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计划及措施

未知 2020-04-23 12:31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计划及措施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是保障“十四五”顺利起航的奠基之年。海淀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思路是:继续深入学习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好区委生态文明委牵头把总、统筹协调和督促落实的作用,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落实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以历史耐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让高颜值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发力点、展现高品质城市的支撑点,成为科技城市的亮丽底色。目标指标:全力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全面完成市下达的能耗、水耗和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目标任务。主要任务包含以下五个方面:
 
以污染防治攻坚战为重点,推进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聚焦重点,深入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0年行动计划,继续在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方面下功夫、出成效,坚决打好“十三五”收官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0年,全区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三年滑动水平浓度继续下降。地表水环境质量继续巩固改善,京密引水渠青龙桥断面水质达到Ⅱ类,长河白石桥断面水质达到Ⅲ类,土城沟花园路、清河上段清河闸断面水质达到Ⅳ类,南沙河玉河橡胶坝断面水质达到Ⅴ类;团城湖、水源三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持稳定达标;地下水水质总体稳定。辖区内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一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继续深入实施“一微克”行动,加大重型柴油车、扬尘、生产生活源等重点领域污染源治理力度,推动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收官。推进移动源低排化,加大高排放车淘汰力度,严格执行国三标准柴油货车全域限行政策、新车全部实行国六排放标准、在进京主要路口和市内主要道路检查重型柴油车4.3万辆次,完成对物流园重点场所及物流货运等重点单位1.2万辆次入户监督抽测;将全境划为非道路移动机械低排区,组织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工作。推进扬尘管控精细化,组织区内4家预拌混凝土搅拌站、1家沥青混合料搅拌站完成绿色升级改造;城市道路车行道“冲、扫、洗、收”新工艺作业率达到92%;2020年全区降尘量力争控制在6吨/月·平方公里。推进生产生活排放减量化,持续开展挥发性有机物减排,加大工业涂装、医药和家具等重点行业深度治理和精细化管控力度,完成辖区110家以上的机动车维修企业在用喷烤漆房标准化治理改造工作;组织开展医药、化学品制造、印刷等行业排污许可证核发,对“散乱污”企业实施“动态清零”,完成10家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退出;强化空气重污染应对,更新应急减排清单,实行差异化管理,“十三五”期间全区实现碳减排20%的目标。二是打好碧水保卫战。坚持以河长制推动“河长治”,完善治水责任体系和长效机制,统筹推进河湖空间保护与管控。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开展5个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完成千吨万人级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工作;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风险排查,建立环境风险源台账;严控地下水超采,做好机井调查摸底,开展地下水专项执法。深化水环境治理,实施固定污染源“一证式”管理,完成农副产品加工、饮料制造和医院等行业排污许可证的核发工作;配合市排水集团分批推动上庄路、翠湖北路等5条总长度约17公里的污水管线的前期工作,北部区污水处理率达99%;持续开展雨水管线“清管行动”,整治黑臭水体,将小微水体治理纳入河湖长制,启动治理试点示范;推进水环境智慧化环境监管,健全水环境监测体系,加强重点流域、重点断面水质的研判与分析;继续实施街镇水环境区域补偿制度,加强街镇地表水水质监测与评价,开展村级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及排名;按照“查、测、溯、治、管”思路及分类分级管控要求,开展全区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确保形成有效监管。推进农村污染防治,基本实现村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继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增完成20个村的环境整治。开展水生态保护,稻香湖、翠湖片区循环补水主体工程年底前基本完工。三是打响净土保卫战。强化土壤污染源头管控,推进农业污染防治,辖区化肥、农药使用量分别较2015年减少28%、15%以上,化肥、农药利用率分别提高到40%和45%以上,农膜回收率达80%以上;加强重点监管单位全生命周期管理,更新完善重点监管单位名录,督促企业做好隐患排查、自行监测和信息公开,规范重点监管单位土壤污染调查报告备案程序;辖区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排放量较2013年稳定下降8%以上。加强建设用地环境风险管控,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依法将符合条件的优先保护类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进行严格保护,确保面积不减少、土壤环境质量不下降。
 
以优化国土开发空间为引领,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整体面貌。落实“双控”、“三线”要求,优化城乡空间开发格局,构建生态城市空间体系。完善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统筹协调管控,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等三条控制线的空间管控边界,加强规划和自然资源领域问题整改和专项治理,严守“两线三区”;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刚性约束,推进生态保护红线评估优化和勘界定标;切实保护好基本农田和耕地,城乡建设用地减到229平方公里。扩大绿色生态空间,注重打造连片成规模、连通成体系的高品质绿色生态空间,实施百万亩造林绿化1626.7亩、完成7处26公顷公园绿地建设、实施城市森林建设8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53%和35.78%。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启动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加快推动创森进程;进一步推进全区绿化美化创建工作,创建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社区、单位。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