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爱国,请先戴好你的口罩!

未知 2020-02-03 18:45


谈爱国,请先戴好你的口罩!


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一夜之间,几乎所有人的微博、朋友圈都被口罩刷了屏,医务工作者们纷纷向大家科普一般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的区别,笔者也终于第一次搞清楚了“N95口罩”的这个“N95”到底是啥意思。

让人上头的是,走在超市卖场中,还有一些极度乐观自信的人,不戴口罩而谈笑风生;部分热爱打麻将的大爷大妈们,在洪水中裤腿一卷打麻将那叫乐观豁达,在全民协力防控新型肺炎的今天,不戴口罩围坐一圈打麻将,那就叫添乱了……

在这股从年轻人开始席卷全国的抢购潮中,口罩,已经成了阻挡传染病的第一道保险,但仍然有一些人根本不重视戴口罩!

总以为自己满怀革命乐观精神,就能够百毒不侵?

总以为新型肺炎是别人的事儿,跟自己无关?

总以为爱国就是抛头颅洒热血,跟戴不戴口罩无关?

……

真的很想告诉大家,这薄薄的一层口罩是人类千百年来用千万条生命的教训换来的一点点医学进步。

考察历史,

现代意义上的口罩之发明距今也不过一百多年,我们应该珍惜这个小小的进步。

广义的“口罩”,源远流长,祆教举行仪式时为了阻挡“不洁之气”,往往用布遮住面部。《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宫廷侍从在上菜时会用“蚕丝和黄金的围巾”遮住口鼻,但这种所谓“口罩”并不是用于医学防治,故不能算作医用口罩的起源。

如果追溯口罩的前身,还得看古今中外的医生们。

虽然直到

十九世纪

,法国化学家巴斯德才通过鹅颈瓶实验切实证明了细菌的存在,但

在细菌概念确立之前,世界各地的医疗工作者们就根据经验与直觉,意识到了飞沫在空气中的传染性

,并用各种手段对口鼻进行防护。

玩过《刺客信条》的朋友,应该还记得游戏中医生们个个都带着一种形似鸟嘴、全脸包裹的面具。这种面具在历史上确实存在,并且曾经在那个黑死病肆虐欧洲的时代,成为了医生的代名词。

   

鸟嘴面具被广泛运用,是由于黑死病(鼠疫)在欧洲的大规模爆发

,为了防止在诊治过程中自己也染病,欧洲的医生们使用鸟嘴面具保护自己。这种面具将整个脸完全包裹住,头顶上是大檐帽,眼部有两个红色圆形镜片,尖尖的鸟嘴里塞了香料阻挡异味。

鸟嘴面具在医生的日常使用中不是单独出现,而是作为整体防护的一部分。中世纪的医生们出门,面具、手套、皮鞋、长裤、长袍,缺一不可,接缝处统统扎紧,可谓全副武装。

       

既然搞不清真正的传播渠道,那就干脆全身都裹上。这设计思路与其说像口罩,倒不如说更像防毒面具+防辐射服。当然,这不能彻底阻断疫病的传播,染病者依然大有人在,但有此面具,总归聊胜于无。

与此同时,在远离欧洲的东方也发生过“大疫”。

在与时疫的斗争中,中国明朝的医生们同样意识到了预防传染的重要性。

生活在明代中期的温疫学者万全,在他的《万氏医书》中就告诫人们,遇上瘟疫,“凡入疫室,饮食之物,不可便咽”,避免接触疑似传染源; 同时,可用雄黄点入鼻窍,将疫病阻挡于口鼻之外。

明崇祯十四年,中国东部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瘟疫,疫情之惨烈,到了“一巷百余家,无一家幸免”的地步,苏州医学家吴又可毅然投入到治病救人的行动中。通过观察与诊治,他确认了疫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

当然,在细菌和病毒概念都不存在的时代,他无法准确地为瘟疫的源头定名,而只能称之为“戾气”或是“厉气”,但他已经找到了瘟疫的真正传染渠道:“邪自口鼻而入”。疫病过后,吴又可所著的《温疫论》,分析瘟疫的起源与治法,成为了中国医学史上的一本重要著作。

 

以上种种,虽然都算是口罩的老祖宗,但毕竟是经验的产物,也未能广泛流行。待到显微镜发明,医学家们认识到细菌与病毒的存在,这才认认真真地对口罩进行了一番规范化、科学化的改造。

1897年,德国医生米库利奇首次提出,为了防止伤口感染,医生在手术时应该用纱布捂住口鼻

。他的学生胡伯讷继承并发展了这一观点,通过实验,他证实了

人的喷嚏中含有病菌

,因此必须用口罩进行防护。鉴于纱布裹紧面部会导致呼吸不畅,他在这种早期口罩中加入一根铁丝,支撑起一个可供呼吸的缝隙。

两年后,口罩又有了新的进化

,法国医生保罗·伯蒂加厚了口罩,将纱布从原来的一两层增加到六层,增强其防护功能。同时,口罩的使用规范也逐渐确立。

但直到此时,一般还是只有医生才戴口罩,普通人并没有理解口罩在防止交叉感染方面的重要性。口罩从医生手术专用的防护工具变成公众常备的用品,还得说到二十世纪初,两场举世震惊的传染病事件。

1910年,鼠疫传入中国东北,迅速蔓延至多个省市

,曾获剑桥大学医学博士的

伍连德临危受命

,来到哈尔滨全权主持防疫工作。他准确找出了鼠疫的传播渠道——呼吸道传染,并

发明了物美价廉的“伍氏口罩”分发给市民,有效延缓了鼠疫的传播。

 

这场席卷半个中国的鼠疫终于过去了,但仅仅几年后,在欧洲也爆发了著名的“西班牙流感”。

由于缺乏防治经验,从1918年开始,配合着一战结束大规模的返乡潮,流感在世界范围内迅速爆发,据事后最保守的估计,全世界有2000多万人死于西班牙流感!

在死亡的阴影下,再迟钝的人也晓得预防了,红十字会及全世界的医护人员都广泛宣传:

呼吁所有人在公共场合戴上口罩

呼吁所有人在公共场合戴上口罩

呼吁所有人在公共场合戴上口罩

甚至出现了乘客因不戴口罩被售票员拒于电车门外的情况。

这场噩梦般的流感结束后,口罩终于走入普罗大众的视野,成为预防传染病最方便的必备品。

一百年来医学不断发展,口罩的制作材料已有所改变,但其原理是不变的,口罩的简单实用也经过了无数次证明。

在全国防止新型肺炎的情况下,从我做起,出入公众场合戴上口罩,就这么简单的一个举动,

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自己的家人负责,还是爱国的一个具体生动的体现。

在我们国家,讲卫生不止是一个个人问题,讲卫生还能上升到爱国的高度。

1952年,朝鲜战争时期,美国政府向朝鲜和我国东北地区实施细菌战。同年12月,我国政务院印发《关于1953年继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指示》,作为跟美国斗争的一部分,中央成立了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现为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其中一项长期坚守的重要职责就是“

防治传染病

”。

在新型肺炎传染蔓延全国的形势下,戴口罩这件事绝不是一件小事。

值得欣慰的是,现在正处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严控工作的关键时期,多地明确表示出入公共场所不戴口罩将受到处罚:

什么叫爱国?在当下这个时期,出入公共场所自觉戴口罩,这就是爱国啊!

在如今这个关口,戴上口罩吧!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