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受访青年遭受过网络欺诈

未知 2022-08-11 17:13

七成受访青年遭受过网络欺诈

 

说起网络欺诈,很多人总觉得老年人更简单受骗。但如今年轻人触网时机多,遭受网络欺诈风险相同不小。怎么进步年轻人的反诈认识?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亚太网络法律研讨中心主任刘德良教授。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查询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近日对1507名受访青年进行的查询显现,71.7%的受访青年表明自己曾遇到过网络欺诈。对此刘德良剖析,尽管年轻人了解互联网,但他们首要了解的是互联网使用和技术,而互联网技术和网络欺诈套路是彻底不一样的。“现在网络欺诈套路比较深,年轻人对此并不了解,反诈认识薄弱,加之他们经常上网,简单接触到网络欺诈信息,所以也简单上圈套”。

查询显现,刷单兼职(62.5%)和网络求职(57.7%)是受访青年觉得年轻人简单被网络欺诈的首要场景。

刘德良说,自己接触到一些大学生,在找工作中因为没有法律认识,缺少对欺诈套路的了解,简单上圈套。“尤其是在就业压力下,年轻人找工作会‘饮鸩止渴’,就简单呈现上圈套的状况”。

对于进步年轻人的反诈认识,刘德良提出了三点主张:

第一,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的事情。遇到刷单等状况,一定要考虑一下是否可信。年轻人往往难以用经历去衡量网络信息的真假,但能够从形式上判断,比如网站的可靠性,对网络内容尽可能实地考察等。

第二,遇到一些看似实在的状况,相同要稳重。要多咨询有经历的人,听取他们的主张。能够多搜索看看是否有同类事件,然后判断自己是否在经历欺诈。

第三,在兼职、求职的过程中要有防备认识,及时截图和保存宣扬信息,要签合同,将相关内容说清楚并保留凭据,如果遇到欺诈能够作为依据进行投诉、告发。

查询显现,要进步防骗认识,72.4%的受访青年提示拒绝给陌生人汇款,汇款转账核实信息,69.5%的受访青年主张在网络环境中维护个人隐私,削减信息泄露。其他主张还有:不点未知的链接、网址(64.9%),不轻信“天上掉馅饼”的信息(61.7%),不在网上购买非正规的产品(46.1%),使用安全的付出工具(34.9%)等。

刘德良表明,削减年轻人被欺诈,除了提升年轻人的反诈认识,更要从监管上入手。“不能将规避网络欺诈的职责悉数推给年轻人,削减网络欺诈的本源是要加强监管”。

对此,刘德良主张,要加大对网络欺诈的打击力度,进步欺诈的违法本钱。“现在网络欺诈经常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这说明社会信誉系统存在问题,很难找到欺诈依据,对欺诈行为的处罚轻,导致他们违法本钱低、获利大”。

“另外,要主动进步监管认识。承受来自全社会的告发、投诉并加大社会告发的奖励机制。”刘德良说,要改动司法观念和手段,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对征信记录、过往投诉信息等内容进行剖析,然后对欺诈行为进行监管,主动出击,防患于未然。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