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战略后院 筑牢“三农”压舱石

未知 2020-05-19 09:58
守住战略后院 筑牢“三农”压舱石

    一季度,广东完成农业(种植业)产值同比增长6.0%,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园林水果、蔬菜、禽肉、禽蛋产量分别增长8.6%、4.7%、12.1%和6.5%;一季度末,全省生猪产能持续恢复,生猪存栏1389.27万头,比上年四季度末增长4.2%,其中能繁殖母猪存栏148.64万头,增长13.5%。

    从省统计局的这组数据可见,疫情以来,广东的蔬菜产品供应丰富,产量稳步增长,生猪产能逐步恢复,传统水果实现增产丰收,可以说,全省的“菜篮子”“果盘子”“肉案子”保障有力。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东的经济社会受到较大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全省农村地区疫情总体可控,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有力,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三农”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凸显,真正守住了“三农”这个战略后院,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稳”字的背后,是全省农业农村部门统筹推进农村疫情防控和农业复工复产各项工作,是全省农业农村部门高度重视农产品生产和供应,抓好“米袋子”“菜篮子”等重要农产品保供稳价工作,是全省扶贫系统尤其是众多驻村第一书记,舍小家,顾大家,坚决打赢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双战役”。

    撰文:黄进 粤农轩

    一系列政策

    推进农业全面复工复产

    农业龙头企业是“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等农产品供应的主力军,为减轻农业龙头企业受疫情影响,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统筹推动稳产保供和复工复产,努力做到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两手抓、两不误”。

    农业龙头企业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全力开工。“请过来测量一下体温,登记一下,36℃,正常。再麻烦您将双手伸出来喷酒精消毒,酒精撒上后请您双手掌心相互对搓。”疫情初期,这样的场景在每个开工的农业龙头企业都能见到。

    除了企业自身的努力,还有政府的全方位支持。防疫期间,广东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政策措施。

    ——2月底,省农业农村厅、财政厅联合印发《2020年广东省家禽水产品收储和蔬菜瓜果收购、贮藏应急补贴方案》,统筹资金1.2亿元用于家禽、水产、果蔬收储,对疫情防控期间收储量达到一定规模的收储企业给予奖补;

    ——落实企业金融纾困政策,指导协调广东省金融支农联盟发布金融支持春耕生产八条措施,协调联盟金融机构将涉及“菜篮子”“米袋子”的1700多家农业企业纳入重点支持名单;

    ——为农业企业提供《民生保供企业资质证明》,开辟农产品“绿色通道”,共出具资质证明3280份,有力保障了疫情期间农资、肉禽蛋奶、水产品、果蔬等农产品正常调运……

    正是这种内外的强大合力,全省农业企业复工复产按下“快进键”,目前已全面复工复产。

    不仅如此,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扎实推进,重点投资项目全面复工。全省129个国家级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在2月底已全面复工复产,承担全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任务的1042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农业企业3月份已全部复产。2019年立项实施的126.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在2月底全面开工,目前已基本完工。2019年中央预算内农业投资项目3月份也已全部复工。

    操作人员驾驶着水稻精量穴直播机在刚灌好水的田里来回播种,另一边的无人机也载着种子来回播种,十几分钟即播种完4亩地……这是3月中旬笔者在清远市清新区石潭镇东安村上塱尾村见到的一幕。

    今年受疫情影响,工人不好请,种粮大户朱东成专门雇用了开平市永晖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团队进行直播。对于当天的直播效果,朱东成很满意,他决定将自己的500亩地都用直播以加快春耕的步伐。

    朱东成的案例只是一个缩影。为保障粮食生产稳定,我省响应国家号召,发挥广东春耕先行于全国的优势,早谋划、早动手,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50万亩早稻种植面积,制定了《广东春耕生产工作指引》,突出通过压实粮食安全责任、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培育帮扶新型经营主体、增加投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组织防疫春耕服务队进村入户等新举措,全力以赴保生产,为稳定全省农业基本盘奠定坚实基础。

    据各地农情调度统计,春播作物面积3212.4万亩,其中早稻种植面积1309万亩,比去年增加57万亩,目前我省春播春种已顺利结束。

    多项新举措

    战疫和农民增收两不误

    “菠萝的海扬风帆,广东徐闻走出去。我宣布,广东徐闻菠萝出口日本正式启动!发车!”4月8日9时,满载徐闻菠萝的运输车辆在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红星农场启程,开启走向国际的旅程。

    这是徐闻菠萝首次出口日本,也是徐闻菠萝突破当前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困境,逆势而上。

    事实上,早在年初,省农业农村厅就印发了《关于扎实推进2020年全省“12221”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就抓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广东优势果蔬、特色水产、优质畜禽等品牌产品“走出去”,完善冷链物流配套体系,进一步拓展境外市场等做了具体部署。

    徐闻菠萝也不是唯一的“幸运儿”。4月22日,省农业农村厅又启动了2020广东荔枝“12221”市场营销暨广东国际网络荔枝节活动,发布了广东荔枝大数据,与线上平台、网络媒体通力合作,继续推动广东荔枝走遍全国,走向世界,实现荔枝品牌提升、销量提升,助力企业增收、农民增收。

    湖北农产品在疫情之下的销售问题牵动人心,为促进鄂粤协同发展,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和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开启“鄂粤同心 抗疫发展”行动,共同推进六大行动、十五项工作,重点推进“大湾区短视频网红小镇湖北基地”建设行动,做实农产品“网红”达人成长培育计划,将成长于广东的“网红+直播”农产品营销模式运用到湖北,努力解决湖北农产品出村进城、滞销难卖等难题。

    疫情防控期间,“网红+直播”农产品营销模式成为农业营销的一大“利器”,不仅在农产品销售上带货能力强,在农业农村防疫复产工作上也有着积极作用。

    广东省农业农村短视频制作推广中心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这也是全国农业农村系统首个短视频制作推广中心。

    早在疫情初期,省农业农村厅就制作推出了《广东农村防疫小百科》系列短视频,一天一辑以普通话及4种方言制作192个农村防疫科普短视频,浏览量超过1.3亿人次,着力突破农村防疫薄弱环节,提高农村群防群控意识。“短视频通俗易懂也方便传播,宣传效果非常好。”推广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七大行动

    助力打赢防疫和脱贫“双战役”

    “为了保证打赢脱贫攻坚战,春耕是不能放弃的。”在疫情防控之初,深圳市罗湖区委(政府)办公室、罗湖区机关事务管理局驻汕尾市陆丰市湖东镇竹林村第一书记庄烽绞尽脑汁,与村干部一同商量了产业基地发展规划。

    竹林村的土地能做到一年种植三季,所以除了发展以奶油南瓜和西洋南瓜为代表的“一村一品”项目,还要进一步谋划多元化种植,提升贫困户收入。

    面对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双重任务,佛山市科技局驻云浮市郁南县通门镇玉堂村第一书记王洪刚变压力为动力,为全村96户贫困户谋划新的一年生产发展大计,立足番石榴主导产业,试点开展玉桂、蔬菜种植,采购发放树苗、鸡苗、饲料、肥料等生产物资,通过佛山市供销社开发的“益农站”电商平台拓宽农产品销路,与广东金骏康公司合作推动玉桂加工生产项目落地投产,打造玉堂村多元化扶贫产业发展模式,把疫情对扶贫工作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与庄烽和王洪刚一样,全省驻村干部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想方设法发展扶贫产业,帮贫困户就业、解难……努力打赢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双战役”。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新冠肺炎疫情对贫困户外出务工就业、特色种养和乡村旅游产生较大冲击,部分扶贫项目延迟,贫困劳动力增收受到较大影响。

    但是,经过广东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目前贫困户外出务工难、扶贫产品销售难、项目复工难“三难”问题逐步缓解,经济社会正常秩序逐步恢复。

    如何确保如期全面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广东主要从疫情摸排评估、就业扶贫助复工、产业扶贫助增收、扶贫产品促销、挂牌督战促落实、扶贫协作加力、攻坚先锋示范等七大行动发力,确保上半年剩余相对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相对贫困村全部出列。

    在扶贫产品促销方面,广东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建好广东东西部扶贫协作产品交易市场和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两大平台,依托中国社会扶贫网、东西优选网等电商的线上渠道,通过补贴市场主体免费设立消费扶贫专柜、专区、专馆等线下渠道,动员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社会力量参与消费扶贫。截至4月30日,广东采购贫困地区农畜产品金额61.35亿元。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因此,3月下旬以来,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牵头,由6位省领导和41个成员单位,对未脱贫人口较多、困难较大的6个地市、41个县(市、区)、93个镇、133个行政村全程进行挂牌督战,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省内剩余脱贫任务基本完成,疫情影响得到有效缓解,脱贫质量进一步巩固,贫困退出有序推进。

    ■数读

    ●一季度,广东完成农业(种植业)产值同比增长6.0%,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园林水果、蔬菜、禽肉、禽蛋产量分别增长8.6%、4.7%、12.1%和6.5%;一季度末,全省生猪产能持续恢复,生猪存栏1389.27万头,比上年四季度末增长4.2%。

    其中能繁殖母猪存栏148.64万头,增长13.5%。

    ●全省129个国家级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在2月底已全面复工复产,承担全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任务的1042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农业企业3月份已全部复产。

    2019年立项实施的126.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在2月底已全面开工,2019年中央预算内农业投资项目3月份也已全部复工,正在有序推进建设。

    ●据各地农情调度统计,春播作物面积3212.4万亩,其中早稻种植面积1309万亩,比去年增加57万亩。

    ●数字平台累计发起了15批次驰援湖北抗疫公益捐赠,累计捐赠“粤字号”农产品652吨,总价值达1835万元。

    ●以普通话及4种方言制作192个短视频,浏览量超过1.3亿人次。

    ●6位省领导和41个成员单位,对未脱贫人口较多、困难较大的6个地市、41个县(市、区)、93个镇、133个行政村全程进行挂牌督战,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线

    先行先试打造新高地

    农业数字平台在抗疫中成长

    疫情来临,多地居民对市场信心不足,开始囤货,加上物流运输受阻,“菜篮子”前线告急。如何保障广东人民的餐桌供给稳定又平价?广东政府、农企和媒体在行动。

    因疫而生,抗疫助农

    抗疫号角一经吹响,在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的指导下,广东农产品采购商联盟于1月27日发出“保供稳价安心”倡议书,经过一天一夜的时间,迅速搭建起一个“保供给、稳物价、安民心”的数字平台。首批在倡议书上签名的有25家广东省内企业,目前则有超过2300家企业入驻保供平台。

    从水果蔬菜到水产禽畜肉类,从食品生产商到生鲜超市再到物流公司,一条给市民“菜篮子”稳定输送居民日常生活必需品的线上线下“绿色通道”迅速搭建起来,成为疫情防控期间广东农业农村抗疫、保障农产品平稳供给的重要力量。

    除了市民安心,广东的农业企业也依托保供平台,卖出了新高度,刷出了新热点:保供平台设置了七大营销专区,线上农产品直接交易额达4253万元,发布短视频作品3000多条。

    保供平台还定期举办“采购商网络直通车”“采访商网络会客室”“网红直播间”等网络对接活动,成效斐然。佛山农业龙头企业“叁拾加”直播一小时达成了600吨蔬果500万元采购订单合作;生鲜电商企业“千鲜汇”,上线两小时内超4.5万名供货商围观,签订了多项销售协议。

    县长镇长齐上阵,走进直播间为当地农产品代言成新热点。保供平台已经举办直播130余场,县镇长代言的直播8场,累计成交额1395万。

    转型升级,重焕新生

    今年2月,一封向社会发出助销的“求助信”,引起了省农业农村厅的重视。原来是广东丰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下简称“丰泫农业”)存塘超10万斤对虾滞销。依托广东农产品“保供稳价安心”数字平台,丰泫农业很快便与盒马鲜生建立了供销关系,共供应了6万多斤鲜活对虾;通过与南方优品等社区团购平台合作,采取预订式下订单,共销售冰鲜虾2万多斤;3月18日,通过走进基地探营、视频直播带货活动,当天共卖虾5400斤……

    数字平台还累计发起了15批次驰援湖北抗疫公益捐赠,累计捐赠“粤字号”农产品652吨,总价值达1835万元。

    未来如何发展数字农业?立足广东数字农业建设成效及发展特点,省农业农村厅在《广东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5年)》(讨论稿)中,确立了广东数字农业的阶段发展目标:到2025年,广东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数字农业发展方式更加优化,农村数字化管理水平日趋完善,数字技术与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融合。

    下一步,广东将在制度创新上先行先试、在技术创新上引领示范、在理论创新上带头突破、在实践应用上争先创优等四个方面敢闯敢试,为全国数字农业发展树立标杆、提供示范、走在前列。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