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养廉银”制度是如何诞生的?

未知 2021-08-06 09:43

清朝的“养廉银”制度是如何诞生的?


随着人类步入到了私有制时代,贪腐这一现象就成为了伴随人类社会发展的脓疮,给政府、国家、人民带来了无尽的伤害。满清是我国最后封建朝代,这个朝代的统治者创造出了一种非常独特的反腐制度,政府会给官员们开出非常丰厚的福利补贴来避免官员因为工资收入少而去搜刮民脂民膏,这种制度被称之为养廉银。

养廉银所发放的补贴是官员们正常俸禄的十倍到百倍之间不等,若一名官员的年薪为一百五十两,那么他的养廉银可以高达一万两银子。养廉银所需要花费的成本是非常高昂的,那么这一政策究竟有没有达到防止官员腐败这一目的呢?

在满清的诸多税负中,火耗是老百姓们负担最重的一项税负。火耗指白银在重新熔铸成货币时,会产生的损耗,最早起源自明朝中晚期,被满清发扬光大。很多官员会在征收火耗的时候额外加征,这收上去额前自然就进了官员们的腰包。

满清早年曾屡次颁布过禁止征收火耗的法令,但并没有起到实际效果,到了雍正朝,皇帝干脆下令正式将火耗作为政府的正式财政收入,并由中央直接统一征收。

由于火耗归公,就算官员想要多收,最后还是会进到朝廷的口袋,自己捞不着什么利益,所以这一政策有效打击了地方官员任意摊派,减轻了老百姓们的税收负担。根据曾小萍教授所著的《州县官的银两:18世纪中国的合理化财政改革》资料显示,在康熙年间各地征收的火耗甚至高达税负比例的百分之八十左右。

雍正在实行火耗归公政策时,当然也考虑到了很多官员收入过低,难以养活全家人的问题。断了官员们的财路,到时候官员还得想办法从别的地方老钱,所以雍正便干脆决定要提高官员们的整体待遇。

养廉银推出后,各地官员们的正式收入大幅度提高,平均提高了约十倍左右。不过在京城当差的官员收入则只提高了两倍,相对地方官员来说差距十分明显。不过地方官在赶赴京城的时候,为了让京官多多在皇帝面前说好话,各自都会准备一些“冰敬”、“炭敬”来贿赂京官。

所以养廉银制度实际上是雍正将官员们的无节制搜刮民脂民膏,改为了中央政府正式的、有节制的征收赋税。养廉银与火耗归公制度在刚刚推出的时候的确起到了打击地方贪腐、降低百姓负担、弥补国库亏空、降低社会矛盾等诸多积极作用。

不过随着时间的逐渐推移,养廉银也逐渐失去了原本的作用和意义,因为火耗在上缴的过程中,官员们还是会各种想办法揩油走一部分,养廉银在发放时同样也会被上级官员再贪腐走一部分。

此外,某些地方官员由于有养廉银的存在,他们的收入比起同级别的京官能够高上好几十倍不止,进而导致官员们普遍喜欢外调,不愿意留在京城任职。

养廉银的本质是通过提高官员收入,让他们能够过上以往需要贪污才过上的好日子,从而保证官员止住贪污之手;但雍正再制定这一规定时却高估了人性,要知道人的贪心是无穷的,要保证官员廉洁,应当加强巡检,努力改善整治相关问题,而不是企图“喂饱”贪官。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