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吴国教训楚国的时分,晋齐秦三国都在干嘛?

未知 2022-08-25 10:16

当吴国教训楚国的时分,晋齐秦三国都在干嘛? 

 

当吴国把楚国打得节节败退的时分,周边各小国都在幸灾乐祸;

但当吴国攻入楚国都城的时分,周边各小国忽然都有了一些恐慌心情。

他们此刻的主意便是:假如吴国真把楚国彻底灭了,结果会怎么样呢?

是的,楚国很喜欢欺压小国,但谁敢确保,吴国坐大之后,不会比楚国更狠呢?

并且,别看此刻的晋国麻烦缠身,可一旦楚国真要倒了,第一个跳出来分食的国家必定是晋国。

晋国动了,齐国天然也不会闲着,从楚国的东北部开始蚕食,是一个不错的生意。

 

可是在吴楚产生战争的过程中,晋国和齐国却毫无作为,这又是为什么呢?难道他们不清楚,这样做会有什么好处吗?

他们当然知道,但与或许到手的好处相比,他们的顾虑明显更多。

在晋齐楚三大强国之间,横亘着很多小国,小国们的担忧,他们非常清楚。

假如晋国和齐国不顾小国心情,非要把楚国分而食之,会不会把小国逼着抱团倒向楚国呢?

这个或许性不大,由于小国之间也有利益冲突,但谁敢确保这种事绝对不会产生呢?

一旦产生了,则楚国势必会从头强势崛起。

关于晋国而言,他对楚国本就有着优势,现在楚国又被吴国偷家成功,晋国的优势更大了。

只要顺其天然的发育,晋国很有掌握在未来消除楚国。

既然如此,又为什么要冒险呢?

关于齐国而言,他们即便是从楚国分到了一点好处,也必定不如晋国多,仍旧很难与晋国抗衡。

一切是明显的,齐国的实力不如晋国和楚国,在春秋中后期只能陪跑,盼望他们经过分食楚国获得最大利益,明显是痴人说梦。

只要齐国出手,晋国必定要参加,而一旦晋国参加,那么齐国到手的好处就注定没有晋国多。

既然如此,齐国为什么还要蹚这趟浑水呢?

 

既然不愿意和吴国一起分割楚国,那么帮着楚国击退吴国行不可呢?其实也不可。

关于晋国而言,联合吴国对抗楚国,这是他们的国策,他们没有理由在这个时分去开罪盟友。

万一把吴国开罪惨了,回头和齐国搭上线,或许和楚国化敌为友,晋国的前期出资岂不全打了水漂?

关于齐国而言,争霸全国本就没他的份,为楚国开罪晋国和吴国干嘛?

假如没时机分食楚国,并攫取最大利益,那么齐国就什么事都不会做,那几个国家该乱就让他乱去,我关起门来继续过小日子。

 

晋国和齐国的主意搞清楚了,我们再来探讨一下秦国当时的主意。

虽然后世的秦始皇统一了全国,但春秋时期的秦国则基本生活在晋国的阴影之中。

这个时期的秦国国君,难道真是所谓的庸主吗?未必。

他们也想发愤图强,但怎么办客观实力不允许,打不过晋国,又有什么办法呢?

所以此刻的秦国,基本是心不甘情不愿地被晋国封印在西部,根本管不了华夏的事。

但就在这个时分,楚国派人来秦国求援了。

秦国应该怎么做呢?开始天然是极力拒绝,表明吴国太强,自己不愿意惹麻烦。

实际上,哪是什么吴国太强啊,而是晋国太强,晋国和齐国都没伸手,你一个地缘都没啥关联的秦国贸贸然出手,这算什么事呢?

楚国使者便是之前私放伍子胥的申包胥,他给了秦国一个绝佳的台阶,那便是站在秦廷门口连哭七天。

据《左传》记载,申包胥最终哭得都流不出眼泪了,全都是血。

这个说法天然有些夸大,但秦哀公马上以此为由,亲自唱着战歌《秦风·无衣》劝慰申包胥,表明自己一定会协助楚国,更何况,楚国国王便是我外甥!

真新鲜,你怎么早不提这一茬呢?非等人家哭了大半天才说出这种话。

秦国这回出兵,算是找足了借口:

一、吴国攻入楚国都城之后烧杀抢掠,为天理所不容;

二、唐国和蔡国并未提出要消亡楚国,而吴王阖闾却向随国索要楚昭王;

三、楚昭王是秦哀公的外甥,他出了事,秦国不能坐视不理;

四、申包胥忠勇可嘉,楚国还有这种忠臣,证明他们气数未尽;

五、世界大势是和平与开展,不能任由吴国随意破坏。

有了秦国的相助,楚国马上就获得了战略主动权。

以前的楚国或许还有些理亏,活该被吴国教训;但现在的楚国明显现已改变成了受害者,秦国才代表着正义!

再加上华夏各小国不愿意楚国消亡,晋国和齐国又出于种种理由而没有出手,所以形势马上明朗。

阖闾天然会嘴硬地说:“要不是我弟弟暴乱,我才不会撤军。”

但是大家都知道,阖闾的弟弟之所以敢暴乱,便是觉得阖闾会在夹击之下跋前疐后。

 

且不管后续如何,至少随着秦国出兵,楚国又很快地康复了过来,全国重回之前的均势状况。

但吴国现已尝到了肉味,他们是否还愿意退回之前的角色定位呢?明显是不会的。

但此刻再伐楚,明显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了。

所以,阖闾将目光转向了东边的街坊越国,华东地区开始了新一轮的争霸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