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更适合姬胡的谥号该是什么?

未知 2021-11-16 19:02

探讨更适合姬胡的谥号该是什么?


在传统的中国史籍中,周厉王姬胡都被视作“暴君”、“昏君”。他死之后的谥号“厉”,就证明了这点。《逸周书·谥法》:“致戮无辜曰‘厉’”。以这个谥号而言,周厉王曾经杀戮无罪之人的劣迹,所以后人才给他冠以“厉”这么一个恶谥。

周厉王姬胡

按《国语·周语上》的说法:“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

然而,这种“枪打出头鸟”的“棱镜计划”,究竟会有多少人因此而丧命,并无明确史料记载。可明确的是,三番五次向周厉王发难的“芮大炮”芮良夫并没有因此而丢掉性命,跟随芮良夫一起写诗讽刺周厉王的众多卿大夫们也没有因言而获罪。因此,姬胡“棱镜计划”的杀戮对象,可能是极少数不知名的社会底层人士,范围并不大。三年后,“国人暴动”就将“暴君”赶下了台,将他流放到了彘。

芮良夫

以三年来评价姬胡同学长达三十七年的执政生涯,是否过于偏颇了些?

回顾姬胡的一生,执政前期为了振兴周王室,强硬地推行“专利”改革、不惜逼死了老召公,从此站在了天下既得利益集团的对立面;中后期在“专利”改革打下的雄厚物资基础上,先是一举灭掉了鄂国,打通了成周洛邑通向南阳盆地的门户,后来又多次攻打东夷与淮夷,并在西北对入侵犬戎发起了强有力的反击,一举甩掉了戴在周王室头上近百年的“积贫积弱”大帽。周王室的强盛,让曾经的“刺头”楚国都不得不臣服于周,这真可谓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经典案例!

因此,对姬胡一生的功与过,一个“厉”怎能涵盖得了!?

那么,还有别的谥号更适合于他吗?

首先想到的字,是“武”。按《逸周书·谥法》:“刚强理直曰‘武’,威强睿徳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大志多穷曰‘武’。”“武”,通常人们都以为是个好谥号,但是从“刑民克服”(惩罚百姓、能使服从)、“大志多穷”(好大喜功、穷兵黩武)来看,却不尽然。以姬胡的一生而言,“刑民克服”与“大志多穷”均有,用“武”字来定义他的一生,似乎较为恰当。可惜,周武王姬发的“威强睿徳”与“克定祸乱”早就在前,姬胡要抢祖宗谥号太不现实。因此,“武”字注定是与姬胡无缘了。

周武王伐纣

接下来所想到的字,是“刚”:“强毅果敢曰‘刚’,追补前过曰‘刚’。”以姬胡在“专利”改革过程中对既得利益集团的强硬态度及对夷狄异族的坚决打击姿态而言,“刚”这一谥号似乎也极为适合。可惜,他晚年一条道走到黑、不思改悔的言行,却与“追补前过”的定义不符,因此,“刚”实际上不适合于他。

第三个字,就是“威”:“强以果敢曰‘威’,猛以强果曰‘威’,强毅信正曰‘威’。”“威”与“刚”类似,虽然姬胡行事风格“强毅”而“果敢”,但这一谥号同样未能涵盖姬胡执政晚期之失,所以不能用。

第四个字,也许比“厉”字更合适,这就是“愍”:“在国逢难曰‘愍’,使民折伤曰‘愍’,在国连忧曰‘愍’,祸乱方作曰‘愍’。”姬胡遭遇“国人暴动”,可以说是“在国逢难”;“国人暴动”也是周王室第一次遭遇天下人集体背叛,当然称得上是“祸乱方作”;他执政期间的“专利”改革与“棱镜计划”,按当时人评价,更是“使民折伤”。如此适合之“谥号”,古人却宁愿选择“厉”而不是“愍”,可见在对姬胡盖棺论定之时,也不想全面否定他曾经创造过辉煌的一生。古人尚且如此,今人当然就更不好用“愍”来定义姬胡了。

上述各个字都不适合,究竟该用哪个字才好?

以作者观点,最适合的字应该是“庄”:“兵甲亟作曰‘庄’,睿通克服曰‘庄’,死于原野曰‘庄’,屡征杀伐曰‘庄’,武而不遂曰‘庄’。”姬胡的执政生涯,固然谈不上“睿强克服”(思想通达能使人服从),但是却屡次兴兵对抗夷狄且功勋卓著(兵甲亟作、屡征杀伐),只可惜他晚年的顽固不化最终让他“武而不遂”,只能默默地在彘“死于原野”了。从“庄”这一谥号的定义而言,确实比“厉”更合适于姬胡。

公平地说,百多年后,姬胡的来孙姬佗,才更配不上“庄”这一谥号。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