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艰难的诞生历程

未知 2021-08-12 09:49

中国铁路艰难的诞生历程


火车在今天的中国是人们习以为常的交通工具,它的存在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但在百余年前,尚在晚清的中国人对这个隆隆作响的“怪物”却并不是很向往。最初的铁路建设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下文将分三个阶段进行梳理:

抵制——铁路什么的我们不需要!

19世纪60年代,最想在中国修铁路的无疑是西方列强。因为他们需要发达的交通网络进行资本扩张,也便于将侵略的魔爪深入到中国内地。但是在晚清的中国,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普通百姓,起初的态度都是统一而坚定的——修铁路吗?不!这样的态度于当时的中国而言,合情合理。清朝闭关锁国许久,社会思想不免落后和封闭。人们所能想到的无非是修铁路会占用大面积的耕地,会破坏山川河流。而且这是由洋人提议的,在中国人看来,他们不怀好意。所以,要时人接受这闻所未闻的庞然大物,实在不易。

萌芽与确立——清政府出台相关政策

但是,铁路最后还是修成了。毕竟,当时的西方列强不是可以商量的。

光绪二年(

1876年),中国大地上出现了第一段铁路——淞沪铁路,从吴淞到上海,由英美商人筹建。与此同时,中国方面对修铁路的态度也逐渐变化。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修铁路对工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尤其是洋务大臣们,他们需要铁路来解决工业运输的问题。所以他们开始上奏朝廷,希望当政的慈禧太后能支持铁路兴办。为首的大臣是李鸿章,他认为铁路不仅要修,而且得由国人自己来修。但是,清政府内部也不乏保守的大臣,所以关于是否修建铁路引起了一系列争论。有争论是好事,说明修铁路这事有转机。最终,在社会形势的驱使之下,以慈禧太后为主的决策者们,逐渐接纳了修铁路的提议。

丁日昌

光绪三年(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奏请开办台湾铁路,清政府告诉他要审度地势,有任何情况及时上报。1879年,轮船招商局总办唐廷枢奏请修建唐胥铁路时,第一次得到清政府明确的答复——奉旨依议。光绪七年(1881年)唐胥铁路修成,此乃中国第一条自己修筑的铁路。光绪十二年(1886年),经李鸿章奏请,铁路事务统归海军衙门管理,这意味着修铁路的事有了专门的部门来管理。后来由于要修建天津到通州的铁路,又引发了争论,清政府遂在光绪十五年(1889年)的上谕中明确指出:修铁路是“自强之策”、“不易之策”。

前路漫漫——铁路政策的不断调整

当清政府决定要好好修铁路时,有一个尴尬的情况出现了——没钱。衰微的清政府已无法承担修建铁路的巨款,只好向列强借钱。但清政府又怕国家的主权和铁路的使用权受影响,于是在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成立矿务铁路总局,颁布《矿务铁路章程》,企图由中央统一规划和管理铁路。后来为了进一步抵制列强对路权的掠夺,清政府又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将铁路事物划归商部管理。商部颁布了《铁路简明章程》,旨在鼓励华商投资,实现铁路商办。同时期的中国也出现了收回利权运动,国内出现了商办铁路的热潮。但是当时的社会环境终归不甚理想,修建铁路虽有所成效,但始终不稳定。清政府后来又重新启用借款方案,将干线收归国有,支线交由商办。

铁路发展到今天这个程度,其中的曲折,三言两语,难以言明。不过,很显然的是,我们今天所享受的便利来源于前人付出莫大的努力,也是社会进步的赠礼。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