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正传》被看作励志片代表

未知 2020-03-17 11:21
《阿甘正传》被看作励志片代表

《阿甘正传》被看作励志片代表,真实的故事却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

众所周知,电影《阿甘正传》改编自温斯顿·格鲁姆的同名小说。原著本是一部反讽美国社会问题的荒诞小说,但经过电影编导大刀阔斧地二次创作,故事得到了恰到好处的修饰和美化,主人公阿甘也被塑造成了美德的化身:诚实、勇敢、认真、守信且非常重视感情。

小说描写的本是一个充满讽刺意味的故事,却硬是被电影的编导将之转化为一个有关个人成长的励志故事:患有先天智障的小镇男孩阿甘,因为自强不息、坚韧执着,最终“傻人有傻福”地得到上天眷顾,在多个领域创造出了惊人的奇迹,获得了辉煌的成功。

电影采用了“清明上河图”式的手法,展示了1950-1970年代的美国社会。将阿甘的“奔跑”提升到富有诗意的画境,让他一路横冲直撞,从而撞上了美国社会那个时期的大部分历史事件。还有一部分历史事件,通过阿甘所深爱着的珍妮背上一把吉他,四处游历而亲历或目睹。

小说作者的本意是借阿甘的经历来讽刺当时美国社会的种种怪象,但电影的编导却化腐朽为神奇,让这些真实的历史事件和真实的历史人物,成为阿甘其人其事不容置疑的一种真实性背书。从而获得了“因为够真实,所以够励志”的效果。

除此之外,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也表现出了电影编导功力的娴熟和老道。影片的开始,阿甘的妈妈为了让他进入正常学校接受平等的教育,不惜以“牺牲自我”的方式换取机会。小说里并没有这一情节,小说里的阿甘还是依照规定进入到智障学校上学。

电影里这种不着痕迹地“卖惨”让人不胜感慨:阿甘天生残疾又智商低下,妈妈为他倾其所有,这样的孩子理应获得上天的眷顾。于是乎,阿甘就一路顺风顺水,最后获得了荣誉勋章,成为了商界大佬。妈妈因此为之骄傲,为之自豪,为之扬眉吐气。

小说里的阿甘很普通,甚至可以说是落魄潦倒:被选入美式足球队只因他有2米2的身高而不是跑步特长(阿甘的奔跑能力是进入足球队后练就的),大学里阿甘并未能顺利毕业而是因学业成绩不达标中途被学校开除,因投掷荣誉勋章袭击议员被锒铛入狱,退伍后扮小丑跟人摔角以赚取生活费,因为吸食大麻而被珍妮厌弃,珍妮怀孕了都全然不觉却沉迷于投机取巧或埋头养虾......

到了电影里,阿甘成了高大全的好男人:他不滑头,不聪明,不善于算计,但诚实、勇敢、认真、守信且非常重视感情。吸毒的恶习也被转到了珍妮的身上,穷困潦倒之下流落街头遇见了自己的儿子被改写为功成名就后不忘旧情去寻找珍妮。本文为“大象看戏”原创发布。他处所见,必为偷窃。敬请举报!

电影里的阿甘仅有的一点智商方面的“缺陷”,也成了他获取成功所向披靡的长处。他诚实、守信、认真、勇敢且非常重视感情,最后顺理成章地收获爱情,收获事业,收获人生。

这让众多在生活底层滚爬摸打的普通人感到振奋:傻人有傻福,好人有好报,勤奋的鸟儿有虫吃,勇敢、执着的人才能成功,诚实、守信的人一定能赢得一切。

其实,我们与其赞叹“傻子阿甘”的成功,还不如赞叹电影编导手法之老道、功力之深厚。电影编导深谙观众的喜好:我们想要什么,就给我们什么。我们觉得阿甘这样的人不可能有什么恶习,于是乎编导就让阿甘成为了一个高大全的好男人;我们觉得阿甘这样的人理应得到生活的奖赏,于是乎编导就为阿甘颁发了一个大大的奖章。

所以,与其说“傻子阿甘”通过不停“奔跑”赢得了成功,还不如说是电影编导通过老道的手法创造了在人生道路上所向披靡的“阿甘”。

电影永远都不是现实。现实需要梦想,但并不是每一个梦想都能成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