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永林:与普氏原羚的一生之约

未知 2022-08-31 16:10

吴永林:与普氏原羚的一生之约 

 

1875年,俄罗斯探险家普热瓦尔斯基在我国内蒙古初次记录原羚,这一物种因而得名普氏原羚。20世纪末21世纪初,该物种仅存缺乏150只。野生动物专家称它“比大熊猫还珍贵”。普氏原羚是国家一级维护动物,现在仅生存于环青海湖地区3州4县的15个区域。

在青海湖国家级自然维护区南岸维护站,吴永林与普氏原羚。新华社记者 耿辉凰 摄

59岁的消防转业军人吴永林,二十年如一日坚守在海拔3100多米的青海湖畔,从事野生濒危动物普氏原羚的救助维护作业。在青海湖南岸,人工辅佐繁育和救助的普氏原羚种群,已从2003年的1只发展到66只,野外种群也从缺乏150只增至2800只以上。这个美丽的物种让高原明珠青海湖多了几分灵动。

吴永林:1963年4月,我出世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银滩乡。1982年应征入伍,2001年7月从青海省公安厅消防总队转业,到青海湖国家级自然维护区管理局任维护科副科长。2003年3月,维护区从野外救助了一只受伤的雌性普氏原羚“玲玲”。因为普氏原羚的珍稀性,管理局决定测验人工繁育扩展种群,再适时野外放归,探究这一珍稀物种的种群恢复之路。

在青海湖东岸的沙山里,经常有普氏原羚野外种群活动。于是,我写了一个给“玲玲”野外招婿的计划。其时正值12月,是青海湖最寒冷的时节,我和搭档们开着一辆小卡车,将“玲玲”从鸟岛拉到湖东的沙山中,用细绳把“玲玲”拴好,然后荫蔽到400米外的山坡后边,等待公羊循着气味前来。

每天早晨5点半响没亮就出发,一向到晚上9点多天黑了才收工,就这样度过了7天7夜。之后又在多方尽力下,“玲玲”生下世界上第一只人工辅佐繁育的普氏原羚“陶陶”,从此敞开我国普氏原羚人工辅佐繁育进程。

吴永林一辈子也忘不了照顾“玲玲”待产的情形——在野外建立的圈门上接了1个15瓦的灯泡,圈里铺了一些便于生产的草垫子,他和搭档彻夜轮流看护,这样的日子持续了近1个月。

吴永林:“陶陶”刚出世时,活泼又爱动。咱们就像“奶爸”相同,拿着奶瓶喂食“陶陶”。2012年至2016年的5个夏日,我亲手为5只普氏原羚接生,全部成活。转业前我从未接触过野生动物,也从未听说过还存在这样一个物种;现在我学会给普氏原羚打针、包扎伤口、助产接生,学会照相摄像……

2003年以来,我参加人工驯养、繁衍的普氏原羚共有100多只。除部分普氏原羚因为狼、狐狸等天敌捕食以及疫病等原因逝世外,现在,在青海湖南岸维护站,人工驯养和繁衍的普氏原羚共有66只。其间,成年的雄性13只、亚成期的雄性9只,成年的雌性24只、亚成期雌性5只,2021年繁衍的幼羚15只。

野生动物维护工作需求耐得住孤独寂寞。这些年,普氏原羚到哪儿,吴永林就跟到哪儿;小羊羔出世之后,小羊羔走到哪儿,他就跟到哪儿。

动物维护初期,他们的作业地点在青海湖北岸鸟岛的鸟房,那里驯养着救助回来的鸟儿,因为条件所限,起先救助的普氏原羚也都在那里。

吴永林:因为青海湖水位上涨,鸟房被淹,我带着一群救助的普氏原羚搬到布哈河边的维护区野生动物救助中心。2017年12月8日,咱们又搬迁到青海湖南岸,就是江西沟农场东面这一片牧场,名称改为青海湖南岸维护站。

2003年到2018年,每年都有1至3只被野外救助的普氏原羚,有不少是失散的幼羚,一般救助回来时都伤残严峻。维护区没有专业兽医,我就自学包扎、消毒、缝伤口、打针,还成功为2只普氏原羚做了截肢手术。

每年6月到8月,是普氏原羚的产仔季。为了守护雌性普氏原羚顺畅生产,保证幼羚安全,咱们会住进野外小帐子,随时预备接生和避免狼、狐狸等叼食幼羚。有几回,帐子差点儿被大风刮跑。

回想这么多年为繁育普氏原羚走过的路,我最高兴的是每年都能成功繁育,再也没有逝世的状况出现。

吴永林正在维护站内巡查。新华社记者 周盛盛 摄

要成功繁衍一只普氏原羚,需求辛劳守护1年。每年10月到12月,是普氏原羚谈情说爱的时节,之后雌性普氏原羚怀孕待产185天,到草原最美的时节,小生命连续出生。

吴永林每天5点多起床,5点半出门巡查。青海湖南岸维护站海拔3150多米,全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最冷的时分零下28到零下31摄氏度,即便是正午阳光最好的时分,温度也只有零下23摄氏度。

他刚到南岸维护站的时分,宿舍里连桌子板凳都没有。维护站距离西宁市150公里,每次来回坐班车。尽管与过去比较,作业条件有很大改善,但环境仍非常艰苦。

吴永林:本年4岁的普氏原羚“东东”,是大众从青海湖东岸救助来的。我和“东东”一同在牧场的铁皮房里住了3个月,每天用奶瓶给它喂奶,它渐渐成了我的“小跟班”。

我到牧场巡查前,“东东”就已经在门口等着我了,然后一向跟着我,直到巡查结束。偶尔外出回来,只要一叫“东东”,它就大老远蹦跳着过来,绕着我撒欢。

从2003年开端接触至今,从人工辅佐繁育第一代到2021年的第十八代,看着这一种群不断发展壮大,我打心底放不下,舍不得脱离。2015年,我已达到退休条件,但因这群普氏原羚又留下了。在这里待着结壮,在家里待上两天心里就不结壮,做梦都梦到它们,就像我的孩子相同。

我参加和见证这一濒危物种在青海湖畔发展壮大,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在青海湖饯别生态文明理念。现在自己已面对退休,退休后我还要当一名志愿者,终生从事“普保”工作。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