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县的来源,“长进”是这么来的

未知 2022-08-24 14:44

息县的来源,“长进”是这么来的 

咱们最为了解的息国前史来自春秋时代的息夫人,听说楚文王灭息便是为了她。息夫人原叫息妫,陈国人,嫁给息侯,归宁路过蔡国,因蔡侯的夫人是息夫人的姐姐,故在蔡国暂留。姐夫蔡侯见息夫人貌美,举止轻浮。息侯得知后大怒,但考虑到蔡国实力比自己强,不敢出兵,只好跑到楚国,唆使楚文王假装攻击息国,然后他恳求蔡国前来援助,这样楚国就可以名正言顺将蔡国灭掉。楚文王爽快的答应了,所以出兵攻击息国,息侯派人前往蔡国求救,作为裙带国,蔡侯当然得来援助,所以楚国掉头攻击蔡国,俘虏了蔡侯。蔡侯为报复息侯,在楚王跟前极力赞许息夫人倾国倾城的美貌,楚文王为之心动,一不做二不休,灭了蔡国后,趁便也吞并了息国,强行将息夫人占为己有。

对于息国前史,咱们只停留在春秋时代,《左传·隐公十一年》中载有“

息侯伐郑

”的故事,这是东周最早对息国的记载。而西周甚至商代息国或息族的来龙去脉一直是个空白,直到上世纪七十年末河南罗山县莽张镇境内发掘了25座商周墓葬,出土了很多珍贵的青铜礼器和玉器,其中带“息”字铭文有29件,如乙息觚、息伯卣、息戈、息爵等等,并在一座墓葬中出土了象征国力的重器“

息鼎

”,然后断定这里为息国墓地,曾归于商代息国的势力范围。甲骨卜辞中有“

……息……伯……

”的记载,可知息国为伯爵,周代姬姓息国便是在商代息国的基础上重建的。商代息国的确切方位应该就在今河南罗山县、息县一带,也有说法认为商代息国在罗山境内,西周重封时东迁至息县境内,称为“新息”。尽管经过考古掌握了古息国必定的信息量,但还有许多地方成谜,比方商代息国的姓氏、何时立国、首封君等等。

 

商代晚期息鼎

“息”的甲骨文有“鼻子”形,“鼻子”便是“自”,“自”的象形是“鼻子”,鼻子是人脸上最显眼的部位,人家顺手一指就会指到你的鼻子,一旦碰壁首先受伤的肯定也是鼻子,所以被人拒绝了往往会说“碰了一鼻子灰”;人家指着你骂你会说“指着我的鼻子骂”。鼻子因为高挺拔起,处于人体的最前端,所以有开端的意思,比方自从。“鼻子”下面有相似呼出汽水的指示符,表示“正在呼吸”。《说文解字》说:“

息,喘也。

”段玉裁注:“

喘,疾息也。人之气急曰喘,舒曰息。

”引申为歇息之称。天地万物有了合理的作息,就会按自然生长,所以“息”字又引申为生长之息。国家需求安居乐业,人类需求生生不息,故“息”字有一层后代繁衍生生不息的意思,比方子息,即子嗣;利息,即本金中发生的利益,等等。

 

息的甲骨文

咱们都听说过“息壤”这个词,《山海经·内经》:“

鲧窃帝之息壤以堙红水。

”这是关于息壤的传说,说得是鲧偷了帝尧的息壤来阻塞洪水,帝尧处死了鲧,然后让他的儿子禹来治理洪水,大禹最终用引导的方法成功治理了洪水。“息壤”是什么东西?传说它是能不断仿制、胀大的土壤。但事实上,息壤是指被翻松的正在等待播种的土地,听说帝尧杀鲧的原因便是鲧私自将这些百姓历经含辛茹苦才翻好的土(息壤)去填洪了,严重影响了农业播种。早息部族的族员期望后世后代代代有“长进”,便用“息”来命定族名和国名,寄予殷切厚望。

 

息壤

息国北依淮水,南临大别山脉,是中原进入长江流域的咽喉要道。商代中后期,武丁为了扩展国土、控制南淮区域,与息国联婚,从出土很多兵器及斧钺来看,息国当有必定的军事履行能力。楚国消亡息国,也曾建有闻名的“息师”,春秋时享有盛誉,也离不开息地历代相传的这种军事优势。“

戊申,妇息示二屯。永。

”妇息,商武丁娶息国女子为妻,与息国加强外交关系,然后也掌控了息国的军事力量。《诗经·殷武》有“

挞彼殷武,奋伐荆楚

”的诗句,殷武,即商武丁,可见武丁曾大举讨伐过荆楚。根据史实记载,荆楚早在夏时就已开端活跃,常常北上打扰中原区域,在商朝“九世之乱”时期更是猖狂,唐代《毛诗正义》说:“

高宗宿世,殷道中衰,宫室不修,荆楚背叛。

”直到盘庚迁殷,武丁即位后,商朝才渐渐走向复兴。武丁选择与息国联婚估量与“奋伐荆楚”有关。息国与殷都有一段距离,但与商王朝政治来往密切,安阳殷墟刘家庄曾出土过两件“息”铭铜器,可见殷都有息族员曾在王室任职。息国国力不俗,声威颇高,有过一时的辉煌。

 

商代晚期息爵

商末大板荡时期,息国估量没能看清时局,导致息国族员站错了队,最终被周族灭掉,息人或迁或被融合。之后周族将息人东迁到息县树立姬姓息国,即为西周息国。春秋初期,跟着楚国北上脚步的日益加紧,息国已成为楚国的兼并目标,息夫人的出现,加速了息国消亡的脚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