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有“智慧” “一分钟”买卖帮了农民大忙

未知 2021-06-20 11:15
农业有“智慧” “一分钟”买卖帮了农民大忙

  “莲花白15斤、本地小葱5斤……”6月8日,遵义市汇川区四渡松坝小学的采购人员通过汇川区产销对接商城下单了一批蔬菜,为第二天的食堂供应做准备。
 
  网络的另一端,这笔订单立即进入遵义农产品产销对接智慧服务中心的大数据智慧分析平台,与汇川区上百家单位及学校当天的“菜单”一起生成客服订单,发往下一阶段的配送环节。
 
  “别看这1分钟不到的购买操作,背后却紧紧关联着汇川区25个村合作社和14个坝区的生产种植,11.5万汇川农民在无数个‘1分钟’里实现了销售一空,增收满满。”遵义农产品产销对接智慧服务中心运营负责人张进刚的话引起了记者的好奇,是什么样的“神奇链接”,让汇川农民掌握了种地“晴雨表”。
 
  “地里的作物都有‘主’了。”汇川区山盆镇种植户杨庆云笑着说,现在的地好种,种什么不操心,怎么卖也不费心。
 
  1个多月前,杨庆云家1134斤花椰菜订单如期交付给遵义农产品产销对接智慧服务中心,分流到汇川区各个学校食堂。杨庆云没有吆喝一声,几千元就到了手。
 
  “地里的辣椒都是订单种植,再过1个多月就能变现,科技帮了我们大忙。”杨庆云说,农业一旦有了“智慧”,那农民就真是幸福了。
 
  客户下“菜单”,农户发“订单”。遵义农产品产销对接智慧服务中心利用大数据,为农业装上“智慧大脑”,依托大数据智慧分析平台,实现农校、农企、农超的精准对接,为遵义市汇川区200余所中小学校及部分机关、企业食堂提供生鲜配送。同时,通过对农产品市场需求进行分析对比,反向指导农民种植,形成“以销定产、以产促销、产销一体”的农产品供应链。
 
  今年,该中心还与遵义医科大学进行战略合作,根据不同群体客户需求和汇川当地农产品生产种植情况,制定科学营养的食谱,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更加有效的数据支撑,全力挖掘智慧农业的发展潜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