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钱银战役:刘备铸币只为敛财吗?

未知 2022-07-03 19:12

三国时期的钱银战役:刘备铸币只为敛财吗? 

 

刘备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角。传统的小说、戏曲以及现代的影视作品将刘备塑形成了一个政治上以匡扶汉室为己任,经济上处处谅解大众疾苦的明君形象。然而,民间也有流传着刘备入川后铸币大肆敛财的风闻。哪一种说法更挨近真实的前史呢?三国时期的钱银战役又是怎么发生的呢?

下文经出版社授权摘编自《钱币上的我国史》,作者从钱币史的视角,考察了刘备入川后铸造“直百五铢”钱,以及曹魏、孙吴两国对蜀汉的钱银攻击所做出的回应,来提醒三国以钱银为兵器所进行的战役。

 

《钱币上的我国史》(全三册),王永生著,中信出版集团 2022年6月。

直百五铢:刘备的钱银兵器

咱们先来认识一下刘备铸造的这枚直百五铢钱。它正面铸有四个汉字,上下是“直百”、左右是“五铢”,反面没有文字。咱们对五铢钱或许并不陌生,知道它是汉武帝时期铸造的,一向流转运用到唐朝初年。可是直百五铢钱或许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也不知道它与一般的五铢钱有什么不同。

实践上,直百五铢与一般的五铢钱完全不同。钱币版“三国演义”是由于刘备铸造直百五铢钱而引发的。这枚小小的钱币,在三国的前史上发挥过非常大的作用。它不光给刘备帮过大忙,使其渡过难关,还让尝到甜头的刘备乐此不疲,持续很多铸造,并因而而给东吴和曹魏两国形成了严峻损伤,关于其时的前史走向产生了深入的影响。

那这是一枚怎样的钱币?刘备又是在什么布景下铸造的呢?

关于刘备铸造直百五铢钱的事,在《三国演义》小说及影视作品中都没有被提及,因而一般的读者、观众或许并不清楚。可是,这件事在《三国志》这一专门记叙三国前史的著作中,却有清晰的记载:

初攻刘璋,备与士众约:“若事定,府库百物,孤无预焉。”及拔成都,士众皆舍干戈,赴储藏竞取宝藏。军用缺乏,备甚忧之。巴曰:“易耳,但当铸直百钱,平诸物价,令吏为官市。”备从之,数月之间,府库充分。—《三国志·蜀志·刘巴传》注引《零陵先贤传》

这段记载说的是,建安十九年(214)刘备选用军师庞统的战略,趁着刘璋危难之际,出动军队从刘璋的手中夺取了成都。其时刘备为了鼓励将士,就与他们约定:攻取成都之后,刘璋府库里的东西任由他们去拿。在利益影响之下,士兵们力争上游,一举攻占了成都。刘备也说到做到,兑现了诺言,战士们都满载而回,只要刘备没有收获战利品。这样一来,问题就出来了。由于其时部队的物资都是由军阀自己担任,主要是靠战利品来筹措。现在成都尽管到手了,可是刘备的军需用品却没有获得补充,而随后对成都的办理还需求耗费很多的资产,怎么来处理呢?这使刘备犯了难。正当刘备为军需用品缺乏而犯愁的时分,有个叫刘巴的部下向他提出了铸造“当百大钱”的主张。那什么是当百大钱?铸造当百大钱怎么就能处理军队物资缺乏的难题呢?

 

《三国演义》剧照。

这儿需求给咱们做点解释,普及一点钱银金融常识。

所谓当百大钱,实践上便是一种大面值的钱。其时成都地区运用的五铢钱比汉武帝时期的五铢钱要小将近一半,分量仅有2克左右,直径约21毫米,被称为“蜀五铢”,意思便是在蜀地流转的五铢钱。

刘巴主张刘备铸造的当百大钱,一枚相当于100枚蜀五铢。

蜀五铢。

有人或许会以为,这不就相当于咱们现在在1元纸币的基础上,再发行一种100元面值的纸币吗?这样反而更方便人们的交易、带着,好像并没有什么不好啊!

实践上,这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咱们现在运用的是纸币,它自身几乎是没有价值的,面值无论是1元仍是100元,都是政府以信誉做担保,属于信用钱银。尽管和面值的大小没有联系,可是纸币的发行总量有必要和社会财富的总量相匹配,不然就简略引起通货膨胀,钱银就会价值降低。

古代运用的铜钱与纸币是有差异的,由于铜钱自身是有价值的。这儿问题的关键是,刘备铸造的直百五铢钱,尽管面值是蜀五铢的100倍,可是它实践的分量却不到100倍,只要3倍多,重约6.4克,直径约25毫米。这就意味着,刘备凭借他手中具有的武力,经过直百五铢钱,在他控制的商场上强买强卖,要用6.4克的铜去兑换大众手华夏有的200克铜,这样就等于多换取了民间三四十倍的物资和劳务。难怪《三国志》记载说,刘备发行直百五铢钱之后,“以数月之间,府库充分”,一下子就处理了军队的物资问题。这让刘备初次尝到了铸造虚值大钱的好处。

说到直百五铢钱,它正面的钱文有一大特色,便是直百五铢这四个字的书体是不一样的,竖写的“直百”两字是隶书,而横写的“五铢”却是小篆。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同一枚钱币上面会出现两种不同的字体呢?

实践上,这是由于刘备是在仓促之间决议铸造直百五铢钱的。由于时间急迫,就顺手从此前蜀地流转的五铢钱的旧钱范中拣选了比较厚重的一种,在上面加刻“直百”两字便开始铸钱。因而,本来分列穿口左右的五铢两字,仍是本来的小篆体,而新刻的、直列穿口上下的直百两字,却是其时流行的隶书体,这就形成同一枚钱币上面出现两种不同的书体,可是却开创了我国钱银史上隶书用于钱文的先例。另外,在一枚钱币上一起运用两种字体,便是从刘备铸造的这枚直百五铢钱开始的,这也算是开了先河。

除了字体不一样,直百五铢钱还有一个特色,那便是色彩形形色色。色彩多有不同阐明它们的含铜量是不一样的。这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民间传说,刘备其时为了铸钱四处寻找铜料,乃至收取民间大众家里挂蚊帐用的铜钩,然后将这一类的铜器,乃至是铁器销毁之后,直接都铸成了钱。因而,直百五铢钱的色彩形形色色。这也从一个旁边面阐明了刘备其时军用缺乏的困境。

夷陵之战的军费难题

建安十九年,刘备在刘巴的主张下,经过铸造直百五铢钱,处理了经费缺乏的难题。尝到甜头的刘备并没有见好就收,而是在几年之后加大了铸造的规划和数量。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由于这时的刘备又遇到了一个更大的难题,他想再次用直百五铢钱来帮助处理。这一回刘备碰上的是什么难题呢?

赤壁之战后,东吴为了联合刘备共同抵挡曹操,曾将荆州借给刘备。可是战役完毕之后,刘备失约,不想将荆州偿还东吴,并派关羽驻守在那里。东吴大将吕蒙所以规划杀了关羽,夺回了荆州。刘备大怒,为了给关羽报仇,决议出动军队讨伐东吴。

打仗需求经费,刘备自然就想到了上次帮他渡过难关的直百五铢钱,所以又开始大规划地铸造。《三国演义》中的夷陵之战,实践上反映的便是这一段前史。可是书中只烘托了刘备怎么重情重义,分明知道蜀汉的国力不如东吴,可是为了给结拜兄弟报仇,身体有病的他依然固执御驾亲征。然而,书中并没有给读者告知,刘备的这次出征是经过大规划地铸造虚值大钱、实行通货膨胀方针筹措军费的。这次铸造的直百五铢钱与上一次铸造的相比,数量更大,对蜀国及东吴和曹魏的经济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战役的结果咱们都很清楚。蜀军不光被东吴大将陆逊火烧连营,惨败而归,刘备更是病逝在了白帝城,诸葛亮临危受命托孤,这时南边的少数民族又趁机发动了暴乱。处于内忧外患中的诸葛亮,后来在《出师表》里用“危急存亡之秋”来形容其时的艰难处境。

 

《三国演义》剧照。

被刘备托孤的诸葛亮丝毫不敢松懈,他一边派人与东吴和解修好,一边亲率大军南渡泸水,平定暴乱,安稳后方。可是,这时的蜀国已经财力干涸,怎么来处理南征的费用呢?无奈的诸葛亮只能也学刘备,再次铸造直百五铢钱。《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七擒孟获”反映的便是这一段前史。当然在书中咱们也不会看到,诸葛亮为了克服叛变的孟获,除了七擒七纵,还运用了铸造虚值大钱的手法来筹措经费。

诸葛亮这次铸钱,与刘备为了东征孙权铸造的直百五铢钱有两点不同。一是直径约27毫米,重达7克,尺度和分量都要厚重并略微大一点;刘备铸造的直径约25毫米,重约6.4克;这或许是由于诸葛亮以为这是用于蜀国境内的钱币,应该与抵挡吴国的钱有所差异。二是在钱币的反面,加铸了一个篆书“为”字,表明铸造于“犍为”。那犍为是什么当地?为什么说这种钱是由诸葛亮铸造的呢?

 

直百五铢(背“为”)

“犍为”是蜀国的一个地名,坐落今日四川威远县。20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那里发掘出土了一批背铸“为”字的直百五铢钱,而诸葛亮当年又正好在那里驻军,因而,考古工作者以为这些钱币有或许是当年诸葛亮铸造的。我国钱币博物馆收藏的直百五铢,便是1992年年头我去威远县博物馆调拨的。那里曾是四川与西南少数民族贸易的中心,商业发达,贸易茂盛。诸葛亮选择在那里铸钱,便是为了便于筹措军需物资。在钱币反面加铸地点“为”字,或许是为了与刘备为东征孙权而铸造的钱币相差异。相传,这个篆书“为”字仍是诸葛武侯所书。这也是古代方孔钱中最早的双面都铸有文字的钱币,因而成了钱币收藏爱好者争相追逐的珍品。

三国的钱银价值降低竞赛

夷陵之战今后,诸葛亮经过主动和解,尽管缓和了与东吴的联系,使吴蜀两国好像又回到了此前彼此结盟、共同对抗北面强敌曹魏的局势;可是刘备为筹措军费而很多发行的虚值钱银直百五铢钱,实践上却在魏蜀吴三国之间引爆了一场不见刀光剑影的钱银价值降低竞赛,其惨烈程度及杀伤力丝毫不差劲于火烧连营的夷陵之战,或是火烧连环船的赤壁之战。

咱们或许要问,为什么刘备铸造直百五铢钱就能引爆一场如此惨烈的钱银价值降低竞赛呢?

为了后面的叙述,这儿我需求先给咱们简略介绍一下有关钱银金融的常识。

所谓钱银战役,望文生义便是经过钱银的发行,即以钱银为兵器来冲击仇视一方的钱银,并套购其战略物资,方针是从经济上冲击、削弱对方,一起增强壮大自己的实力。因而,从本质上讲,钱银战役属于经济战的范畴。它能够成功施行有必要要满足两个前提条件:一是所发行的钱银能够流转到对方国家;二是所发行的钱银能够在对方商场上替代对方的钱银。也许刘备主观上并没有发动钱银战役的想法,但客观上的确产生了这样的连锁反应。

第一点,即钱银流转到对方国家,实践上这很简略做到。其时魏蜀吴三国政治上尽管是分裂的,可是经济上却是一体的,运用的都是同一种金属钱银,便是东汉遗留下来的五铢钱,因而能够互相流转,彼此运用,而且无障碍。关键是第二点,这涉及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原理,说的是当商场上有两种实践价值不同的钱银一起流转运用的时分,实践价值高的钱银,即良币,必然要被迫退出流转领域,而实践价值较低的钱银,即劣币,反而会充满商场。这便是闻名的“劣币驱赶良币”的理论。

理解了这个原理,咱们再来看刘备很多铸造的直百五铢钱,除了能够从本国老大众手中剥削财富,这些虚值大钱流出国界之后,对东吴和曹魏两国的钱银商场同样也会形成巨大的冲击。由于刘备的直百五铢钱一枚相当于100枚五铢钱,这就使得那些运用本来五铢钱的人损失惨重,他们就会将手中的五铢钱藏匿起来不用,而运用刘备的直百五铢钱;或者是将本来的五铢钱销毁改铸成直百五铢钱。这便是“劣币驱赶良币”的原理。

总归,不管怎样,终究的结果都是,直百五铢钱在商场上驱赶了本来的五铢钱。这样,刘备经过很多发行他的虚值大钱,客观上达到了替代对方钱银、套购对方物资、终究损坏对方经济的意图。

曹魏的应对之策

面临刘备发行虚值大钱、盛气凌人的钱银价值降低方针,魏、吴两国是怎么应对的呢?下面,咱们先来看看魏国的情况。

魏国地处北方,自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今后,社会经济遭受了严峻的损坏,钱银经济日益式微,后来在董卓铸造的减重小钱的冲击之下,钱银经济被彻底地摧毁了,基本上退回什物经济状态,公私都很少运用钱银,而是运用稻谷、绢帛作为交换的前言。

曹操一致北方之后,借鉴“秦人以急农兼全国,孝武以屯田定西域”的经验,为了添加粮食收入,确保军需供应,大力提倡屯田,使社会经济逐步得到康复。曹操初步安顿了北方之后,于建安元年(196)迁都许昌,被汉献帝封为名义上还存在的东汉丞相。所以,他亲率大军南下征讨刘表、孙权,期望能够完成一致,结果在赤壁被周瑜带领的孙权和刘备的联军打败,这便是咱们都很了解的《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的那一段。其时,曹操为了筹措粮草,在北方康复运用五铢钱,可是他康复运用的是旧钱,仍是另外铸造了新钱,正史中没有记载,私家的记叙又都彼此矛盾。

 

《三国演义》剧照。

经过考证,咱们发现曹操实践上在洛阳开炉铸造过钱,他本来是想以此整顿币制,替代董卓留下来的恶钱,重新康复运用钱银,借以安定社会,提振民意,也便于他调配社会资源,加强办理。可是,汉代在洛阳、长安的两大造币中心先后都毁于战火,两汉堆集下来的铸钱技能也都失传,由于缺乏技能上的支撑,曹操所铸造的五铢钱尽管重达三铢,可是铸工低质,并不比董卓的恶钱好多少,作价却比董卓的恶钱还要高,因而并不受欢迎,只能被封存在府库里。

公元221年,也便是刘备东征孙吴的当年,曹丕也曾于三月份下令康复运用五铢钱。这是由于他准备征讨东吴,康复运用钱银主要是便于从社会上筹措所需求的军需物资。曹丕向社会上投进的钱银,便是曹操当年存入府库中的钱。后来由于吴蜀之间爆发了夷陵之战,曹丕期望它们彼此耗费,所以并没有出动军队伐吴。这时,蜀国的直百五铢钱开始很多流入魏国境内,使得曹魏的五铢钱被逐出了商场,商场上流转的都是蜀国的虚值当百大钱,谷物的价格开始大幅攀升,并被蜀国商人很多套购运走。曹丕一看形势不妙,就“以谷贵罢五铢钱”,持续“以谷帛为市”。意思便是以粮食价格太贵为理由,废弃铜钱,又康复运用什物钱银。可是,以谷帛为交换手法的坏处很快就暴露了出来。

《晋书·食货志》记载,其时大众为了贪图小利,就向稻谷中加水,或者是将绢帛织得很薄,以此来获利。尽管对犯法的人施以杀头的重刑,可是也不能不准。因而,主管经济的大司农司马芝在朝堂上讨论的时分,从前主张康复运用五铢钱,他说:“用钱非徒丰国,亦所以省刑。”意思是说运用钱银不光能添加国库的收入,乃至还能削减违法。所以魏明帝曹叡于太和元年(227),再次决议康复运用铜钱,并重新铸造了一种新钱,称“曹魏五铢”。

 

曹魏五铢。

曹魏五铢尽管仍是以五铢为名,可是分量却不到四铢,为1.4~2.5克。这样减重便是它在曹丕时期受蜀国当百大钱冲击的结果。即便是这样减重的小钱,康复运用之后,仍是吸引蜀国的当百大钱很多流入魏国,在推高物价的一起,还套购走了魏国很多的物资。无奈的曹叡只得再次废弃铜钱,康复运用谷帛等什物钱银。《三国志》里记载,其时魏国给大臣发工资都是用稻谷或布帛支付,乡村里更是以物易物。史书记载:“至晋用之,不闻有所改创。”意思是说,一向到西晋,北方再没有铸造过钱。

曹叡这样做,使得什物经济就像一道防火墙一样,不光断绝了刘备直百五铢钱对魏国的浸透,更是阻断了后来蜀国和吴国竞相推行通货膨胀方针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坚持了魏国经济的逐步康复,以及社会的相对安稳,这都为后来西晋的一致奠定了基础。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