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山”:因剧而生的地名

未知 2022-04-29 11:33

“乌龙山”:因剧而生的地名

在现代文学史上,湘西因沈从文等名家和《边城》等名作而蜚声海内。近些年来,湘西又呈现了一个由于文学和影视著作而得名的当地:乌龙山。这背后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

湘西地舆沟壑纵横,溪河布满,峰峦起伏,窟窿绵绵。有十多个县与鄂、渝、黔、桂四省市接壤,历来是中央王朝统治单薄的区域。自宋以来,匪患未绝。进入民国,湘西土匪为害尤烈,给湘西人民带来无量灾难。

1949年9月中旬,解放军由常德挺进湘西,先后解放了湘西十余座县城。9月下旬,几支主力部队进入湘西剿匪。至1951年2月部队赴朝停止,共歼匪9万余人,缉获很多枪炮弹药。这以后,湘西军民又通过两年艰苦卓绝的奋斗,肃清残匪2万多人,数百年以来的湘西匪患,宣告终结。




为了让人们记住那一段不普通的历史,给英勇无畏的人民解放军立传,1985年,湖南著名作家水运宪受当年指挥湘西剿匪的领导托付,只身前往湘西山区,进行了为期7个多月的郊野采访。

作家深化村寨,收集到许多关于剿匪的传奇故事和资料,积累了丰厚的创作资料。回到省城后,作者将采访资料细细整理,再辅之以合理幻想,一口气完成了传奇小说《乌龙山剿匪记》。1987年,作者将小说改编成20集大型电视连续剧《乌龙山剿匪记》,随即在全国各地电视台播出。电视剧一时成为全民茶余酒后热议的论题。

该片在着力讴歌我军剿匪小分队中有勇有谋的刘玉堂,深恶痛绝的田石头,好讲大话但又充满献身精神的何山,诙谐诙谐的刘喜等剿匪英豪的同时,也成功刻画了老奸巨猾且心肠歹毒的田大榜,诡计多端、外强中干的钻山豹等众多反面人物。

剧中触目惊心的打架局面富有传奇色彩,很有吸引力。人们痛恨土匪、崇敬英豪。一时间,剿匪故事成为人们茶余酒后津津乐道的论题。忠诚为民、英俊英俊、武功超群的剿匪英豪刘玉堂成为年轻人追捧的偶像。电视剧《乌龙山剿匪记》还荣获了多种奖项,成为剿匪体裁影视剧中的经典。

此后的三十余年里,《乌龙山剿匪记》一向热播不止,可谓家喻户晓。佘致迪作词、冯广映谱曲、邬眉演唱的片头曲《莫说来去无踪影》令人难忘:“莫说来也无踪影,没碰落一朵花痕。用那热血染红一片安宁,还给大山一抹青,一抹青。莫说去也无踪影,没带走一丝流云。却把那彩虹变成一片景色,留下山鹰你的眼睛,你的眼睛。”歌词典雅灵动,曲调清亮激越,直击观众的魂灵,成为传唱的经典,让人百听不厌。相同由佘志迪作词、冯广映作曲,关牧村演唱的主题曲《高山流水猎人魂》也深化人心:“也有老母亲,也有心上人。也有生死情,也有离别恨。进山就爱山长青,行路最恨路不平,染尽热血含笑去,高山流水猎人魂。”歌曲厚意悠扬,催人泪下,具有湘西民歌特色,神韵特别,感染力强。

生动的人物形象,回肠荡气的故事和优美动听的歌曲,陪同几代青年度过了芳华时光。

有趣的是,电视剧中的“乌龙山”本来子虚乌有,只是作家临时假造出来的一个地名。自从该剧火了之后,湘西有好几个当地的人都声称自己就是乌龙山人,大有以“乌龙山人”为荣的意味。由此可看出电视剧影响之大。

而今,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桂塘镇的火岩村因而改名为“乌龙山村”。作家水运宪被聘任为乌龙山村首届“名誉村委会主任”,成为文坛上的一段美谈。

咱们再度回望《乌龙山剿匪记》,忍不住生出感叹。终究什么样的文艺著作才是具有生命力的优秀著作?今日,不管咱们用什么样的文艺理论来点评一部著作,总回避不了一个最基本的现实,那就是,这部著作是否受大众喜欢,是否能长播、长销不衰。一部电视剧热播数十年,一个虚拟的地名如此广泛地被观众接纳和认可,并引发出无限的幻想和怀念。著作中塑造的主要人物至今还能让人如数家珍、耳熟能详,给人们夸姣的记忆,这难道不是每一个作家、艺术家所寻求的理想艺术境界吗?

“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文艺潮流无时无刻不在跟着年代的开展而发生变化。文艺评论界也常常会呈现一些新名词、新概念、新思潮。但不管概念和思潮怎么花样翻新,咱们点评文艺著作的根本准则没有改动。让人民满意,既是文艺创作的根本点、起点,也是文艺著作是否成功的点评标准。

文艺工作者应把人民作为文艺的体现主体、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让文艺的芳华在人民中心永恒绽放。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