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中华民族的精神核心

未知 2019-10-22 15:43
爱国,中华民族的精神核心


“难道祖国是抽象的吗”

5000多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经受住无数难以想象的风险和考验,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同中华民族具有深厚持久的爱国主义传统是密不可分的。

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影响下,中华民族形成了浓厚的家国情怀,仁人志士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为人生理想。即使一时实现不了“平天下”的夙愿,也要坚持“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信条。在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核心,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是激励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精神力量。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内涵和重点。在当代中国,祖国的命运与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密不可分。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

爱国是每个中国人应尽的崇高道德义务。把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有利于通过情感认同来增强政治认同,通过文化自信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针对有些人把“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割裂开来的观点,邓小平同志曾明确指出:“难道祖国是抽象的吗?不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爱什么呢?港澳、台湾、海外的爱国同胞,不能要求他们都拥护社会主义,但是至少也不能反对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否则怎么叫爱祖国呢?”

各民族共同铸就辉煌历史

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民族多样,地理环境、生产水平等有不小差异。中华民族要实现“一体”,必然“多元”。只有“多元”,才能“一体”,看似矛盾,却是必然。“多元一体”是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基本格局,而维护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纽带就是爱国主义精神。

中华民族大一统的理念形成很早,并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强化。虽然“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秦朝以后中国在政治上的统一时期占2/3,而且越是分裂的时候越是渴望统一。爱国主义传统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维护祖国独立、统一而英勇奋斗。

南宋陆游在临死的时候仍然不忘国家统一,告示自己的后人“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南宋的文天祥领兵抗敌,战败被俘后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句。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入侵,进一步激起中国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如何赶上甚至超过东西方列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从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曾国藩、左宗棠等人发起的洋务运动,再到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发动的戊戌变法,一直到孙中山等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都先后失败了,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不仅没有破灭,反而更加强烈。正如林则徐所讲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中国共产党在创建之时,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把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90多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是爱国主义的伟大实践和辉煌篇章。中国共产党也在这一伟大实践中付出了最大牺牲,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爱戴与拥护。

世界文明的消亡,大多数来自外族入侵。中华民族历史上也经历过无数次“外族”入侵,但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以统一天下为己任,都以中华文化的正统自居。秦汉雄风、大唐气象、康乾盛世是各民族共同铸就的辉煌历史。

新征程上,要高举爱国主义这面精神旗帜,把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作为着力点和落脚点,既防止大汉族主义和“夷夏之辨”,也防止本民族利益至上的狭隘民族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尤其是,要警惕任何形式的“去中国化”行为,对于不利于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言行都要依法进行打击。

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

古往今来,任何一个有作为的民族都以自己的独特精神著称于世。爱国主义精神既是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标识,也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的中国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奇迹,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但硬实力和软实力并不完全匹配。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经过几代人不懈奋斗,前两个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挨骂”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