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三国三大枭雄出糗的七个名士 ​

未知 2022-09-05 12:14

让三国三大枭雄出糗的七个名士

韩非子在《说难》中感慨:“夫龙之为虫也,柔(驯服后)可狎(做游戏,玩耍)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倒长着的鳞片)径尺,若人有婴(撄,触动)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那就差不多了)。”

人主之逆鳞不行触碰,但总有人为了证明自己而去捋虎须,在汉末三国,一些桀骜不驯者常常向枭雄们建议挑战,曹操、刘备、孙权这三巨子也都有了出糗的一刻。

被人冷言冷语或当面硬怼,一般人都受不了,更何况是有着鹰枭之气的三巨子,他们出糗之后的体现,细想起来也真能令人毛骨悚然:曹操笑里藏刀,矮一辈又年轻二十岁的孙权没有曹操刘备那样沉稳——他直接拔出了刀子,刘备应对出糗场面的方式,也会让我们想起“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小人报仇从早到晚。”

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七位三国名士,看起来就像没事找抽型。在曹魏阵营,或者说大汉朝廷中的三个典型代表,都跟一句话有关:“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数也。”

 

说这句狂话的是祢衡祢正平,孔文举便是出自“世修降表”宗族的孔融,杨德祖便是那个破解曹操“鸡肋密码”的杨修。

这三个人都曾令曹操当众出糗,曹操其时都没有发生,体现得极其斤斤计较,可是心里却恨得牙根痒痒,最终的成果,读者诸君当然都知道:孔融被族诛,杨修被枭首(斩杀后将首级挂在高处示众),祢衡也被曹操借刀杀掉了。

杨修怎样令曹操下不来台,我们上中学的时分都学过《杨修之死》那一篇课文(现在不知道有没有被删去),这儿就不再赘述了:在公开场合之下抖机伶,显得比“诗歌三曹”还博闻强记,这让壮心不已的曹操情何以堪?

杨修之死让曹操脸色羞红,孔融和祢衡则能把曹操气炸肺。

祢衡伐鼓骂曹,在正史和演义中都有,他最让曹操难堪的,不是贬低曹营文臣武将,而是当众脱衣——那是一种极度的侮蔑,刘邦当年盘蹲而坐露出了不应露的东西(其时有的裤子只要两条裤腿),差点被女婿张敖的属下干掉。

被揭了战胜老底,又看见了辣眼睛的场景(赤体而立,浑身尽露,坐客皆掩面),曹操这个糗出大了,可是“爱才如命”的曹操却只能强颜欢笑自我解嘲:“本欲辱衡,衡反辱孤。”

 

这儿要穿插一句:在古代,为臣者称孤道寡并非僭越,不光曹操、刘备、孙权能够这样自称,关羽和诸葛亮也行,只要有爵位,就能够自称孤家寡人(春秋初期只要王、公、侯能够,后来伯、子、男也这样自称了)。

曹操是个阎王脾气,谈笑间杀人不眨眼,却不知为何总有人去捅他的逆鳞。

孔融在北海、青州被袁谭打得无处存身(要是被袁绍揍了还说得过去,连袁谭都打不过,这就太丢人了),是曹操把他招到朝廷,让他当了将作大匠(二千石,皇家建筑公司老总,掌修作宗庙、路寝、宫室、陵园木土之功,并树桐梓之类列于道侧)、少府(中二千石,掌中服御诸物,衣服宝货珍膳之属)、太中大夫(卫青曾任此职)。

执政堂上安享厚禄的孔融并不安分,常常把曹操耍得置疑自己没文化:“操子丕私纳袁熙妻甄氏。融乃与操书,称‘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操不悟,后问出何经典。对曰:‘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曹操被孔融烧鸡大窝脖,憋得脸都青了,其时是不敢发生,可是君子报仇,三个月也不算晚,最终世修降表宗族的佼佼者,被曹操以不孝之名杀掉了。孔融被杀的时分,他的儿子竟然神色自若地一边下棋一边等死,也不知道这样的家教是对仍是错——父死子不哭,看来不孝还真是他的家风,孔融那段“名言”,也值三千六百个大嘴巴:“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缶中,出则离矣。”

 

曹操历来就不自诩为君子,他有仇必报,所以让曹操当众出糗根本就等于寻死,还不如跟孙权耍心计、放狠话——孙权仍是有些公子哥儿脾气,尽管两次恼羞成怒拔刀,但却一个人都没杀,可比笑里藏刀的刘备好服侍多了。

孙权两次拔刀,一次是对张昭张子布,一次是对虞翻虞仲翔。

虞翻可不像《三国演义》说的那样是个文弱书生,被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时分训得哑口无言,正史中的虞翻鞭打于禁(被孙权拦住了),责骂降将糜芳,像个平头哥一样逮谁怼谁,一般人还真打不过他:跟孙策征讨山越的时分,虞翻的体现是“善用矛,能步行,日可二百里,自征讨以来,吏卒无及翻者。"

虞翻不光敢对降将糜芳于禁动粗,对孙权也毫不客气,喝了点酒更是谁都不惯着:“翻性疏直,数有酒失。权与张昭论及神仙,翻指昭曰:‘彼皆死人,而语神仙,世岂有仙人邪!’”

虞翻的酒品,还常常耍滑头。有一次孙权大宴群臣并亲身动身劝酒,到了虞翻这,虞翻趴在地上体现得是现已大醉得不行了。孙权刚走过去,虞翻就没事人一样坐起来挤眉弄眼做鬼脸,气得孙权当场就拔出刀来要砍了他。

 

孙权年老之前还比较听劝,大司农刘基抱着孙权的臂膀一劝,他就把刀放下了。

孙权跟虞翻动刀子是被气急眼了,张昭也不让孙权好过,几次在公开场合之下跟孙权叫板,把孙权怼得“默然,有惭色”,最过火的一次,张昭还把孙权比作商纣王。

屡次出糗忍无可忍的孙权总算不肯再忍,拔出刀来要跟张昭玩儿命,张昭也瞪着眼睛哭了。老爷子一哭,孙权也控制不住,丢下刀子,跟张昭执政堂上哭成一团。

孙权两次出糗拔刀,尽管没有斩杀一人,但也进行了报复——虞翻被发配到交州形同“罪放”,张昭也没当上吴国丞相,孙权还拿赤壁之战前张昭主和这件事开玩笑:“我当年要是听了张老爷子的话,估量现在现已要饭了!”

曹操治下的三位名士,敢让曹操当众出糗,自然要被曹操直接或间接弄死,得罪孙权的这两个名士的结局只能说不好也不坏:孙权想杀他们没杀成,但最终也都没捞到多少优点,这便是得罪枭雄、主公的下场。

曹操笑里藏刀,孙权一怒拔刀,一贯以仁厚著称的刘备,遇到嘲讽、奚落的时分,也会体现出斤斤计较,可是最终怎么报复,那就只要他自己心知肚明了。

正史中的刘备并非“大汉皇叔”,他的辈分比刘协低很多,在其时也不能赢得所有人的尊重,比方建安十六年的益州从事张裕,就曾当面嘲笑刘备为“露涿君”。

在古代,男人胡子少和没胡子,都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先主大笑。先主无须,故裕云及之先主无须……先主常衔其不逊。”

刘备一贯“少言语,喜怒不形于色”,他的大笑,必定不是高兴,而极有可能是愤恨到了极点。

张裕后来被刘备找茬杀掉了,诸葛亮讲情也不好使,为了杀张裕,刘备还说了后世广为流传的一句话:“芳兰生门,不得不锄。”

 

在蜀汉集团,诸葛亮是历来不跟刘备唱反调的,而与诸葛亮并为军师中郎将的庞统庞士元,好像就没有刘备那么谨慎,他在帮忙刘备进步西川的时分,就曾让刘备当众出糗。

刘备采用了庞统上中下三计的上钩,斩杀了刘璋的大将杨怀、高沛之后,“还向成都,所过辄克”,在涪城大开酒会,庞统其时必定是喝高了:"伐人之国而认为欢,非仁者之兵也。"

刘备其时现已半醉,被庞统揭穿了仁义的面具,仅有的几根胡子也吹了起来:"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妥,宜速起出!"

也难怪刘备发怒:原本取川计划便是你制定的,现在又来装什么好人?给我圆润地脱离!

读者诸君请注意,在“和好如初”之前,刘备又像被张裕嘲讽时那样“大笑”了。

刘备大笑时分,就派庞统去打雒城,成果出了事故:“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先主怜惜,言则流涕。”

 

刘备提起庞统就哭,当然是非常后悔:庞统不像徐庶那样武艺高强,也不像诸葛亮那样善于长啸,我派他去冲锋陷阵,岂不是赶鸭子上架?

我们不能说刘备派军师中郎将庞统攻城是借刀杀人,可是戏耍主公的人根本都没好下场,这却是不争的事实。我们本文盘点的这七个三国名士,都曾让主公当众出糗,这七个人被曹操弄死了三个,孙权想杀两个却一个都没杀成,至于刘备除掉了几个,他的反应该怎么点评,那得有劳读者诸君发表高见了。

在半壶老酒看来,这七位三国名士有点“古代公知”的滋味,且不说他们的戏谑有没有道理,最少“圣人非所与熙(嬉)也”这句话,他们仍是没有深刻领会:病从口入言多必失,多言贾祸,少说为佳,这还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