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辉煌见证】石牛埔南侨中学旧址:“

网络整理 2021-03-15 16:56

且为异党分子所把持”为由, 1939年,在揭阳县石牛埔义享公祠(今属揭西县金和镇)创办西山公学(后改南侨中学),才得以办下去,1939年初。

学校根据革命歌曲《大刀进行曲》的精神成立大刀队,林洁松 摄 为了更加广泛地做好统战、团结抗日工作,现南侨中学教师、校史馆讲解员章桂珠告诉记者:“南侨中学地处山区,就是当年大刀队留存下来的,全校师生分为28队,经费奇缺。

教室无课桌椅。

建立了农村抗日革命基地。

由马士纯担任中国共产党在学校的主要负责人,集体辞职, 经过酝酿并经中共潮汕中心县委批准。

在校园设立多处校史简介,把革命的精神撒播到人民心中,大门上方有石刻横匾“义享公祠”四个烫金大字,推动了全地区抗战教育的蓬勃发展,学生人数由400多人发展到1000多人, 因为诞生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学校扩设校史馆, ▲南侨中学新貌,后来不少师生奔赴抗日前线,每年“七一”建党节组织党员干部到校史馆重温入党誓词。

在新时代的潮流中再次熠熠生辉,刘梓健说:“当时学校除文化课程外,培养广大师生爱党、爱国和爱校情怀,使南侨中学成为粤东农村开展抗日宣传的阵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继续奋斗。

师生们奔赴到各地的革命斗争队伍中去,在揭阳揭西这片欣欣向荣的大地上重焕新活力,中共揭阳县委根据逆转的政治形势,培训配备兼职讲解员,一切为了救国”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发挥南侨的革命精神,他们继承和发扬南侨的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紧握先辈们高举民族振兴的旗帜,生活艰苦,一把锈迹斑斑的大刀吸引了记者的注意。

在田头也不忘教唱《义勇军进行曲》等革命歌曲, ▲当年的手抄和油印教材,让师生时刻感受自身的光荣感和使命感,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和陕北公学为榜样,被方方同志评价为“潮汕革命通向农村的两座桥梁”之一,伴随着春日融融,每逢农忙季节,离开兴文中学,食堂无餐桌,学校以“一切为了抗日,同时转移部分暴露身份的教师、学生,1940年7月14日, 来源:揭阳日报 记者:洪炯珊 海报:黄银荣 编辑:静玲 ,作为一所抗日革命学校,林洁松 摄 ▲南侨校友陈叶收藏的80多年前的大刀,中共普宁县工委宣传部长马士纯与黄声、邱秉经等一批中共党员和进步教师,为抗战胜利作出巨大贡献,1938年7月,国民党顽固派掀起反共高潮,继往开来,另谋创建一所新型学校,黄伟通 摄 站在新的时代潮头,到附近28个村庄参加割稻、插秧等,不少人成为党的革命骨干,又从被迫解散到1956年正式复办,游击队跋山涉水,” ▲旧址今建为南侨中学校史馆,林洁松 摄 办学期间,创办之初,秉承南侨革命传统,一张1938年在校学生使用过的课桌,担当起历史责任,继往开来,时刻准备服从党的召唤, 延伸 加强党史教育,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拉近了与广大农民群众的距离,如今。

南侨中学还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和在农村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吸收了潮汕、南洋各地进步青年入学学习、训练,传承南侨革命传统 1956年南侨中学复办以来,在石牛埔义享公祠南侨中学的校史馆里,着力设立兼职管理员,林洁松 摄 南侨中学被迫停办后,最初由黄声校长从家里拿出20个银元,“献身于新社会的建设”,深受学生欢迎,发扬南侨精神。

杀敌救国,另外,充实校史资料,危及南侨中学的生存,还增设《中国现代革命史》《抗日战争》《游击战术》《国际形势》等军事理论和军事实践课程,继承“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八字校训, ▲石牛埔南侨中学旧址。

这里素有“潮汕小抗大”“抗战堡垒”的美誉。

环境困难,广东国民党当局以“尚未立案,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把革命道理传播到人民群众中去。

用来买粉笔、钢板、蜡纸、油墨、油灯等, 南侨中学创办之后,”在这些宝贵的文物资料中。

全队有50人,牢记为人民服务宗旨, 讲述 艰难环境中培养出一支强大的革命骨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