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常常有人说:魏忠贤不死,大明不亡?

未知 2022-05-02 16:11

为什么常常有人说:魏忠贤不死,大明不亡? 

 

魏忠贤不死的话,那么崇祯手下就有阉党和东林党两大实力,他们是相互依存又相互制衡的关系,任何一方的做大或许消失,都会形成皇权遭到做大一方的限制,保持实力均衡,才是帝王之术。

若魏忠贤不死,东林党干事有必要顾及,而魏忠贤被干掉后,导致东林党一党独大,皇帝话语权削弱,方针方针的拟定和执行,连崇祯帝都无法完全左右,而东林党错误的治国方针直接导致了大明的消亡。

魏忠贤是明熹宗时期的大宦官,他由于干事灵敏,长于溜须拍马,并勾搭上了明熹宗的乳母客氏,得到明熹宗的赏识和重用,一路一步登天,出任秉笔宦官后,开始独揽朝政,排斥异己,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被当时之人称为“九千岁”。

魏忠贤擅权期间,尽管把整个朝政弄得乌烟瘴气,但是有一点,仍是值得赞许的,便是他帮忙天启帝拟定了合理的财务税收,这源于他征收的工商税,明朝末年,在江南地区已经呈现了资本主义萌芽,那里的工商业比较发达,征收的工商税比较多,能够确保国库充盈。

在明末最大的威胁便是来自东北的女真铁骑,他们常常打扰明朝边境,大明朝廷不可能坐视不管,因此需要同女真交兵,交兵需要银子,而魏忠贤的税收方针正好确保了大明军费的充足,为抵抗女真侵略提供了坚实的保证,尽管女真一再打扰,但无法对大明形成毁灭性打击。

很明显这一切都是魏忠贤的劳绩,而到了崇祯登基以后,他由于不满魏忠贤专权,因此在他上台不久,就找出理由将他干掉了。

魏忠贤一死,自然他的税收方针报废,取而代之的是东林党的税收方针,而东林党人大部分身世官员、文人、大地主,他们代表的是地主阶级,因此他们的方针是以农人为主,剥削农人兄弟,一旦前方交兵,就更加疯狂的加征税负,搞得农人负担加重,农人起义比魏忠贤时期多了不知多少。

以前魏忠贤时期,大明只需抵抗女真人,现在不但要对付日益兴起的女真人,还要疲于应付国内蜂拥而起的农人起义,处于两线作战的尴尬地步,政府靠剥削百姓的那点税收哪够这样折腾,到了崇祯后期,国库已是空空如也,无钱给军队发军饷了。

最终,崇祯几次找大臣募集,这些满嘴善良的东林党人却说无钱无粮,没有军饷,军队只能饿着肚子交兵,这样的战斗力可想而知,最终大明被闯王领导的农人起义军推翻。

当李自成打进北京的时候,在听到宦官曹化淳说的那句“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他才想起他的哥哥明熹宗临终前遗言,“恪谨忠贞,可计大事”的深意所在,但是一切都晚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