”,不仅仅限于恶鬼,也包括家中的百神,甚至还包括祖先的鬼魂。如果像我们现在这样,春节之前就贴上门神,恶鬼进不来了,祖先也进不来了。您把祖先挡在门外,除夕祭祖不等于白祭了吗?供桌上摆满了香烛、春盘和馎饦,就为了让祖先享用,祖先正要进门,却被秦琼、敬德、神荼、郁垒以及捉鬼的钟馗和吃鬼的钟馗小妹吓得连连倒退,扭头就跑,这不等于捉弄祖先吗?

宋朝人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他们选在大年初一贴门神,那时候祖先已经享用完了供品,赶紧把门神贴上,挡住外面的恶鬼。

5、宋朝人的年夜饭

如今北方人过年一般要吃饺子,南方人过年一般要吃汤圆,宋朝人过年吃什么呢?

吃馎饦(bó tuō)。

陆游不是在诗里写过吗?“中夕祭余分馎饦。”大年夜祭祖,然后吃团圆饭,吃什么?吃馎饦。

馎饦其实是很简单的面食,本来由北方游牧民族发明创造,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传入中原。它最初的做法是这样的:

用清水和面,不加酵粉,将面团揉光以后,搓成条状,再掐成半指长的小面段,然后将小面段放入掌心,用另一手的大拇指由近及远这么一搓,将厚厚的面段搓薄,搓成两头翘、中间凹的小笆斗或者两头尖、中间扁的柳叶舟,放在菜羹里煮熟。

进入宋朝,手擀面日益流行(擀面杖早在先秦就已被发明出来,但一直用于做饼,以擀切方式做面的习惯是直到北宋才出现的),手搓而成的原始面食馎饦眼见不是对手,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宋朝人出于语言上的强大惯性,继续将手擀面称为馎饦。

也就是说,宋朝的馎饦其实就是面条,用菜羹或肉羹煮熟的面条。这种面食做法简易,无须过水,无须打卤,无须浇头,无须菜码,一把面条放入沸腾的羹汤中,一会儿就煮熟了,盛出来就可以吃。在南宋中叶,上述做法传入日本,所以日本人也把用羹汤煮熟的面条叫作馎饦。

当然,过年不能光吃馎饦,还得吃其他东西。宋朝春节的餐桌跟现在一样,也是杯盘堆集,荤素俱全,其中比较有特色的食物,一为“五辛盘”,一为“百事吉”。

将韭菜、芸薹、芫荽洗净,撕开,不切断,在盘子里摆出好看的造型,然后再拌以腊八当天腌渍的大蒜和藠头,最后在这堆蔬菜的中间插一根线香,线香顶端粘一朵纸花即可。因为这盘菜共含五种蔬菜,而且这五种蔬菜气味辛辣,所以以“五辛”为名。

五辛盘在隋唐时期颇为流行,唐朝人除夕祭祖,供桌上必放五辛盘。祭祀之后,拔掉盘子中间的线香和纸花,转移到年夜饭的餐桌上,全家人一起分享,据说可以祛病,能保来年百病不生。

宋朝生产力相对进步,食物相对丰富,祭祖的春盘不只五辛,也有腊肉和其他蔬菜。宋朝人喜欢用萝卜和生菜来制作春盘:萝卜去皮切丝,生菜撕成长段,一同摆放到盘子里,绿白分明,煞是好看,再插上纸花和绸花,更有一股喜庆气氛。

除了五辛、萝卜和生菜,别的蔬菜也可以用来制作春盘。苏东坡有诗云:“渐觉东风料峭寒,青蒿黄韭试春盘。”这是用青蒿做春盘。青蒿是一种野菜,叶片青绿细碎,味道清爽微甜,有清肝明目之功效,俗名“茵陈”。

还有用猪肉和主食制作五辛盘的。例如《岁时广记》记载,宋朝宫廷厨师将腊肉蒸熟,切成细丝,在盘中摆出花型;或将油饼、馓子、麻花、馒头摆入大盘,垒出金字塔形状,中间插以金银丝扎成的花朵。

“百事吉”是宋朝人过年时在餐桌上摆放的一种利市,这种利市是这样的:将柿子、橘子和柏枝放到同一个盘子里,先将柏枝折断,再依次掰开柿子和橘子,是为“柏柿橘”,寓意“百事吉”。

但是古代的水果保鲜技术相对落后,在寒冷的北方,柿子和橘子未必总能买到,于是聪明的市井小贩又在过年时推出“百事吉结子”:在绸布上绣柏枝、柿子、橘子,打成中国结,卖给老百姓。到了吃年夜饭的时候,全家人一起解开这个结子,再挂到房梁上,也能获得“百事吉”的好彩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