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素养”趁早培养,父母这样做

未知 2019-08-30 17:54


“网络素养”趁早培养,父母这样做


报告显示:平均超过28.3%的学龄前儿童每天使用网络时间在30分钟以上,网络接触呈明显低龄化趋势。在信息互联网时代出生的00后、10后的孩子,被称为网络时代的“原住民”,不管是听故事、看动画片,还是近些年风靡全国的线上课程,都离不开电子产品,孩子抱着手机、iPad,津津有味地玩着电子游戏、看动画片的场景越来越普遍,随之而来的争议也越来越多。

美国著名媒介理论家保罗·莱文森曾讲过一个“枪、刀子和枕头”的故事:刀可以用来砍柴,也可以用来杀人;枪械可以用来杀人,但也可以用来捕杀猎物以便充饥;枕头让人睡觉舒适,但也可以用来窒息杀人。电子产品也是这样,关键看我们如何使用,以及用它来做什么。作为家长,我们培养孩子“网络素养”所需要做的包括:帮助孩子适应新时代的网络技能和素养,教会孩子网络相关的安全知识。如果家长用强硬的态度完全割断孩子与网络的关系,最终带来的往往不是成长,而是因噎废食,这无异于剪断孩子飞向未来的翅膀。科学的引导,设置合理的规则,教会孩子正确使用电子产品,才是父母应该学会的事。

提前甄选,给孩子提供优质的内容

如今,互联网教育产品日趋丰富和完善,直播课程、视频教学形式多样。全世界越来越多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和工程师们加入到在线教育中来。与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担忧相比,有远见的家长看到的更多 是互联网给教育带来的新机遇。当下,互联网上有很多寓教于乐的优质课程,可以帮孩子学识字、算数、绘画等,为孩子带来积极的影响,而这些也逐渐成为家长教育子女的好帮手。

然而哪些才是适合学龄前孩子观看的内容呢?很多家长的选择往往很模糊:不要钱的免费游戏、应用市场里面正在推广的APP。这些没经过甄选就甩给孩子的游戏,包含许多风险,比如诱导付费、内容粗糙、含有不良广告等等。在为孩子选择适宜内容、规划学习环境时,我们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内容:专业的儿童教育团队研发出品、画面稳定、语速缓慢、发音清晰,最好有标准的对白或旁白,幼儿可以感知、理解,并能给他们带来愉悦情绪与提高认知的正面内容。

时长:3—6岁的幼儿,每次观看时限在5分钟到15分钟。

时间:饭后或玩耍归来休息时看,在这个时间段里不要打扰他。

坐姿:面对画面正中位置坐,视线尽量与画面齐平,不偏不斜,不高不低。

制定规则,教会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使用电子产品最让家长担心的就是,长时间使用对孩子的视力和学习造成影响,遇到自制力差一点的孩子,家长不得“暴力”制止:关电源、抢电脑、吼一场、打一顿。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想让孩子遵守规则,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成为规则的建立者,在孩子一开始接触电子游戏的时候,父母就要与孩子一起设立规则:多久玩一次、每次玩多长时间、什么时间玩,比如只能周末玩,完成自己的作业、不影响正常作息的时候玩等等,这也是教孩子练习自控力的好机会。

在制定规则之前,家长可以邀请孩子与全家人一起展开讨论,为电子产品做一次深度的“科普”:电子产品是怎么诞生的?电子产品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帮助?又存在哪些危险?使用电子产品有哪些注意事项? 通过讨论,有了这些认知以后,父母和孩子的理念达成了一致,再去制定规则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而且作为规则的制定者,孩子会比我们更清楚自己的界限。这样做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规范使用电子产品的习惯,同时,当孩子不听管教时,父母也可以引导孩子去查看规则,管教起来有章可循。

以身作则,做好电子产品的使用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长必须先把自己打造成一个负责任的电子产品使用模范。其实相比孩子,家长使用手机更容易“上瘾”,下班回到家在孩子面前,你有多少时间是在接打电话、浏览网页、玩微信、看抖音呢? 甚至还有部分家长喜欢边看电视边做家务,或者一边敷衍回答孩子的问题,一边用眼睛盯着手机屏幕,这些都是在给孩子做错误的示范

同时,在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过程中,建议父母陪在孩子身边。一方面,有利于家长了解孩子的游戏活动和兴趣爱好,培养更多的共同话题;另一方面,当家长们自己遇到困惑的育儿难题时,也可以引用动画片、游戏中的情节来开导孩子。比如,孩子换牙时,可以聊一聊《小猪佩奇》中的故事“牙仙子”;孩子遇到困难时,帮他“召唤”一下《小狗汪汪队》; 孩子对空乘、消防员等职业特别感兴趣时,可以看一看亿童情商智商课程中的《职业体验馆》。同时,家长也要让孩子意识到,他现在还小,在使用电子产品方面,还不能完全做主,家长是有责任来监护孩子的使用行为的。

明晰边界,不把电子产品与奖惩挂钩

在很多家庭里,经常把电子产品的使用和奖惩挂钩,其实,这是教育孩子最大的误区。

毫无关联的惩罚:孩子一旦犯错,家长就剥夺孩子玩电脑、看电视的权利,不管孩子犯的错跟这到底有没有关联。哪怕孩子没有按照要求写完作业,家长也会发飙:“怎么这么不听话,今天不许再看电视!”“电脑给我拿出来,再也别想看一眼!”

莫名其妙的奖励:比如家长会跟孩子说:“你按时间完成作业,就让你多玩十分钟游戏”,遇到孩子哭闹,也总是拿出手机或者iPad跟孩子说:“别闹,拿手机自己先玩会儿吧!”“乖,给你下载个小游戏玩吧!”

在以上这些场景中,电子产品已经超越了它本身的属性,父母在不知不觉中把电子产品变成了利益和诱饵,使之成为控制孩子、约束孩子行为、与孩子谈条件,做交换的筹码。这样做不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认知,也会混淆孩子的是非观,同时让孩子在使用电子产品的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

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曾说过:“不要用自己的学识限制孩子,因为他出生在与你不同的时代”。面对电子产品,家长用心的陪伴、亲密的互动才能给孩子内心建起最坚实的“堡垒”。培养孩子良好的网络素养,带领孩子体验更多美好的生活,让孩子对网络和电子产品有一个客观、正确的认知,让科技为生活赋能,助力孩子成长!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