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精神并不只有爱国精神

未知 2020-01-28 14:16
五四精神并不只有爱国精神



近日正值五四运动百年,笔者提出了“新文化派和复古派相比,它们的本质区别是进步和保守”这一看法。不曾想,这被部分读者解读成为了“唱另一种论调”或是“没能弄清五四和新文化的区别”。因此,笔者决定撰文详细谈谈这个问题。
 
大图模式
五四运动是近代史上最伟大的一次爱国运动,它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姿态,唤起了国民的爱国之心,使得中国人民逐步意识到必须用切实的方法挽救危亡的祖国。五四运动是新文化的高潮,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笔者想要讲述的五四精神并不是狭义的五四精神,而是广义的五四精神。
 
什么是广义的五四精神呢?笔者认为那就是新文化精神,它以爱国为前提,以进步为核心。五四运动不是青年人凭借着一腔爱国热血就能凭空创造出来的,若没有已经展开了数年的新文化运动,绝不会有五四运动。当然值得注意的是,相比摇旗呐喊的新文化旗手们,五四运动中青年凭着饱满的热情、爱国的热血走到了时代的前列。
 
大图模式
 
 
 
 
 
 
当今许多人将五四精神单纯解读为爱国精神,笔者认为那是不够全面的。因为自鸦片战争之后,在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等进步运动之外,还有一批保守的知识分子企图复苏传统文化来救国。事实上,洋务运动的中流砥柱曾国藩正是桐城派古文的中兴之主。戊戌变法的发起者康有为及梁启超,他们所持的思想其实是文化复古主义。即使在五四之后,亦有以吴宓和梅光迪为代表的学衡派,主张“昌明国粹,融化新知”。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志士相比,他们同样是怀着爱国之心进行着救亡图存,只是他们选择了一种较为保守的态度,企图以复苏传统文化救国救民。所以,爱国精神是五四运动的必要前提,但不是它区分时代的本质特征。
 
大图模式
陈独秀在其《敬告青年》一文中明确提出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 ,则急起直追 ,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同时陈独秀还强调了自主人格的重要性:我有手足,自谋温饱;我有口舌,自陈好恶;我有心思.自崇所信。盖自认为独立自主之人格以上,一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唯有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科学与民主的思想,独立与自主的人格,这是五四新文化志士区别于其他学派的本质特征。复古学派是保守的,新文化派是进步的。
 
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中国没能收回主权。听闻此讯后,青年学生们再也压制不住心中的愤怒。他们走上街头,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讲,喊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保我主权”,“还我山东,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青年学生凭借着与生俱来的热血,以切实果断的行动,走在了时代的最前列。所以笔者认为,狭义的五四运动的核心是行动,但它是以爱国为前提,以进步为本质的。
 
大图模式
 
 
 
 
 
 
当今中国正处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笔者认为有必要重新认识五四精神对于当代青年的重要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爱国主义情怀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是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同时还是一种责任与担当,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进步应当是一种有利于长久发展的积极而正确的态度,从民族文化的层面来讲,即既不盲目自大也不崇洋媚外,对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都持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批判性态度,百年前的鲁迅和梁启超最先提出这种方法。最后是果断行动的重要性,相比充满暮气的中老年,青年身上应当充满着热血和朝气,果断地行走在时代前沿!
 
大图模式
以爱国为前提,以进步为本质,以行动为核心,这就是笔者所总结的五四精神。谢谢阅读,欢迎交流。
 
参考文献:
 
彭明 《五四运动史》
 
胡适 《胡适论文学》
 
陈独秀 《独秀文存》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