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菜农“老赵”的现代农业之路

未知 2020-05-08 15:10
关于菜农“老赵”的现代农业之路

        合作社抽样检测室严把农产品质量关。赵青(右)与赵来交流探讨种植技术。工人在采收特色农产品。
  “老赵”不是单指一个人,而是莱芜区苗山镇田家楼村和蔬菜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两兄弟:赵青、赵来。由于年龄相差不大,且合伙一起做着相同的营生,熟悉他们的人就统称他俩为“老赵”。
  “老赵”懂菜,这在十里八乡是出了名的。哥哥赵青偏重管理,蔬菜什么习性、喜好什么,他了如指掌;弟弟赵来偏重销售,对市场把控也有自己的一套。兄弟俩发起成立的鲁赢粮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按照“合作社+示范基地+社员+农户”的运营模式,不但实现了自身发展,同时为周边村民提供40多个固定就业岗位,60多个季节工就业岗位,辐射带动周边900多农户发展种植基地2000多亩,鲁赢粮蔬种植专业合作社也成了老百姓眼中现代农业的代名词。
  然而,这条现代农业发展路子走得并不一帆风顺。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赵青、赵来就合作做起了贩菜的生意,由于人勤快、脑子也活,生意很是红火,这一干就是近20年。随着时间推移,生意越干越顺,赵青、赵来心里却泛起了嘀咕:“单纯贩菜赚差价,不是长法,得抓紧转型。”
  2011年,经多方筹资,兄弟俩流转土地新上无公害蔬菜种植项目,同时成立鲁赢粮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正式踏上了属于他俩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一切看上去都充满希望。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由于缺乏技术和经验,种植的蔬菜产量、质量上不去,蔬菜卖不上价,合作社开始的头几年几乎没有盈利,兄弟俩甚至为此还搭进去不少钱。
  2012年,基地腾出30亩土地开始种植芹菜。可到了丰收的时候,芹菜都烂透了,30亩芹菜毫无收成,单此一项就损失了近20万元。无奈之下,兄弟俩求助相关技术专家,得到的答复是,夏季芹菜需要加施钙肥,否则就很容易得烂心病。这一次的“技术性”亏损,也成为赵青、赵来心里挥之不去的痛。
  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没有技术就没有支撑。
  在此之后,兄弟俩远赴外地高薪聘请蔬菜种植专家,同时,兄弟俩吃住在基地,跟在专家后面一点点地学,原先的卖菜“专家”逐渐成长为“种菜”专家。
  如今,在基地大棚里,现代化的农业种植方式和设备随处可见,往往只需一个按钮,就能完成相应的温度调节、灌溉和施肥,蔬菜标准化种植水平不断提升。
  由于选取的蔬菜品种好,再加上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基地不少蔬菜品种价格都高于市场同类产品,却一直是市场上的抢手货。依托这一优势,合作社的发展也开始驶上快车道。
  在镇村两级组织大力支持下,截至目前,合作社发展社员90多个,“鲁赢”品牌也已远近闻名。基地通过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认证,辣椒、黄瓜、西葫芦等8个产品通过无公害食品认证,拥有核心标准化基地280亩,春秋蔬菜大棚60亩,冬暖大棚100亩,露天蔬菜120亩,年产蔬菜杂粮300万斤以上,年销售收入1200余万元。
  “合作社要想发展,必须建在制度和标准的框架下,否则就是一盘散沙。”在两兄弟的带领下,近年来,合作社推行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统一技术信息,统一农资配送,统一市场销售,产品品牌力逐步增强。目前,合作社已与多家大型超市、学校及企业建立了蔬菜供应关系,同时,积极探索线上销售,实现了农超对接、农企对接、农校对接和线上线下对接。
  在做大做强合作社的基础上,赵青、赵来还积极参与扶贫工作,除在南文字村等3个贫困村建立扶贫基地外,还通过托管累计扶贫数百名贫困户。
  如今,经过近十年的发展,鲁赢粮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已经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专业合作社,而兄弟俩又有了自己的新盘算:依托合作社,进一步提升园区的发展水平和示范带动作用,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在“老赵”看来,这项目标其实并不遥远。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