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草原上的国都,怎么沟通了我国与国际?

未知 2022-08-24 20:15

这座草原上的国都,怎么沟通了我国与国际? 

 

国际文明遗产元上都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金莲川草原上,是我国元代国都系列中创建最早、前史最长远、格式共同、保存最无缺的遗址。

2012年6月29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第36届国际遗产大会上,元上都遗址被列入国际遗产名录。今年是元上都遗址申遗成功十周年。

元上都遗址与国际有何关联?其背后的实际意义都有哪些?近日,我国考古学会会员,内蒙古文物学会副会长王大方接受“东西问”独家专访,对此作出解读。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记者:您曾见证元上都成为“国际遗产”,能否简单谈谈那一时刻?

王大方:2012年6月29日,第36届国际遗产大会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我国政府对该届遗产大会非常重视,派遣了由文明部(现文明和旅行部)、外交部、国家文物局、我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文明厅(现内蒙古自治区文明和旅行厅)组成的我国政府代表团到会这次盛会。

我作为当时的内蒙古文明厅成员见证了那激动人心的前史时刻。

王大方在国际文明遗产大会会场。受访者供图

元上都遗址的出色普遍价值得到了各国代表的共同认可。经大会表决,将我国元上都遗址列入《国际遗产名录》。顿时,圣彼得堡斯莫尔尼宫全场响起火热掌声,至此,元上都遗址成为我国第30项国际文明遗产。

记者:在您看来,元上都遗址为何能够荣列国际遗产名录?

王大方:我认为,最主要的要素是元上都作为我国的文物考古遗址,以草原景观环境为背景,具有出色的前史文明价值和特别的前史位置。能够说,它独具特征,举世无双。

元上都作为我国元朝树立的第一个国都,在当时国际具有无足轻重的效果,它极大地沟通了我国与国际的联络,并且与影响和改动国际文明进程的许多重大前史事件以及人类文明成果密切相关,被称为“具有出色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环境特征的考古遗址”。

元上都遗址。发 刘长永 摄

我认为,这座巨大古城作为不朽的文明遗存,它今天依然是全国际古代草原国都中保存最为无缺、最能充分展现草原国都面貌的名贵前史文明遗产。

记者:您能不能简单谈谈元上都与忽必烈的关系?

王大方:元上都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金莲川草原。蒙古语称元上都为“兆乃曼苏默”,意为“108座寺庙”。金莲川草原一带水草丰美,公元12世纪,金世宗完颜雍命名此地为金莲川。

元上都遗址。

公元1251年,忽必烈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驻帐金莲川,树立了金莲川幕府。1256年,忽必烈命刘秉忠择地兴筑新城;1259年,新城建成,城市背靠龙岗山,南邻滦河,放眼一望是广阔无垠的大草原,气势恢宏,命名为开平城。1260年,忽必烈在这里举行忽里台大会,登上大汗位。

忽必烈认同中华传统文明,建元中统,把开平升为府,置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1263年,忽必烈正式诏令开平府为上都,同年迁都燕京元大都。

一个王朝,两座国都,这是我国元朝所独有的办理准则——两都巡幸准则。元上都正式成为元代诸帝避暑与处理政务的夏都。元上都国都的政治功用出色,元朝皇帝每年春来秋返,有一大半时刻要在元上都区域处理政务。

记者:分析人士认为,元上都沟通了我国与国际的联络,这一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王大方:我认为能够从三个方面来阐释这个问题。

其一,元上都作为我国元朝树立的第一个国都,与国际主要都市比较独具特征。它是国际古代草原国都中保存最无缺、能充分展现草原国都面貌的前史文明遗产。

其二,元上都作为草原丝绸之路上的重要纽带与桥梁,极大地沟通了我国与国际,国际经过元上都了解我国。

其三,元上都在国际文明史和城市规划设计史上拥有共同的位置。元上都的城市建设规划,表现了人与草原、人与动物、人与水和谐共处的原则。而且,它是一座鲜活的文明遗产,在元上都文明与自然遗产中保存至今的森林、草原、河流、湿地一向在为人类家园作出重大贡献。

记者:能否举例说明,现在的元上都遗址怎么沟通了我国与国际的联络?

王大方:元上都申遗成功今后,前来旅行的客人也多起来了。咱们注意到,特别是2018年今后,每年都有50多万客人来此旅游。

经过搜集的相片,咱们能够看到,目前元上都遗址所在地,每到夏天,碧绿的草地、蓝天白云,均得到很多国内外游客的夸赞。

 

元上都遗址。物,如狍子、狐狸、野鸡、天鹅,它们也成了元上都遗址的“小粉丝”,这说明元上都遗址的生态有了很大改善。

记者:关于元上都遗址的未来,您有什么样的展望?

王大方:2020年11月4日,在国家文物局举行的“全国国际遗产办理会议”上,发布了《我国国际文明遗产2019年度总报告》。其间,元上都遗址与莫高窟、云冈、西湖、良渚遗址等我国最著名的国际文明遗产并列,一举荣获五星最高评级。咱们注意到,在这里边,凝聚着许许多多元上都遗址维护办理工作者的汗水与支付。

2021年至2022年,元上都遗址维护办理工作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拓荒了线上服务等项目,文物维护与国际遗产宣传工作又取得了新的成果。

我衷心祝福,元上都遗址维护、办理、宣传、展览工作,鄙人一个十年,取得更大成果。

受访者简介:

 

王大方:1981年结业于内蒙古大学前史系,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原副局长,现为国家文物维护专家组成员,我国考古学会会员,内蒙古文物学会副会长。长期从事文物维护、办理、研讨工作,参加《内蒙古自治区文物维护法令》、内蒙古自治区第二第三次文物普查、元上都遗址申报国际文明遗产工作。

出版的学术著作有《草原访古》《走进元上都》(与张文芳合著)《草原金石录》(与张文芳合著);发表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研讨、文物考古学术论文百余篇;主编《内蒙古文物志》。

2011年,获内蒙古“乌兰夫基金首届民族文明出色贡献奖”;2013年,被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颁发“元上都遗址申报国际文明遗产先进个人”,记一等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