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废料变成了脱贫致富的金叶子

未知 2020-05-07 09:03
农业废料变成了脱贫致富的金叶子 

“外部输血”结合“自身造血”,废弃玉米皮也能玩出大花样。2017年我省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脱贫攻坚的冲刺阶段,如何啃下这块“大骨头”?广灵县委、县政府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再出新招,以巧娘宫为点破开全县贫困妇女脱贫难题,看传统编织工艺规模化品牌化大发展,广灵巧娘们巧手编出致富之路。
手工挎包、坐垫、绢花、串珠……如果这些精美的东西,是用玉米皮、蒲草等废弃的原生态环保材料编织出来,再加上“个性定制”的创意,呈现在你眼前时,相信一定会让你大吃一惊。
就是这一片片废弃玉米叶、一根根蒲草,在广灵姑娘们的巧手下变成样式精美的工艺品!如今,原本丢弃的农业废料在广灵巧娘宫的手中变成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金叶子。

玉米皮织出妇女创业梦

废弃玉米皮能玩出名堂来吗?在大同市广灵县,巧娘宫创始人刘金萍给出了响亮的回答:“能!”
刘金萍是广灵县斗泉乡后山窑村的一名普通妇女,带孩子、洗衣、做饭是她们这些妇女的日常工作。
“起初哪里想到什么创业,无非是维持生计,养活孩子。”刘金萍告诉记者,“我父亲是护林员,自小就喜欢和父亲去采一些树条之类的材料,编织一些小篓篓之类的小玩意。有一次送完孩子试着去卖一些编织的成品,没想到市场反响很好。”
个人能力有限,刘金萍在编织的同时也将自己的手艺传给同村人,“编织谁不会?”刘金萍笑道,自己也能带着村里妇女一起挣钱。

2005年,刘金萍为了改变贫穷现状,带领五名留守妇女创办了以手工编织为主的家庭小作坊。凭着一双双巧手和不服输的劲头,这个编织小作坊逐渐壮大起来。
然而,编织更是个技术活,平时自己编着玩容易,坐垫编多大、先编绳、再插叶,心里有谱,但是面对顾客,单一的工艺品就有些拿不出手了。她通过一次次外出学习,一次次自己尝试,渐渐地,玉米皮、蒲草编织出来的花样越来越多,造型独特新颖。就这样,刘金萍的编织合作社火了。
“有好想法就要带着村里的妇女们一起干,我们妇女也能通过手艺挣钱。”刘金萍说。

口口相传,买产品的顾客越来越多,和刘金萍学技术的贫困妇女也越来越多,从2005年到2016年,原本5人的作坊发展到了136人。
刘金萍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要扩大经营,带领全县贫困妇女脱贫。在县委县政府及妇联的建议下,2016年6月,企业逐步走入正轨,注册成立了广灵县第一家,也是目前全县唯一的一家以手工编织为主导产业的专业合作社——巧娘宫。

巧娘宫带出妇女脱贫路

2017年,广灵县委县政府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再出新招,积极引导支持巧娘宫手工编织。

“我们现在的生产厂房就是政府免费提供的,政府还为我们规划了产业园区,解决了我们用房难的问题,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好地扩大巧娘宫的规模,将我们广灵的巧娘们都吸引进来。”刘金萍高兴地说。
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巧娘宫进一步扩大了经营规模,不断创新经营理念,加大社会培训力度,有效采取“巾帼带头人+合作社+基地+贫困妇女”的模式。吸纳周边乡村更多的妇女通过培训加入合作社,带动全县更多贫困妇女脱贫增收。
村口树下、农家炕头……三两妇女坐在一起,拿着针线,一边闲聊,一边编着东西,好不热闹。

“刘总专门开设手工编织培训班,我们都可以免费去学习。”坐在炕上和同村人一起编织的张桂兰说,“我们妇女们平时在家就是带孩子、做饭,农忙的时候帮帮干点地里活,闲的时候就是打麻将、闲聊,家里只靠几亩地维生。做这个也不耽误,一天也能挣个三四十块钱。”
今年62岁的张桂兰是广灵县蕉山乡八角地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刘总的带头,我们每个月也能为家减少些负担。”张桂兰高兴地说道。
随着手工编织培训班的免费开办,几个月来,合作社员工由136人又发展到800人,其中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妇女630名,残疾职工29名,其中无人照顾、以社为家的残疾职工3名,生活起居全部由合作社负担。

“编织这门手艺只要努力学,什么人都可以做,我们的培训班优先教导残疾人,能为她们尽一份力我也很高兴。”刘金萍说。
“我特别感谢刘姐教我这些技艺,以往我只能在家带带孩子,哪里有什么收入,来刘姐这里,每天也能挣个四五十块钱,还不耽误我接孩子。”谈起刘金萍,李晓红特别感谢,高位截肢的她平时只能在家照顾孩子,一家人的负担都压在了丈夫身上。“刘姐还为我们这些残疾职工缴纳了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
截至目前,巧娘宫已开设手工编织培训班5期,预计年底全县9个乡镇手工编织基地全覆盖,力争带动建档立卡妇女1000余人,人均年收入可达1.2万余元,成就妇女们脱贫致富的梦想。

巧娘宫编出年末“丰收图”

在位于县城西面的蕉山乡,记者看到了一幅繁忙的生产场景。
在巧娘宫的生产车间里,灯火通明,130多个编织女工在各自的生产线上紧张而忙碌地工作着,随着一双双灵巧的双手,一件件工艺品渐次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这个茶几也是拿玉米皮做的?”一套编织茶几吸引了人们的目光。
“这套茶几是我们最新学习制作的,颜色和花纹都是由不同的材料构成的,完全的原生态、无污染。”巧娘宫总经理张建国介绍道。

近年来,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内市场已经成为巧娘宫销售市场的“主战场”,每年的销售金额达到100多万元,其中订单更多来自旅游景点地区。
“广灵巧娘宫编织的产品纯手工编织,特别受游客喜欢,有些外地游客都没见过这些编织工艺品,都不敢相信这是纯手工编织,都买回去当作纪念品。”正在车间内选购进货的高先生讲道。高先生在河北省蔚县暖泉镇旅游景区开了一家纪念品店,巧娘宫已经变成近年来最受欢迎的纪念品。
产品能得到市场的认可,主要还在于巧娘宫对产品的高标准要求。“我们经常学习新的技术和样式,每年都会有新花样推出,这也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所在。”张建国说。
巧娘宫出品的工艺品不止受到游客的热捧,也受到了众多专家学者的认同。2016年8月,巧娘宫参加了“三晋巧姐”手工艺品展销会,四幅作品获得“最佳创意奖”和“最佳设计奖”,与会评委们对她们的玉米皮编织给予很高评价。今年,巧娘宫还被邀请参加在新疆举办的亚欧商品贸易博览会。
巧娘宫在2018年将上马实施草编流水作业生产线,继续开发新产品、新工艺品;2019全面建成大同市首家手工草编产业园区,形成规模较大、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看着巧娘们忙碌生产的场景,在场各位都受到了感染。刘金萍更是信心大增地说:“我们巧娘宫吸纳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都能保证她们脱贫,我们在此基础上还要吸纳更多人参与,经销网站遍及全国各地,将广灵打造成草编小镇,推动全县旅游产业发展。”
好一幅“丰收图”。广灵巧娘宫不断扩规提质,加快编织新发展市场。
也许是你随手扔掉的草叶叶,在别人炕头上就变成了精美的工艺品;
也许只需要你的一顿饭钱,就能帮到那些走不出山乡的手艺人。
这些工艺品都是村里的妇女老人手工编织而成的,她们是真正的匠人,每一件作品里都有她们的匠心,产品样式特别多,主要是草编织品和亚克力珠编织品,品种丰富,价格也不贵,10元-490元不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