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网络治理的现代化与法治化

未知 2020-09-30 09:20
加快推进网络治理的现代化与法治化




9月26日至27日,以“网络治理现代化与法治化”为主题的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2020年年会在湖北武汉举行。本届年会打破以往惯例,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网络直播的方式进行,法学界、法律界、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知名企业专家学者、特邀代表150人出席了本届年会;线上观看直播的社会各界人员达53.8万人,从而开创了法学学术共同体举办年会、开展学术交流、远程多点一体、会内会外围绕主题、学界实务界企业界一致关注、线下线上参与活跃、正能量引领与社会良性互动规模之先河。

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张苏军发表讲话,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负责人、党支部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周汉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书记栾永玉,斗鱼直播副总裁、总法律顾问邓扬,湖北省法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委网信办副主任谢双林先后致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侯振发主持开幕式。

本次年会以“网络治理的现代化与法治化”为主题,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其内容包括“总书记关于网络法治的重要论述”“网络与信息法学学术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网络综合治理体系”“个人信息保护与数据安全”“新技术新应用的法律规制”五个逻辑连贯、相互融合的单元展开探讨交流。重点针对当今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相互促进,网络空间与人类社会深度融合的时代命题,集中对网络与信息社会治理的理论与实践进行多视野、多领域、多角度的理论阐释和实践总结,通过学术交流、思想碰撞、理论争鸣,全景展现学界新的研究动态和创新成果。

张苏军指出,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相互促进,互联网已经融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网络信息技术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带来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课题、新挑战。他希望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网络与信息法学基础理论研究,构建中国特色网络空间治理理论体系;聚焦网络信息法治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回应社会发展现实需要;大力培养网络与信息法学人才队伍,为网络强国战略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周汉华认为,网络法治的强度与灰度,一刚一柔,共同调整网络社会行为。网络法治的强度是灰度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法治的强度与权威,奢谈法治的灰度没有任何意义。网络法治的灰度是强度发挥作用的条件,缺乏灰度的法治,一定是“强弩之末”,不可能有持续的强度和权威。网络法治体系应有一定的灰度与宽容度,为互联网新业态、网络经济的创新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当前网络法治建设的重中之重,已经不是简单地制定规则或执行规则,而是要重视并积极培育法治的灰度,通过观念培养、制度设计与能力提升,“把社会公平正义这一法治价值追求贯穿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

栾永玉指出,学校自入选“双一流”建设以来,坚持以中国特色先进思想和国民教育理论为引领,面向国家治理、法治建设及国际交往重大需求,统筹发展、多措并举、综合施治,全力推进“国内领先、世界一流”法学学科建设,各项建设目标,学科实力显著提升,强化了在国内法学界的领先地位。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创设的特区,一直以科研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致力于社会治理法学新文科建设,着力构建社会治理法学学术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成为“双一流”建设的创新点和增长点,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谢双林介绍,近年来以武汉光谷为龙头的湖北省数字经济产业,在全省乃至中部地区产生了强劲集聚效应,以斗鱼直播、宁美国度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型”企业已达1800余家,为推动湖北作为中部战略支点的新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主题报告阶段,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实务专家赵志强,吉林大学副校长蔡立东教授,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申卫星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院长龙卫球教授,互联网企业的精英人士李亮、王庆等分别围绕“网络安全保卫、个人信息规制、网络信息法发展展望、人工智能的应用、区块链运用及趋势”等主题作报告。各位学者不仅回应了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的难点问题,而且回答了法律界、法学界、企业界普遍关注的难题,成为这次年会成果交锋的靓丽风景线。

分论坛阶段,与会代表围绕“总书记关于网络法治的重要论述”“网络与信息法学学术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网络综合治理体系”“个人信息保护与数据安全”“新技术应用的法律规制”五个专题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妙语连珠、精彩纷呈。

关于总书记有关网络法治的重要论述。与会专家谈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其世界观和方法论,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加快实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社会信息化”的丰富实践,立足于改革与法治“双轮驱动”战略实施,应对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给社会治理带来的机遇与大挑战,为联动融合、开放共治,提高社会治理“系统化、科学化、智能化、法治化”水平,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新空间;对接“人类发展命运共同体”大主题,为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和治理规则变革”提供了新方案,提出了一整套新范畴、新命题、新论断,是构建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基本遵循,意义重大而深远。

关于构建网络与信息法学学术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与会专家王春晖、陈亮、谢永江、陈越峰、雄琦、周雪峰、赵鹏、章效羽、张欣、赵丽莉等专家学者与青年学子分别从网络法学的研究对象,网络与信息后现代化时代是否需要网络与信息法,网络与信息法是否只是用来填补各传统部门法之间边界划分而产生漏洞问题或者只是起到知识整合作用,网络与信息法是领域法还是交叉法学或者是专门法学、网络信息法学的原则是什么,等等,展开了激烈讨论。

有专家认为,网络与信息法是“马法”还是独立的法律部门,引发了线下专家学者热烈讨论。不少专家指出,随着网络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体现和反映调整网络空间领域各类主体在处理网络事务中所结成新类型社会关系不断出现,而调整这类新型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也在不断完善。在此大背景下,不仅要加快推动网络社会治理法治领域的立法步伐,而且网络社会治理法须从传统的部门法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新型的交叉法学学科。从事网络社会治理法学研究的徐汉明教授与青年专家王玉梅副教授、叶强、魏怡然、张新平、邵登辉等提出,网络社会治理法学是一门以网络社会治理法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法学类新型交叉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传统法律调整社会关系在网络虚拟社会一种折射表达及其反映,其特殊性在于学科研究对象的独立性,这一门学科研究对象与其他学科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有专家指出,网络治理法学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网络安全法律规范、网络核心技术法律规范、个人信息保护法律规范、网络交易法律规范、网络行为法律规范等。

关于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研究。围绕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主题,专家金承东、方禹、夏燕、裴炜、王磊、金善明、张钦坤、阿拉木斯、马晓明、伍莎莎等专家学者与青年学子分别从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的法治化构建,网络综合治理的法治建设趋势,数据跨境流动性法律合规的地方实践,网络空间犯罪综合治理的国际协同,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数据利用规则,平台竞争治理的反垄断法回应,深度合成的技术发展、应用趋势及其治理,不确定世界的治理之道,个人数据保护的方案设计,今日头条平台治理的法律实践等视角,从检视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在不同层面不同环节存在的短板与原因,对如何构建网络治理体系从内容、原则、范围与路径等发表了不同见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何构建网络综合治理体系,青年学者邵登辉博士提出了新的思路和设想,是网络综合治理理应基于网络空间自身特性综合运用法治、德治、自治与技治手段,实现基于法治的综合治理。

关于个人信息保护与数据安全研究。围绕个人信息保护与数据安全问题,专家徐家力、高富平、刘品新、黄道丽、黄晓林、高秦伟、陈际红、洪延庆青、刘晓岑等专家学者分别就大数据时代的个人信息保护、数据要素市场化、网络数据平台的证据角色、数据安全监管及其趋势、数据经济中的个人信息保护、“数据安全法草案”三项定义的修改建议、数据与信息区隔主义下的中国数据安全法治、对“数据安全法”的期待、四部委App专项治理进展与展望,个人信息保护的焦点问题与合规实践等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贡献了新的概念体系、理论体系与保护路径。

关于新技术新应用的法律规制研究。围绕新技术应用的风险及其规制,专家王志远、马兰、王静、刘晗、催聪聪、许坚、杨乐、曹艳林、姚志伟、顾伟就司法智慧凝练过程中的大数据定性研究及其应用路径、数据安全视角下的数据安全保护、数据安全法与数据产业发展、加密技术应用的规制方向、新技术应用的刑法边界、营商环境的信用修复制度的构建与完善,人工智能医疗算法治理现状及其未来展望、人工智能创造物不真实署名的风险及其规制、自动化决策的法律规制分享了异彩纷呈的新观点新理论。

此次年会还单独设立青年论坛,是培养和推出新秀的重大举措。最后,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徐汉明教授作了学术成果综述报告;周汉华教授为年会作了总结并宣布2021年年会拟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承办。

据悉,此次会议由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主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合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与武汉斗鱼鱼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承办,湖北省公安厅网络安全保卫总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武汉大学国家网络安全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法学院,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共同协办。年会共征集线上线下120多篇论文,年会对线下提交的90篇论文集中组织专家评审,14篇论文获奖,其中一等奖论文3篇,二等奖论文5篇,三等奖论文6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