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山区——岁稔年丰迎小康

未知 2020-11-05 11:48
恒山区——岁稔年丰迎小康






特殊之年,恒山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突出“发展动力、增长方式、产业结构”三大转变,紧紧围绕农业农村重点工作目标,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农业生产发展,农业农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2020年,全区粮食产量达到1.22亿斤,同步增长8.1%,预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交上了一份“丰收”的答卷,迎接小康之约……

粮食生产不放松小康之年保丰收

着力增面积。积极挖掘现有耕地潜力,该种粮的都种粮,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只增不减。2020年,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13.09万亩,其中:水稻面积稳定在2.1万亩;玉米面积8.3万亩,大豆面积2.29,杂粮面积稳定在0.4万亩。

着力调结构。大力调优农业结构,发展质量型、效益型农业,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全区中药材种植基地面积达到1.3万亩,同比增长128%;鸭稻蟹稻种植面积发展到665亩;高粱种植面积达到1441亩,同步增长27%。

着力转方式。深入贯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落实新增耕地轮作面积1.1万亩,完成一年期轮作试点面积0.3万亩、三年期轮作试点面积0.7万亩。建设农业“三减”示范基地两个,面积0.4万亩。

着力抢农时。通过电话、微信、广播等方式动员广大农民提前订购农资;有序推进农机销售维修企业复工复产,全区1200余台农业机械春耕前全部完成检修任务;充分利用秸秆离田补助政策,调动各类主体积极性,加快秸秆离田进度,为高标准春播创造条件。全区玉米、水稻、大豆等各类农作物全部实现播在高产期目标。

着力抗灾害。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思想,克服台风等自然灾害影响;加强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充分利用省级补助政策,加快收获机具改装,满足倒伏作物收获需求,坚持人机齐上、以机为主原则,把抢收任务落实到具体地块、农户和机具,坚决把到手的粮食全部拿回来。截至10月25日,全区秋收任务基本告捷。

着力强基础。大力开展水稻田池改工作,改造后达到土地平整、设施完善、路电配套、条块连片,提高水田生产经营效益。2020年,全区计划开展水田池改面积1000亩,目前已落实了池改地块和补助资金,预计在11月末将全部完成改池任务。

脱贫攻坚再巩固防止返贫细举措

按照《关于印发的通知》和《关于印发的通知》文件要求,恒山区采取入户摸排、电话回访、微信联系等相结合的方式,逐户逐人开展摸排工作,全力化解当前疫情对脱贫攻坚工作的不利影响,为精准施策、巩固脱贫成果提供准确的第一手基础资料。同时,对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国家扶贫标准1.5倍左右的家庭,及因病、因残、因灾、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等引发的刚性支出明显超过上年度收入和收入大幅缩减的家庭,纳入监测范围,对符合要求的监测对象建立台账并实行动态管理。目前,恒山区没有因疫情导致返贫现象。

千方百计促增收美丽乡村齐共建

为应对疫情给农民收入带来的影响,恒山区成立了区政府副区长为组长,农业农村局局长和人社局局长为副组长的农民劳务输出专班,下发了《恒山区农民转移就业奖补实施细则》。截至目前,已发放赴省外务工农民奖补资金14.2万元;本地吸纳农民务工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补助资金32.8万元。

为进一步优化人民群众生活居住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今年以来,恒山区在各村道路新安置垃圾桶580余个,新购置了自卸式垃圾收集车3台,出动保洁人员4750人次,各种车辆3370台次,更新了主路两侧围挡2700余延米,清理畜禽棚、粪堆、水井共16处,清理了各村乡路及主路两侧边沟26000余延米。

恒山百姓普遍反映:收入逐渐增多了,家乡变得更美了。

恒山区在应变局、化危机、开新局中,展现出齐心协力创造美好生活的干劲,进一步为转型发展升级增添信心、动能和活力,用新的气象、新的作为、新的担当,全力创造一个无愧于时代和使命、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新恒山。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