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全力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未知 2020-10-14 12:36
济南全力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副书记、二级巡视员于兆刚(左)带队到湖南湘西州、重庆武隆区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对接工作。
  济南市·湘西州农业扶贫物资捐赠仪式
  市农业农村局召开 2020年农业脱贫攻坚工作部署会现代化农业蔬菜大棚
  2020年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关键一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
  近年来,市农业农村局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实践载体,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紧密结合我市农业农村实际和职能责任,积极创新工作思路、方式方法,凝心聚力、多措并举,为全面决胜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脱贫攻坚完美收官贡献济南力量。
  ○加强组织领导○
  健全政策体系
  市农业农村局2016年成立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2019年,全市机构改革完成后,该局积极与发改部门、扶贫办以及各区县对接,重新确定了各区农业系统区县扶贫工作分管负责人和具体负责人名单,建立起新的市、区县两级扶贫工作体系。同时加强业务培训,全面提升全市农业系统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每年邀请扶贫办专家和农业农村局原驻村第一书记对各级农业行业扶贫干部进行扶贫知识培训,年培训人数约80人次。
  在健全农业产业扶贫政策体系方面,市农业农村局规范制定工作方案并严格执行,连续印发了脱贫攻坚实施方案、三年行动工作方案等,将重点工作分解落实到处室单位;将日常工作与产业扶贫相结合,在振兴十大农业特色产业、强化村级责任推动乡村振兴、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多个文件中,均有支持引导产业扶贫的相关表述。2020年,聚焦落实省推动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政策措施,出台了《落实加快推动乡村振兴和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支持政策的若干措施》,创新性提出28条务实举措,其中聚焦脱贫攻坚的有3条,就解决好“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建立即时帮扶机制、加强扶贫资产运营管理等提出具体工作要求。
  为充分发挥农业政策的帮扶兜底作用,市农业农村局积极引导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承担脱贫攻坚任务,通过政策引导、培训学习,鼓励企业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不断提升联农带农能力。截止目前,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共带动贫困村1761个、贫困人口46724人。20个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帮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6人,带动增收20余万元。
  按照政策性保险中贫困户自担保费由财政补贴的规定,2019年面向贫困户承保小麦、玉米、棉花、大豆、花生等累计13万亩、支付保费总额273.72万元;开展大棚日光温室、市级特色保险(日光寡照指数保险)104亩、支付保费总额4万元。
  对贫困人口发展中药材、食用菌、花卉苗木、茶叶等特色产业,确定每亩补助500元,用压茬进行的方式,已面向2016-2018年度农村贫困人口发展特色产业落实了财政资金238.9万元,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3193户、特色产业4777.34亩。
  ○积极推进农业项目建设○
  加强技术指导培训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稳定持续发展的根本路径。市农业农村局积极实施农业项目,有效发挥项目辐射带动作用。2016年,安排市本级扶贫资金2572万元,直接落实到扶贫项目,用于支持22类市级项目、80余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2017年以来,按照市里统一要求,市农业农村局对涉农资金切块下达区县,由区县自主统筹使用。截至目前,累计整合市级以上财政资金超5320万元,支持区县发展高效特色农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帮扶带动等农业产业扶贫项目。累计涉及农业经营主体200余家,帮扶贫困户超24850户次、贫困人口超42432人次,吸纳贫困人口就业500余人。2016年莱芜区、2017年商河县高效特色农业扶贫项目,安排市级以上财政资金220万元,建成后惠及莱芜区84户、167个贫困人口和商河县20户、53个贫困人口。
  另外,市农业农村局将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把科技扶贫工作充分融入到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能力建设工程中,切实提高贫困户就业能力和从业技能。全市每年开展农业科技人员下乡活动百余次,精选技术指导员1067人、特聘农技员575人,定点指导、帮扶科技示范主体6306个、发布主推技术100余项,并结合各类科技项目,积极帮扶贫困村贫困户利用新技术、新品种。累计举办各类专业技术培训班100多期,有1711个建档立卡贫困户接受农业专业技能培训。提升贫困村农业科技推广能力,在贫困村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培训,在区县开展农业“双推”计划项目,为贫困户提供栽培技术应用示范。
  ○深化农业农村综合改革○
  助力脱贫攻坚长效稳定
  市农业农村局将贫困村纳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范围,基本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任务,依法取得独立的特别法人地位。
  搭建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平台,积极配合扶贫部门将扶贫投入形成的资产及时确权、登记入账,并纳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平台进行管理,有力促进了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目前,全市完成资产移交的贫困村,扶贫资产均已登记入账,并纳入“三资”平台管理,并全面落实扶贫项目资产“四权分置”。
  在全市建档立卡扶贫工作重点村485个,共建立农民合作社642个,吸纳入社贫困户1616户、贫困人口3048人,充分发挥当地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引领农民合作社成为助力脱贫攻坚的有效载体。
  市农业农村局有效发挥全局引领作用,将农业农村日常工作与脱贫攻坚相结合,把贫困群众纳入乡村振兴总体布局中来,确保各类普惠性支农强农政策有效落实;统筹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农业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探索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巩固农业脱贫攻坚成果。
  全市开展的105个齐鲁样板村创建工作中,贫困村数量为25个,按照每村1000万元(市县财政共同承担)标准进行集中打造,着力提升贫困村村庄建设质量和发展后劲;全市打造的1000个清洁村庄中,贫困村218个,着力补齐村庄清洁行动短板弱项。
  ○强化党员干部帮扶带动○
  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
  配合做好脱贫攻坚、党的建设、乡村治理等工作。累计选派17人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129名副处级以上党员干部参加了联系贫困户工作,累计结对帮扶贫困户174户;建立常态化调研走访机制,深入到贫困户家中走访调研、看望慰问,了解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情况,宣讲扶贫政策、农业支持政策等,为他们解决生活困难问题等,并为他们送去价值18万余元的油、面等帮扶款物。
  同时,制发《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济政办发〔2020〕3号),发挥社会扶贫作用,汇聚社会资源力量助力脱贫攻坚。
  品牌引领作用有效发挥。坚持产品品牌、产业品牌、区域品牌梯度推进,加快构建“1+10+N”农业品牌发展格局,发展贫困地区品牌农业和绿色农产品,提高贫困地区农产品的品牌效益和市场价值,增加贫困群众收入。通过打造区域品牌、发布全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实现了农产品的增值溢价,有效带动贫困人口脱贫,实现农民增收。
  发挥菜篮子工程产销联盟作用,组织127辆菜篮子直通车做好蔬菜供应,日供销蔬菜产品达30余万公斤;连续组织多家商超企业、直通车单位,帮助解决菜农“卖难”问题、长清区樱桃滞销问题等。
  ○建立畅通帮扶机制○
  协作扶贫成果丰硕
  近年来,市农业农村局全面贯彻总书记关于东西部扶贫协作的重要指示,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牢牢扛起政治责任,积极发挥职能优势,在农业领域深层次、高质量进行扶贫协作,成果丰硕。
  市农业农村局派去参与扶贫协作的同志克服生活习惯不适、山路危险难行等种种困难,各负其责、各显其能,充分发挥了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的扶贫精神,以高度的政治站位积极履行了社会责任,超额完成了扶贫任务,切实践行了“急湘西、武隆所需,尽济南所能”,不仅有真金白银,更有真情实意,是农业农村系统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具体体现。
  截至目前,市农业农村局与重庆市武隆区、湖南省湘西州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已扩展到产业帮扶、干部交流、技术培训、社会捐赠和招商引资等方面。据统计,支援资金累计已超过800万元,组织涉农企业捐款捐物累计折合超120万元,选派挂职干部超过50人次,接收挂职干部100余人次,在当地开展各类培训200余人次,协助两地在我市多次举办年货会、博览会等,实现消费扶贫金额超6000万元,还指导试种成功越夏草莓、明水香稻、赤松茸等高效特色农产品,帮助当地构建起了全方位的长效脱贫机制。
  ○制定实施长远发展规划○
  建立产业持续发展机制
  下一步,在扶贫产业实现脱贫的阶段性目标后,要积极制定并实施长远发展规划,实现差别化政策,继续给予资金、政策、土地等相关方面的支持,以帮助贫困村实现持续的产业发展机制,防止返贫。
  市农业农村局将紧紧抓好扶贫宣传引导工作。治穷先治愚、扶贫要扶志。引导贫困户树立“崇尚致富、脱贫光荣”的理念,让贫困户真心想脱贫、真心想致富,充分激发自我发展的主观能动性,帮助贫困户发展致富产业,实现贫困户自主脱贫。
  同时把精准选择产业和市场主体作为关键,遵循自然规律、市场规律和群众意愿选择扶贫产业和市场主体。依托优势资源、特色主导产业,精心选择区域特色脱贫产业。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构建扶贫产业体系,提升产业扶贫的质量和效益。
  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的发展,鼓励龙头企业与这些农民专业经济组织合作,使龙头企业与农户形成紧密合作关系,保障各利益主体合法收益。同时,加快土地流转,鼓励土地向种养大户和有责任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聚集,促使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形成内部纵向一体化经营模式,变农民为农业工人、股东等,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加强政策制度保障。继续加强产业扶贫各项政策制度的保障力度。对于有效促进脱贫致富的产业,集中各项扶贫专项资金和政策积极扶持,尽快实现“造血”功能。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