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课”变“游戏” 责任谁来担

未知 2020-05-11 14:34
“网课”变“游戏” 责任谁来担

【热点背景】
 
疫情防控期间,为了不耽误孩子的课程学习,很多学校以网上授课的形式进行教学。然而深圳市民梁女士向记者反映,她上小学六年级的12岁儿子在家以上网课的名义,拿着手机玩游戏、看直播。令人唏嘘的是,儿子拿着父亲的手机,在游戏平台花费1万多元充值了Q币,并给某网络平台的游戏主播打赏了12万元左右。
 
未成年人背着家长在网络平台或游戏公司巨额充值,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手机普及化、玩家低龄化、游戏设置虚拟现实化、支付终端便捷化等等,都导致了巨额充值的事件时有发生。为此管理部门也想了很多办法,去年11月,国家新闻出版署曾发出《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重申了注册实名制、严格控制未成年人使用时间,规范向未成年人提供付款服务等措施。但从效果来说,这些规定还是时有漏洞,深圳这个家庭的遭遇就是例子。
 
备注:以上材料来源于网络
 



 
 
【命题预测】
 
疫情期间,许多学校为了不耽误孩子的课程学习,纷纷开设了网上教学,但也因此出现了孩子以上网课的名义玩游戏看直播,甚至打赏主播十几万元的事情。一时间,未成年人到底该不该玩游戏看直播的话题再一次引发人们的热议,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1、亮明观点。对于未成年人玩游戏看直播要理性看待,绝不能因噎废食,游戏并非一无是处,关键在于度的把握,不能沉迷。
 
2、分析积极意义。(1)放松身心;(2)锻炼孩子的团队协作能力,增强智力;(3)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经济。
 
3、分析过度沉迷的危害。(1)有损身体健康,如视力、颈椎等;(2)耽误学业,不思进取;(3)影响良好性格的养成,会变得孤僻、自私、怯懦。
 
4、分析原因。(1)网游公司的防沉迷措施尚不够完善,甚至还有些游戏设置“玩的时间越长奖励越多”的机制;(2)孩子缺少正确的价值观念。未成年人尚未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容易被诱导;(3)根源在于家长的教育方式不正确。一旦发现孩子沉迷游戏,家长便采取高压政策,一概禁止玩手机。殊不知这样的方式,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会导致孩子的逆反心理,让事情变得更加棘手。
 
5、提出对策。(1)游戏公司要继续发力,在防沉迷系统上做足功夫,如开设定时强制下线功能,真正能够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此同时,网信办等相关监管部门也应负起监管职责,不能只做表面功夫。(2)家长则需要深入了解孩子的想法,如对哪些游戏或者直播喜爱,为什么喜爱等,了解之后的管理才能有的放矢。当然,也需要跟孩子讲明沉迷游戏直播的危害,一起商讨改进,让孩子自己想出防沉迷的办法,家长督促落实才能有效。除此之外,家长也要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防止孩子养成随意打赏随意消费的习惯。
 
相关推荐
 
面试热点:一个县2000多人上不了网课,别让贫困生掉队



网课之外的骗局与诱惑,我们该当如何?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