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与民国时期——两个思想的黄金时代

未知 2021-11-04 15:20

春秋战国与民国时期——两个思想的黄金时代 


在中国历史上,思想最奔放,最有原创性的时代,当推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到了春秋末期和战国,百家争鸣,蔚然成风。儒、墨、道、法、兵、杂、小说各种学术流派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直接决定了整个古代中国的走向,可谓是空前绝后。

孔孟老庄他们身上所具有的思想原创性,就像横空出世一般,此后的人们,不过是反复咀嚼他们的思想遗产。

像孟子曾经提出“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的可贵思想,在后世,他并不是被君王待见的一个思想家。明太祖朱元璋甚至将孟子的书摔在了一边。

原先自三皇五帝而积累的文化被重新解构,反思。这股潮流最终产生了——周秦之变,以秦汉的更迭,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宣告终结。

后世,如果说有一个时期,同样是千年未有的大变局的时刻,那只能是晚清至民国。

这一时期,两千年积累的思想遗产同样被整个的翻出来重新审视,重新阐释,人们对世代相传的风俗道德嗤之以鼻,恨不得连汉字都废除。

对中国来说,这一时期,同样是思想的黄金时代,因为外界因素的刺激,而最终促成了思想大解放的趋势。胡适,鲁迅,蔡元培,陈独秀等人,以先锋者的姿态注定要对后世的思想产生长久的影响。

而这股趋势,至今仍然行进中。

对于这两个时代中各个代表人物的具体思想,不再赘述。本文主要探讨,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思想黄金时期。

1.这两个时代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乱世,在乱世,中央政权对社会的控制会明显减弱,也就为人们的思想解开了束缚。

2.面对的是旧有制度的崩溃,给人们带来的冲击前所未有。先秦时期,人们自三皇五帝时期产生的思想精华和制度演化成的周朝终于崩溃。

民国时期,两千年固步自封的君主制终于被掀开了最后底裤。世代相传的风俗习惯,文化体系,被贬低的一文不值。如此,就激发人们,去创造新的观点,新的思想来适应时代的发展。在先秦时期产生了儒道墨法四大学派,维持旧秩序的儒家,放弃一切无为而治的道家,代表底层劳动人民的墨家,为君主制开辟道路的法家。

而在民国时期,则因国外思想的涌入,为中国带来了代表不同地区的思想观点。苏联式的,美国式的,英国式的,日本式的。人们用新的思想,来改造旧有的制度和旧有的传统。

3.知识分子受到的尊重。春秋战国时期,谁掌握了谋士,谁就掌握了主动权,管仲成就齐国,商鞅成就秦国。战国四公子礼贤下士,孟尝君甚至养了三千食客。地位的尊崇,使得人们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敢于坚持自己的学说观点。

民国时期,对知识分子的尊重不如战国时期。鲁迅以笔为刀,却一直在北洋政府身居高位。胡适,蔡元培、陈独秀等人,莫不是在大众传媒上广为传播自己的思想,观点,包容、自由、科学、民主是当时所有人共同追求的目标。

大学教授的工资,算得上顶尖的工资,北京大学教授李大钊曾说:“如每月用一百元便是很好的生活,可以租一所四合院的房子,约有房屋二十余间,租金每月不过二三十元,每间房平均每月的租金约大洋一元,可以雇用一个厨子,一个男仆或女仆,一个人力车夫,每月饭菜钱在一元以内,便可吃得很好。有的教授省吃俭用,节省出钱来购置几千元一所的房屋居住;甚至有能自购几所房屋以备出租者。”

4.知识分子本身的人格独立和自由思考。

在先秦时期,无论是孔孟,还是老庄,亦或者是韩非还是墨子,他们本身具有卓越的人格。儒家比较热衷于仕途之路,可是孔子并不是所有的官都当,孟子面对不对他礼遇的齐王,一点情面都不留,直接走人。庄子更不用说了,相传楚王让他去做宰相,他说不自由,要做一个自由自在游泳的乌龟。

在这些思想家身上,他们精神伟岸,人格独立,不符合他们所坚持价值的现世权力和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云烟。

在民国,同样是这样。蔡元培几次辞去北大校长,就是要让自己所坚持的兼容并包的思想存于北大校园之间。王国维为理想的幻灭为投河自尽,陈寅恪大书:“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终身不肯让任何思想先入为主地影响自己的学术研究。辜鸿铭拖着一根辫子,反斥笑话他的人心中不曾割掉辫子。刘文典面对蒋介石的耳光,上去就是一脚。他们坚持学术的独立,大学的独立,坚持思想的自由,大学的自由。

可以说,没有这样的知识人,也不可能产生思想自由的黄金时期。

如此,我们就会看到,战国和民国时期,思想黄金时期都是由外因和内因促成的。

外因是思想的束缚减轻,旧有体系的崩溃,对知识分子的尊重。

内因则是知识分子本身的卓越人格和独立思想。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