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了索尼和佳能,发现相比A7C和A7 III

未知 2021-05-05 10:39

对比了索尼和佳能,发现相比A7C和A7 III


最近小编同时体验了佳能R6和索尼A7 III,并把已经很多人知晓的结论又验证了一遍,就是发现R6的视频确实比A7 III强很多(参看近期视频)。

对于很多专业人士,可能需要的是脚架,防抖云台,比如大疆的如影S,或者10bit色深,或者是4:2:2色彩采样,但普通人未必需要这些,虽然这些R6也是具备的。

但即使是关闭了Canon Log,也关闭了HDR PQ,R6依然有两项法宝,就是4K 60P录制,以及叠加多重防抖的视频拍摄。

就拿A7C、A7 III,以及佳能R6来说,A7 III最弱,手持视频很抖,办法两个,一个是第三方软件后期,但有画面损失,有轻微果冻情况,一个是手持云台,比如如影S,但太沉,基本也不是好主意。如果谁告诉你用手持云台可以解决问题,多半是不知不觉中坑了你,小编买的云台基本是吃灰,太沉,每次调平衡太麻烦。

而提到A7C,视频防抖效果也不怎么样,不比A7 III好多少,但具有Gyro Data陀螺仪,可以配合Catalyst Browse,对已拍视频进行软件后期裁切,达到稳定的视频,并且画面基本没有出错。

但问题是,4K视频都不小,拍摄的素材都拿来稳定一遍,那也是相当耗费时间的,十分痛苦,非常耗费精力,除非你还有台备用高性能电脑。

这时候,不如直接用佳能R6,因为其防抖效果确实出色。

佳能很不厚道的地方在于,其实应该说明下视频防抖效果,但没有详细说,而是和拍照一起说,让你不知道其实用R6就可以不用防抖云台了,虽然有点抖动,但更符合视频的感觉,其实是很好的。

而跟焦方面的优势倒是提了,R6提供了4种预设自动对焦追踪特性,在拍摄运动被摄体时,可根据实际情况从Case1-Case4中直接选择符合被摄体运动状况的特性进行有针对性的追踪。

总的来说,R6在视频防抖,视频物体人物跟焦,以及视频后期可调色范围,视频帧率上都做了突破,比起A7C强大不少。

但另一方面,R6价格也贵,机身就16000元,套机最低18000元,而A7 III和A7C则是机身12000元,套机14000元。

本来你会想,既然A7C比A7 III优化更先进,比如有明确的实时追焦功能(A7 III通过屏幕触摸确定焦点,也可以追焦下),似乎更好了。

那么索尼还将A7C和A7 III定在同样价格,是不是有点问题?其实没有问题,正常用A7C比A7 III防抖无提升,毕竟会去后期优化4K视频的人是少数,而没有稳定效果的视频,跟焦更稳的意义在哪呢,真以为大家都用脚架拍,随走随抬着脚架吗?

而即使索尼要推出A6700,小编觉得也未必会在防抖上突破。所以如果电脑不够十分强大,耐心不够十足的话,为什么不选更好的呢?

另一方面,就是佳能R6还是贵,毕竟16000元的机身,不是每个人都愿意花的。那么不妨等待,看佳能啥时候推出半幅新机,将R6功能下放,比如来个8999元机身这种,大家也就没啥好犹豫的了。

说直白点,全幅微单拍照可能还是各有千秋,甚至尼康Z7 II,索尼A7R4都是顶级,但在视频上,佳能R5和R6确实领先不少了,甚至富士的半幅都领先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