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就是爱你的土地,爱你的母语”

未知 2019-11-24 08:56


爱国就是爱你的土地,爱你的母语”

流沙河,原名余勋坦,1931年生于成都。四岁返回故乡金堂县城。幼学古文,做文言文,习书大字。十六岁来成都读省成中。十七岁开始发表习作。1949年秋入川大农化系,后立志从文。之后曾在《川西农民报》、《四川群众》、《星星》诗刊担任编辑,在四川省文联担任创作员。诗作《理想》、《就是那只蟋蟀》曾入选语言教材。1985年起专职写作。晚年流沙河专心研究汉字、人文经典,出版有《文字侦探》、《Y语录》、《流沙河诗话》、《画火御寒》、《正体字回家》、《白鱼解字》、《晚窗偷得读书灯》、《庄子现代版》、《流沙河讲诗经》、《流沙河讲古诗十九首》、《字看我一生》等著作多种。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摄影 柴枫桔

在许多个周六的下午,许多成都市民,不乏远道而来的外地听众,从四面八方赶往僻静偏窄的成都市文翁路,在成都图书馆听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人,用生动诙谐的成都方言,讲诗经,唐诗。这个老人就是流沙河。受成都图书馆邀请,每月第一个周六下午,流沙河会准时出现在成都图书馆,讲一堂对市民免费开放的传统经典讲座,至今已经持续了9年。这个讲座如今已经成为成都图书馆的一块金字招牌。

流沙河近些年咽喉有恙,声音很弱。有时候说话都有困难,可称“气若游丝”。但他依然坚持公开解经,他自己这样解释他这份乐此不疲,“对这些古人的诗很有兴趣,讲起来很过瘾。在为听众服务的同时,自己也很快活;我还深知此事对我有益。我担心自己的记忆力长时间不用会趋于衰退。而每月一次的备课和讲座,实际上给了我一个极好的锻炼机会,调用记忆仓库,检验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而且,这也是服务嘛,顺便的。对成都市图书馆的信任,我是感谢的。”

一个老人,年至耄耋,在普及传播传统文化知识方面,真正做到了身体力行。身为邀请方的成都图书馆馆长肖平,深有感触,“沙河老师曾他跟我说,每次讲座前,他要备课两天。很多诗词他都能随时背诵出来,但他还会认真备课。有时候他还会把一些资料复印出来,发给每一个听众,这是为了让听众听讲效果更好。沙老年龄这么大了,他对文化传承的热情,对传授经典文学之美,全身心投入,令人感动。”更让肖平很感慨的是,沙河老师讲授的对象,不是专业的学界后生,而是各阶层对古典文化感兴趣的市民听众。“而且他讲课没有保留,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知识、见解,很真诚地给大家讲出来。而且,沙河老师是一个学者,同时也是一个诗人、作家,所以他的知识讲座,很有魅力和吸引力。这种面对大众的传道授业解惑,对于文化普及,更是可贵的贡献。”

借鉴前人智慧 融入独到见解

流沙河伏案研究

由于讲解精彩,流沙河的讲座录音也被他的学生和出版社整理出版。比如《流沙河讲诗经》就是流沙河2011年6月至2012年8月在成都图书馆讲解《诗经》中81首诗作的讲座整理辑录。《诗经》被前人解读者已多,但流沙河以其深厚的古文字和诗歌研究功底,对字句追根溯源,给出全新角度的解读。书中诸多解释纠正了前人对《诗经》释义的不合理之处,并且摒弃一些释经流弊,在众多《诗经》解读的作品中殊为超拔。在对诗经的讲述中,流沙河特意选择有“浓厚的诗味、浅显、短小”的篇幅,举例生动,表达上又趋于口语,言辞雅俗兼具,幽默风趣,适合广大文学爱好者和对知识感兴趣的读者。

解读经典,不可能是哪一个人随意发挥,都需要读很多书,借鉴前人的智慧。流沙河也不例外。前贤的卓见,他都虚心听取,再一一比较,得出他自己的见解。解读《诗经》,他主要依据《十三经注疏》。同时也青睐陈子展先生的《国风选译》和《雅颂选译》,“可靠,我喜欢。”《十三经注疏》用起来很吃力,上面那些双行夹注文字,字号太小,他要用高倍放大的凸透镜,在页面上逐句移动,才能看清楚。但他觉得很快乐。

“《十三经注疏》给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好处。比如《陈风·泽陂》这首诗中反复出现的深深忧伤,过去总以为写失恋,以忧伤属男,或以属女,流沙河总嫌牵强。但从《十三经注疏》的夹注中,他发现了一条被忽略了的注释:陈国有同姓不婚的规矩,再结合诗中反复出现的‘彼泽之陂,有蒲与荷’‘彼泽之陂,有蒲与蕳’‘彼泽之陂,有蒲菡萏’,实是暗示恋爱中的男女二人生活在同一姓氏里,不被双方家人容纳。这就很好地解释了诗人在表达相思时为什么那么悲伤,‘涕泗滂沱’,从景物描写可知有整整一个夏天的荷塘约会,可知他们二人这么久的恋爱,终因不合规矩,只有分手,所以男子非常伤心。若是找不到这一条注疏,我是永远读不懂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