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国:产业扶贫成十堰脱贫“长久之计”

未知 2019-09-05 11:12
杨建国:产业扶贫成十堰脱贫“长久之计”

杨建国:产业扶贫成十堰脱贫“长久之计”

图为:本文特约作者杨建国——中国产业集聚研究专家、老杨会客厅创始人

9月2日,由湖北省委网信办主办、长江云承办的“壮丽70年 巨变看荆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网络名人看湖北活动走进“汉宜线”“汉十线”活动启动。50余名有影响力的网络名人和媒体记者兵分两路,带领广大网友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巨大成就。笔者应邀参与“汉十线”活动。

杨建国:产业扶贫成十堰脱贫“长久之计”

图为:笔者在“汉十线”走进东风汽车有限公司装备公司

“汉十线”活动首站走进湖北省十堰市,先后实地走访了东风汽车有限公司装备公司、茅箭区红色旅游产业,以及民俗、扶贫车间等,身临其境地感受了一番新中国成立70年来十堰市经济社会发展巨大成就,特别是脱贫攻坚和高质量发展的新成就。

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到了“深水区”,脱贫攻坚战已到后半程,扶贫工作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高质量脱贫?笔者认为,产业扶贫是关键。发展产业是高质量脱贫最基本的抓手,如果没有产业作为支撑,扶贫成效就难以保证,扶贫成果也难以巩固。从某种意义上说,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发动机,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助推器。

此行中,十堰市在脱贫攻坚中的系列举措和成效,让人印象深刻。交流中,得知这样一组数据:2018年,十堰市完成贫困人口脱贫17.06万人、贫困村出列134个、易地扶贫搬迁12.2万人。这个成绩,是惊人的,也是振奋人心的。结合走访和对话交流,笔者总结了十堰市脱贫工作中的两大亮点。

在十堰,各地坚持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资源禀赋、主导产业、生产习惯,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特色产业和扶贫项目,在乡村创办扶贫车间,带动附近农户在家中创办扶贫作坊,让贫困群众顾家挣钱两不误,实现村村有产业、家家有项目、人人有事干、月月有收入,确保贫困人口发展有产业、就业有门路、增收有项目,能够稳定脱贫。

同时,各地积极发挥资源优势,突出主导产业,在县城和重点乡镇大力发展规模较大、档次较高的特色农产品加工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推进企业变工厂,农民变员工。鼓励支持贫困农户以承包土地、宅基地等生产要素入股市场主体,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不断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

交流中,听到了这样一个案例:在郧阳区谭家湾镇黄畈村扶贫车间里,本地村民利用智能织袜机织袜子,袜子与浙江生产的袜子一起出口东南亚。仅去年一年时间,郧阳区就引进袜业企业在深度贫困村建设袜业扶贫车间20个,配备智能织袜机8000台,带动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增收。

除了扶贫车间这样的产业扶贫方式,电商扶贫成为了十堰脱贫工作的另外一个亮点。这其中,以湖北电商第一村的十堰市郧西县涧池乡下营村为典型代表。

杨建国:产业扶贫成十堰脱贫“长久之计”

图为:郧西县涧池乡下营村全景

 

杨建国:产业扶贫成十堰脱贫“长久之计”

图为:郧西下营村的一家绿松石淘宝店

当地政府搭建了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搭上互联网快车迅速打开市场。据了解,全村339户村民,从事电商的有139户近700人,开设淘宝店、微店500余家。2018年,全村电商销售收入逾1.2亿元。如果说,该村抓住农村电商发展第一波机遇,顺利起航,那么在乡村振兴全面实施当下,如何做好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做强乡村产业优势,成了该村需要解决的又一个命题。

这方面,十堰市郧西县涧池乡下营村同样有着系统的解答。这里曾经是秦巴深山里的一个深度贫困村,村民们靠种植水稻、玉米等传统作物谋生;如今通过互联网的牵线搭桥,郧西特产逐渐走向全国,近半数村民靠电商发家致富。2018年以来,郧西县、乡两级抢抓乡村振兴发展机遇,大力推进“淘宝小镇”项目建设,规划建设“荷塘月色产业园、松石巷楚韵新风主题园、电商产业园、周家寨农耕民宿风情园、姚家坡绿松石遗址公园”等五大片区,力争通过3-5年时间把淘宝村建设成为集“旅游观光、乡村采摘、民俗体验、电商示范”为一体的美丽乡村示范村。

未来的下营村,将形成以电商产业为主导,乡村旅游为辅助,创业孵化为补充,旅游观光、乡村采摘、民俗体验、电商示范于一体的美丽乡村。可以说,涧池乡下营村电商产业发展"两步走",是全国农村电商发展值得学习借鉴的典型案例。

杨建国:产业扶贫成十堰脱贫“长久之计”

图为:“桃源人家”民宿

 

杨建国:产业扶贫成十堰脱贫“长久之计”

图为:“桃源人家”民宿

“诗书桃源,文溢半山”,昨天参观茅塔乡东沟村时,发现了一家将新乡土和旧乡愁结合的非常完美的民俗:桃源人家。空中花园连接山林栈道,清晨在山花林海中感受山风的吹拂,傍晚一盏清茶,一杯咖啡,感受乡村的静谧,夜幕落下,烛光微亮,观星赏月体验乡村夜晚的清静。

杨建国:产业扶贫成十堰脱贫“长久之计”

图为:“桃源人家”的“文创扶贫车间”

 

杨建国:产业扶贫成十堰脱贫“长久之计”

图为:“桃源人家”的“文创扶贫车间”

 

杨建国:产业扶贫成十堰脱贫“长久之计”

图为:“桃源人家”的“文创扶贫车间”

除了可以感受宁静安逸的乡村氛围,桃源人家还把文创理念带进乡村,将本地的农产品进行文创包装,成为住客的伴手礼。这些伴手礼,是由村子和民宿合建的扶贫车间生产,不仅受到了游客和市民的欢迎,也燃起了大家对植物染的热爱和体验热情。这种民宿+文创+扶贫的模式,值得学习。

杨建国:产业扶贫成十堰脱贫“长久之计”

图为:丹江口丁家营镇电商扶贫车间

 

杨建国:产业扶贫成十堰脱贫“长久之计”

图为:丹江口丁家营镇电商扶贫车间

 

杨建国:产业扶贫成十堰脱贫“长久之计”

图为:丹江口丁家营镇电商扶贫车间

走进丹江口市,发现了一个特别熟悉的模式:丹江口丁家营镇轻工服装产业园电商扶贫车间。去年至今,我多次点赞了以河南商水、西华、潢川等多县区为代表的服装产业扶贫模式,而今天的丹江口轻工服装产业园电商扶贫车间与河南模式极为相近。

丁家营镇在推进扶贫车间(作坊)建设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形成了“政府搭‘台子’、镇村找(建)‘厂子’、老板带‘机子’、‘三方’挣‘票子’”发展模式。可以说,电商扶贫车间就是“电子商务+扶贫车间+贫困户”精准扶贫新路子。

更有长远意义的是,十堰市通过产业园+乡镇+贫困户的模式,将扶贫开发与县域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在了一起,为脱贫攻坚,更为乡村振兴的全面实施打下了产业基础。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