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和李渊最早因什么结仇?

未知 2022-09-01 20:58

杨广和李渊最早因什么结仇? 

 

李渊在山西起兵,很大程度就和杨广的喜怒无常有关,要说李渊和杨广这对表兄弟有没有大仇,那肯定是没有的,但李渊却没少被杨广“吓”到,也是这种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心态,让李家上上下下从李渊再到李建成、李世民等人都现已提早做好了“造反”的预备。

当然啦,李家人表面称之为“勤王”。

杨广作为杨坚的继任者,他身上的问题是很多的,首先杨广并不是杨坚和独孤伽罗的嫡长子,原本皇位是归于杨勇的,可是杨广利用了母亲独孤伽罗的感情弱点,把太子抢了过来,这现已是第一个“污点”了。

其次,杨广的继位充满着“阴谋”,由于杨坚到底是怎么驾崩的,一直是前史上的谜,依据史料给出的记载,杨坚最后乃是杨广亲手“送走”的,可能性都不低,所以杨广这位继任者,问题非常大。

他喜怒无常、自私残暴的性情,很快就引起了关陇贵族的恶感,比方他的表哥李渊,就多次受到杨广反复无常的精神折磨,在史书上记载的,就有两次。

杨广给李渊形成的“心里暗影”。

大业九年(公元613年),隋朝的尖端大臣杨素之子杨玄感发起叛乱,此前被隋炀帝组织到辽东负责监督运输粮食的李渊又被紧迫组织到甘肃镇守,避免西北被叛军占领沦陷,而就任后的李渊,当即就在当地建立了自己的“联络网”。

或许是李渊的赋性就爱好交友,也可能是李渊在和杨广的相处中,看出杨广并不牢靠,所以李渊在甘肃期间,交游甚广,以至于被杨广猜疑置疑。

已然置疑,杨广自然是要一探究竟,所以在不久之后的一次出巡中,杨广又下诏“折腾”他的表哥,他要求李渊提早抵达他所要出巡到的下一个地方等待,可李渊却是以“患病”作为托言不去。

这件工作,埋下了表兄弟两人的不好,听闻李渊拒绝的理由,杨广很生气,恰好他的后宫中有一个王姓妃嫔,便是李渊的外甥女,他就问这个后宫王氏,你的舅舅为何迟迟不来,王氏回答道,她的舅舅是由于患病才不来的,杨广顺势愤恨质疑她“你的舅舅莫非快要病死了吗”?

正是由于李渊和王氏的联络,因此他故意把话说给这个后宫听,目的便是让李渊听到,可见此刻的杨广也李渊,联络现已很僵硬了,此刻的李渊,未必心里没有其他想法。

这便是李渊受到杨广的第一次“下马威”。

而第2次,就发生在四年后。

大业十三年,隋朝的内部的暗潮都现已不是暗潮了,现已成为了暗江了,全国有才能的群雄要不就自立门户造反,要不便是凭借突厥的力气造反,而李渊一家子就被杨广在这个节骨眼上组织到山西捍卫北方防线,这也是李唐发于“山西”的源头。

担任山西留守期间,也是李渊的野心膨胀到最极致的时分,此刻的隋朝现已危在旦夕了,而全国群雄不只没有力竭,还源源不断地冒出新的实力来参与全国大乱,所以这个时分的李渊,一边负责防御突厥,一边在想着自己的未来。

可李渊后路还没想好,他就先犯了错让杨广抓到“辫子”了。

在一次和突厥的作战中,李渊所组织的副留守高君雅和马邑太守王仁恭大败给了突厥,这场败仗很快传到了杨广的耳中,杨广借此机会下令抓李渊入牢,处死王仁恭,在这个指令还没到山西之前,李渊就大感不妙了,都提醒李世民预备起兵造反了,果不其然,杨广的旨意就底子没有打算放过李渊。

可杨广想得那么美,实际上隋朝的现状底子不足以让他那么肆无忌惮,他假如真的这样处置李渊,那么李渊就会当即造反,他不只失掉了山西的屏障,还会无故增添对手,所以在李渊造反前,杨广又迅速地赦宥二人。

杨广赦宥归杨广赦宥,他此前下的指令李渊却是记住清清楚楚,而杨广“赦宥”他的理由也很简单,便是让李渊没有满足的托言造反,加上李渊的性情本就有些优柔寡断,所以杨广这一行为直接打断了李渊的尽力,让李渊的起兵周期延长了。

便是杨广这两次对李渊的“震慑”,不只没有起到让李渊老实的作用,反而还激起了李渊的反击意识,原本李渊就很受杨坚和独孤伽罗疼爱的,可是这个表弟却处处不给体面他,因此李渊开端和造反的诸雄有了同样的心理,乃至李渊的心里更加理所应当,由于他和隋朝的杨家,是有亲戚的。

李渊的身份比任何人都“适合”造反。

尽管杨广在大业十三年的诏令没有对李渊形成什么实质上的影响,可是李渊就算不说什么,李渊的家人还有一系列的“朋友亲戚”却不可能坐以待毙,以李世民、刘文静、裴寂为首的世人,开端以各种方式劝李渊起事,这不是由于李渊所有才干,而是李渊这个身份,才最安全。

由于李渊乃是关陇贵族中的“李家”,乃是隋朝尖端门阀集团的一员。

隋朝末年的缤纷能够视为“军阀”、“中等门阀”、“大众”这三种力气作为首要造反群体的骚动,而不管这三种力气哪一方取得终究胜利,高高在上的关陇贵族都要被扫进前史尘土之中,轻则失掉所有荣华富贵,重则宗族遭殃。

所以关陇贵族们,又在寻觅“代言人”了。

其实关陇贵族们看杨广也很不顺眼了,由于杨广干事过分极端,乃至不考虑关陇贵族的颜面,比方杨广派兵讨伐高句丽,这里面既有稳定高丽的要素,也同样有耗费关陇贵族所把握的兵权的意思在内。

由于隋朝本便是关陇贵族抛弃对宇文家的支撑,转而对杨坚的支撑才建立起来的,所以隋朝本质上的最高利益,不是杨家的利益,而是关陇集团的利益,而一旦隋朝被灭,其他实力成为全国共主,这份利益就会幻灭,这不是关陇集团想看到的局面。

就由于这个原因,他们在抛弃了杨广之后,又要寻觅新的“继任者”,这个时分李渊假如出头,那么李渊自然便是最合适的,就由于有这种“潜规则”在,所以李渊和李世民等人才有满足的底气从山西一路打到陕西。

不过在李渊“晋阳起事”之前,他还从前推让过一段时间,李世民在私底下现已和李建成、刘文静、裴寂等人达成了一致,那便是不再埋伏于山西这个地方,要趁着全国的大势,一举在这份“大蛋糕”中分得一块利益,仅仅这个本应该带领去分蛋糕的人:李渊,他却扭捏上了。

或许有史官按照惯例的“美化”,但李渊在一开端仍是不愿意“起事”的,就连杀向长安,都是打着“志在尊隋”的旗号,可见李渊仍是由于自己身为隋朝唐国公的身份,很珍惜的自己的羽毛的。

但李渊珍惜自己的羽毛,跟李世民还有关陇贵族想要快点拿下长安没有太大的关联,当李家从山西动身开端,李渊在其间的“指挥”作用就变得少了,特别是在中途有几次大战,李渊眼看着形势不妙都想撤退了,可是却被李世民等人强行留下来打赢了,这也是后来李世民更得人心的一个要害。

事实上,李渊也好,关陇集团的各个代表也好,他们之所以这么“兴冲冲”地赶往长安,那是由于此刻的长安,早现已没有杨广的身影了,杨广早在大业十二年就南下江都“逃难”了,所以杨广失德的形象现已坐实了,这事李渊前往长安,便是理直气壮地代替杨广。

大业十三年十月,李渊带着唐军抵达了长安,十一月,唐军正式击败长安周围的一众实力,成功进入长安城,进去了长安后,李渊很聪明地“模仿”自己的姨夫杨坚,扶持“傀儡皇帝”,李渊一开端没有当即篡位,而是选择了杨广的孙子杨侑为皇帝,遥尊在江都的杨广为太上皇。

而李渊则是被“封”为大丞相、唐王,事实上李渊现已爬到了前史上与曹丕、司马炎等人相同的地位了,得知这个消息后的杨广也灰心丧气了,他之所以不是对表哥“篡权”愤恨而是灰心丧气,就由于他理解,他现已被关陇集团彻底抛弃了。

不久之后,杨广被宇文化及发起的叛乱杀害,这个被后世人称为“明君”和“昏君”只在一念之间的皇帝就这样闭幕了,而在杨广驾崩后,李渊也渐渐完成了在长安的基本布局,关陇集团的利益现已重新分配好了,所以世人也看到了李渊的诚心,开端推进李渊登基。

由于李渊不登基,那么这些分配好的利益随时都会失掉,只有让李渊成为这份利益的“担保者”,这才会变得安全。

杨广在义宁二年被杀害,三个月后,李渊接受了杨侑的禅让,改隋为唐,改元武德,从此,唐朝便取代了隋朝,唐朝也成为了关陇集团新的“保护伞”。

杨广留下的烂摊子,李渊的任务。

看似大唐建立了,关陇贵族们能够持续成为一个王朝之中高高在上的门阀世家,但事实上,全国由于“骚动”人才辈出,暂且不说瓦岗寨这种卧虎藏龙的地方,整个全国从南到北,从西到东,都现已有逾越了关陇集团的新力气崛起。

所以关陇集团们抛弃了杨广,其实关陇集团本身,也由于长期的不前进被全国筛选了,而李渊登基之后征战全国输多胜少,正是最好的证明。

杨广在位期间也的确太能作了,由于杨广强行拓荒“大运河”形成了大众对隋朝咬牙切齿,这些人不激还好,一激起来就一发不可收拾,再加上杨广由于多次对外征战,增收赋税对大众施加沉重的压力,这导致隋末的农民起义,烈度比一般的年代都要强。

所以杨广知道李渊进长安之后,他会感到叹息,或许是他也知道,即便他再回长安,这局面他也解决不了,而且他也不觉得自己的“草包”表哥李渊能解决(李渊在隋朝当官时才能的确不咋地)。

那么要想彻底坐实大唐的全国,李渊首先要做的,便是去抵挡占有了他们老家山西的“刘武周”,还有更强壮的“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等敌人,可笑的是,李渊就光是打刘武周都输了好几次,一怒之下还说要抛弃山西,听其自然。

可见此刻的关陇集团,现已不再是宇文泰时期那种随便领出个大将都能百战百胜的情形了。

幸运的是,老天好像真的在保佑李家,由于李家还有李世民这位“变数”。

打到长安的时分,李世民也才是二十岁左右的年纪,可是李世民的兵法和战略头脑却是十分顶尖的,比方在大唐一众将领都拿刘武周没办法的时分,李世民请命带兵讨伐刘武周,收复山西,后来经过李世民的一系列战争布局,还真的打败了刘武周,而且收成了尉迟敬德这位大将。

败了刘武周之后,李世民在大唐的地位直升,而大唐的局面,本质上大部分便是李世民团队在支撑,而李世民的“天策府”,几乎没有关陇贵族的力气存在,都是以秦琼、尉迟敬德、侯君集、高士廉、长孙无忌这些新晋贵族的力气为首。

所以为什么说,分明关陇集团的能量早现已被全国筛选了,大唐还仍然挺住了,这便是由于大唐内部也有“新人”崛起,而且他们大多数都是依附于李世民,只不过在一开端,由于李渊特别偏袒于关陇贵族,这些人都没有被分配到什么大功劳。

关于李渊来说,他也懊悔一开端没有极力撮合李世民麾下的这些文人武将,假如他对待每一个人都像对待秦琼相同,那么关于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或许还占有不到优势,惋惜前史便是前史,便是人做的工作,决定了前史。

不过李渊也庆幸有李世民这么一个儿子,不然的话,大唐的命数说不定会比隋朝更短,李渊会比他表弟杨广更倒霉。

结语:

其实严格来讲,李渊和杨广之间是没有太大的私家恩怨的,最起码在杨广登基前,二人的联络仍是不错的,仅仅杨广这位“有点问题”的皇帝,顺势对身边的人进行猜疑,李渊不幸运地被波及到算了。

而李渊的起事,更多的是源于命运的推进,形势所迫,这跟他和杨广的联络也没有太大的联络,其实越是贵族,他们越理解,皇帝这个存在的本身就不是那么高高在上的,仅仅把握了更多的一点的主动权算了,比方隋朝被唐朝取代之后,唐朝仍然有很多隋朝皇族的人在其间当官当贵族。

所以这一切都仅仅利益问题算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