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银杏下“长征第一村” 红色精神就是力量

未知 2021-06-21 11:06

百年银杏下“长征第一村” 红色精神就是力量 


巍巍大别山,浓浓红色情。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一百年栉风沐雨、沧桑巨变,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谱写了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在这个特殊的历史节点,本网特开设专题《大别山上红旗飘》,采用“党史+短视频”的形式,邀您跟随镜头走进信阳市鄂豫皖革命纪念馆,参观光山花山寨会议旧址,探访商城金刚台红军洞群……追寻先辈足迹,聆听革命故事,赓续红色血脉,使故事“可视化”,让“党史”活起来,推动党史学习“走深、走实、走心”,让大别山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轻风牵衣袖,苍翠挂眼帘。”何氏祠旁那株银杏被誉为过往岁月的见证者,800多年枝叶繁茂生生不息。6月的盛夏,成群结队的自驾、组团游客沉浸在罗山县何家冲红色文化的滋养中,亲历这个“长征第一村”已成为一种精神敬仰。

何家冲位于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是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被誉为“北上先锋”红二十五军的摇篮,全国四大主力红军长征重要出发地之一。

1934年,红二十五军的2984名将士在这颗银杏树下开启了长征之路,自此何家冲承载起历史的滚滚“红”流。

青山绿水 一声一息皆红韵

青山怀抱,郁郁葱葱。“革命老区红军摇篮长征出发地”的“红星大门”是进入何家冲的第一标志,何氏祠那一块块展板和一尊尊雕像,讲述着当年的红军故事。

据讲解员介绍,当年红二十五军是一支充满传奇的队伍,是一支最年轻的红军部队。军长程子华29岁,军政委吴焕先27岁,年龄最大的副军长徐海东只有33岁。

1934年12月10日,中共鄂豫皖省委改为鄂豫陕省委,创建鄂豫陕边界苏区。1935年2月19日,红二十五军“郧西会议”,提出了“大量扩大红军,建立地方武装,建立苏维埃政权”的战略目标。1935年5月,经过蔡玉窑、文公岭、荆紫关、袁家沟口等战斗,粉碎了国民党军的两次“围剿”,建立了鄂豫陕苏区。1935年9月,红二十五军率先到达陕北,成为第一支到达陕北的红军长征部队。

“讲故事,是为了让下一代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党的领导,革命者用生命换来的今天。”何家冲村老支书王传伟如是理解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精神。

“长征第一村” 牢记初心

“何家冲精神永放光芒!”何家冲这座红色精神丰碑,至今迸发着激荡人心的力量。2012年,何家冲被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级AAA级红色旅游景区,被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

据悉,近年来,罗山县委县政府一直把传承弘扬长征精神和大别山精神作为首要责任和行动,把红色资源作为带动当地产业和村民增收的重要“纽带”。

如何发挥好何家冲丰富和独特的红色基因、红色传统和红色资源?如何把这些基因、传统、资源传承好、发扬好、利用好,曾是摆在当地政府面前的重大难题。

2017年,何家冲迎来了新的“红色”变迁。在河南省委组织部的推动下,当地启动了“整合资源、优选项目、打捆资金、联村发展”(即“何家冲+9村)的跨村发展思路,全镇整合了10个村的村集体经济和第一书记发展资金420多万元,打开了“红色资源”的“闸门”。这一举措,成功撬动了罗山县发扬红色传统、继承红色基因的“致富梦”,并成为当地发展乡村经济、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

据悉,2018年10月24日,何家冲学院成为全国首座以长征精神为核心的豫南培训学院,内设红二十五军军史馆、乡村振兴案例馆等6大展馆。开设了“红25军军史”、“长征精神”、“绿色发展”、“生态自然保护”等20多项课程,其中“红25军军史”、“长征精神”等几门课程,成为来何家冲学院学习之首选。

弘扬红色文化,做强红色资源,不仅让何家冲逐步实现了教育、文化研学的品牌,而且成为当地乡村产业的重要支点。

罗山县县委书记许远福告诉记者:“何家冲已实现红、绿、古‘三原色’融合,地、物、人‘一体化’融合,基地、学校、企业‘教学研’融合,文化、旅游、产业‘文产经’融合,从‘长征第一村’到‘红色学院’,再到‘长征公园’实现‘三级跳’,跃上了新的起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