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村的美丽蝶变

未知 2021-10-05 12:05

大湾村的美丽蝶变 

 

朝霞里的金寨县大湾村。记者李博摄
2016年4月24日,习主席总书记走进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深情寄语老区发展,与当地干部群众共商脱贫攻坚大计。
五年来,大湾村牢记总书记嘱托,依托青山绿水和红色文化,因地制宜发展茶叶、旅游业等支柱产业,走出了一条“山上种茶、家中迎客、红绿结合”的特色发展道路。大湾村,这个曾经的脱贫攻坚“硬骨头”,如今变成了脱贫致富的幸福乡村。
山村变身景区
10月3日,记者驱车沿着红岭公路来到大别山深处的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沿途彩旗招展,一排排白墙黛瓦的民居依山而建,来往的游客、车辆络绎不绝,处处充满着节日的喜庆。
在大湾村游客接待中心,游客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有序地扫安康码进馆参观。占地面积4600平方米的游客接待中心,集大湾村发展展陈、农特产品展示、农产品线上线下交易、休闲体验于一体,与村里的大别山农耕民俗文化馆相得益彰,成为游客来大湾村的打卡之地。

脱贫户陈泽申在大湾村茶园向游客讲解茶叶知识。(资料图片)记者李博摄
村民杨秀梅家既开着农家乐,还在游客接待中心门口开了个小卖部,她说:“最近来村里游玩的人很多,每天有几百人,有时8名旅游讲解员都忙不过来,购买土特产的人也特别多。”
距离接待中心不远处,是脱贫户陈泽申的老屋,这里也成了游客的打卡地。5年前,就是在这个院子里,习主席总书记与乡亲们围坐着话家常、谈发展。如今,陈泽申在老屋里开了一个小卖铺,售卖农特产品。“这花篮22元,可以再便宜2元。”老陈和游客在商讨价钱。
沿老宅下坡行走400米,就是陈泽申现在住的新房,白墙黛瓦,房子里家具、家电一应俱全。随着大湾村乡村旅游的发展,老陈将新房的一间改成民宿,交给村里统一经营,每年有三四千元的租金。他告诉记者,他在蝠牌茶旅公司上班,月收入2600多元;村里还给他安排了公益性保洁岗位,一个月500元;他还在后山种了几亩地的中草药,一年收入4万多元。如今,老陈一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据大湾村党总支书记何家枝介绍,大湾村利用总书记视察大湾村座谈会会址、六安六区十四乡苏维埃政府旧址、追梦路上的大湾村展馆、汪氏宗祠等红色旅游资源,结合汪家大湾古民居、大王庙、大别山农耕民俗文化展览馆等民俗文化资源,以及大湾十里漂流、十二檀古树群、中国红岭公路、露营基地等林业生态资源,建立了由26栋房子构成的精品民宿群,发展大别山区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2020年,大湾村游客接待量达35万人次。
村民吃上旅游饭
依托红色文化和绿色资源,大湾村走上了茶旅融合、红绿结合的发展道路,正着力打造“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前行”4A景区。
“刚开始村里只有五六家农家乐,现在农家乐已发展到40多家,游客越来越多。”何家枝说。
村民杨习伦和妻子肖细雨这几天十分忙碌。“我家一年收入有10万多元。今天游客很多,从早上一直忙到现在,家里的7间客房都住满了。”杨习伦脸上挂满笑容。

山清水秀、景美如画的大湾村,游人络绎不绝。特约摄影陈力
脱贫攻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彻底改变了大湾村的面貌,也改变了杨习伦夫妇的生活。这对夫妻开办的“细雨农家”2019年10月1日开业,这幢三层楼房,楼上住宿、楼下是餐厅。“老杨是生态护林员,每年有8000元工资收入。我自己做茶,炒的手工茶游客很喜欢。另外,家里还种了天麻等中草药。我家建的这个农家乐,虽然目前还有30多万元的债,但按照现在的收入,只要2年就能还清。”肖细雨边说边向记者展示她获得的“旅游产业发展先进个人”证书。在她看来,这本鲜红的证书,就是对她尝试发展民宿的肯定。
闵玲开办的“大湾喜来山庄”是当地较早开设的民宿,有30个床位。“现在来村里玩的人越来越多,农家乐也越开越多了。”看到村里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的农家乐,闵玲虽感到竞争的压力,但更多是看到了大湾村旅游产业的红火,因此,他信心满满。“咱们经营农家乐都是相互帮助、相互推荐客人的。只要我们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就会吸引更多的游客。”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支撑。除了发展旅游业带动村民致富,大湾村还因地制宜做好“茶文章”。如今的大湾村可谓是绿野生金,这里,随处可见一垄垄茶园。据介绍,大湾村有茶园4000余亩,村里对1000亩老茶园进行改造提升,新建了标准化茶叶基地1000亩,新建了一座4524平方米的大湾茶厂,引进龙头茶企采取“公司+农户+基地”模式,带动村民种茶增收。
大湾村还利用优势森林资源,发展山羊、大别山黄牛、黑毛猪、天麻、茯苓等林下种养业。总投资200万元建成的大湾毛竹加工厂,解决了深山区毛竹销售难的问题。建设的100亩笋竹两用林基地,改造了竹园品质。
如今的大湾村,村民富了,村庄美了,一年四季游人络绎不绝。2018年,大湾村实现“村出列”;2020年底,实现全部脱贫。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4年的空白发展到2020年的143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7120元增长至2020年的14450元。大湾村先后获得了“中国特色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3A级旅游景区”等10余项荣誉称号。
党建引领促振兴
乡村振兴少不了强有力的“领头雁”。省委主要领导近日在大湾村调研时强调,要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一年一年抓、一季度一季度抓、一个月一个月抓,使乡村展现新气象。
“工作队从驻村扶贫第一天开始,就把帮助建强基层组织,协助抓好村‘两委’班子建设,打造‘不走的工作队’作为最重要一项工作。”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大湾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余静说。
目前,大湾村党总支设党支部3个,共有党员113人。换届配齐村干部6人,平均年龄43岁。在脱贫攻坚中,大湾村实施“生产联手帮扶产业发展、就业联动帮带劳力务工、经常联系帮解生活难题、思想联络帮提精神状态”四联四帮工程,党员、积极分子、能人大户等115名帮联主体联系帮扶全村119户贫困户,取得了明显成效。

古民居成为大湾村的农民大舞台。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靠头羊”。凝聚力不断增强的村党组织,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强力量。“曾经‘支部讲话无人听、党员创业无人跟’的局面根本改变,现在大湾村形成了‘有事找支部’的局面。”何家枝说。
近年来,在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带领下,大湾村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茶产业及旅游业,积极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兜底扶贫等工作。建设完成了4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安置群众129户439人;以“山上种茶、家中迎客、红绿结合”为主导,积极引导和帮扶群众发展特色产业,依托茶叶资源优势,带动群众就近就业32人,户均年增收4000余元;积极开发民宿旅游、大湾漂流等项目。如今的大湾村变成了“村有当家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的明星村。
“这几年大湾村变化最大的,是群众的内生动力被激发出来了。以前村民们吃救济粮成了习惯,如今人人都充满干劲;以前村干部没人愿意干,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留家乡作贡献、争当致富带头人。 ”大湾村党总支书记何家枝表示,在踏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中,大湾村的党员干部群众将不忘初心,走好走稳茶旅融合的特色发展路子,让大湾村飞奔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