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太监,冒死劝谏慈禧太后被处决

未知 2020-05-24 12:52
爱国太监,冒死劝谏慈禧太后被处决



寇连材,一个因为养家糊口而入宫侍奉慈禧太后的梳头太监,一个因为看不惯慈禧太后飞扬跋扈、卖国求荣而上书死谏的爱国太监,最终却因一道奏折惹怒慈禧而被处死。寇连材(1868—1896),出生于北京昌平郊外的一个普通农家,自幼为人耿直,少年时就听从父母的安排结婚,并生育了3个孩子。因为家中人口教多,而收入又因为种种原因越来越少,生活是一天比一天困难。更加不幸的是,他的父亲寇士通在与地主老财打官司的时候,不仅没有打赢,反而还被地主家霸占去了自己家中赖以生存的几亩薄地。一怒之下,其父含恨死去。
 
而这一年,寇连材才23岁。家中接连遭祸,无法维持生计,他只好跑到北京城里去寻找出路。不久后,为了养活自己的妻子和三个孩子,经一个太监介绍,他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和身体上的疼痛,进宫做了一个小太监。后来,因为机缘巧合的缘故,专职做了慈禧太后的梳头太监。由于他聪明能干,做事精细、谨慎,颇得慈禧喜爱,待遇十分优厚,彻底解决了妻儿的生活问题。然而,寇连材不仅对家人非常疼爱,而且还非常关心国家大事。尤其是对光绪帝有心治国、却无力对抗慈禧的这一情况颇有感触。当时,光绪帝虽然名义上是大清朝的皇帝,实际上却处处受制于慈禧太后,成了名副其实的傀儡皇帝。巧合的是,慈禧对寇连材十分信任,甚至派他到光绪那儿去当差——名义上是让他去侍奉皇上,实际上是让他监视光绪帝的言行。然而,在寇连材的消极怠工下,慈禧太后的这个如意算盘打得一点儿也不好——他不仅没有把光绪的言行密报慈禧,反而常将慈禧胡作非为的事情告诉光绪。
 
后来,寇连材奉命回到慈禧的身边当差。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每当他看到慈禧的丑恶行为,心中都非常的不满。虽然他几次当面劝谏慈禧,当每次都会遭到一阵呵斥。心中长时间不满的积累,让寇连材很是愤慨。在不久之后的甲午战争中,清军连连败绩,慈禧卑躬屈膝,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中国的主权进一步落到了日本侵略者手里。康有为、梁启超发起“公车上书”,反对将台湾、澎湖割让给日本,提倡变法维新,得到光绪帝支持。而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却置国家与人民的利益于不顾,不仅没有支持光绪皇帝的维新变法,反而幽禁了光绪帝。面对身陷于水火之中的国家和百姓,寇连材进一步看清了慈禧的丑恶嘴脸。强烈的爱国心驱使他下定决心,以死向慈禧进谏。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二月初十的早上,他跪在慈禧的床前,痛哭涕泣。尚在美梦中的慈溪太后被哭声惊醒,怒容满面,一顿臭骂之后,将他赶了出去。口谏不成,寇连材下决心书谏。他先是请了几天假,回家与亲人们诀别。回宫后,又他把自己为数不多的余钱,分给了身边的小太监们。二月十五日,他把早已写好的奏折交给慈禧太后。
 
这个奏折内容大致包括:
1、归政于光绪;
2、支持改革;
3、赈灾京师特大水灾,停止挪用海军军费去修建颐和园;
4、赎回被日本占领的台湾,宁可赔款,不可割地;
5、不宜去掉忠直之臣而专用阿谀奉承之人;
6、皇帝没有后嗣,请择天下之贤者立为皇太子等。
这些内容,字字饱蘸血泪,条条切中时弊,充满忧国忧民之情,都是当时许多人决不敢说的话。慈禧看过奏折,暴跳如雷,连忙派人把寇连材抓来审问。起初,慈禧怀疑奏折是寇连材受别人指使写的。但寇连材光明磊落地说就是自己写的,与别人无关。慈禧还不相信,叫他口述一遍。寇连材开口直言,果然从头至尾地说得一字不差。慈禧没有想到寇连材会写出这样一个指责自己的折子,不禁怒火中烧,以“内监言事者斩”的朝例,加上“私通宫外,泄露宫内事”的罪名,下令把寇连材送交刑部,立即正法。
二月十七日,寇连材被押到北京菜市口刑场处决。临刑前,他神色镇静,整好衣冠,朝宫殿拜了九拜,又向远方父母坟墓的位置叩了头,坦然地说:“如此足千古了!”然后慨然就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