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王朝兴衰的那些事儿

未知 2021-11-20 11:25

吐蕃王朝兴衰的那些事儿 


公元6世纪晚期,囊日论赞在青藏高原地区统一苏毗等部落,其子松赞干布(公元617-650年)在公元633年(贞观七年)建立了吐蕃王朝。

公元634年(贞观八年),唐朝应邀与吐蕃合讨伐当时与唐朝经常发生摩擦的吐谷浑国。让吐蕃彻底征服了青藏高原,也埋下了200多年的西域边患。

松赞干布统治时期,青藏高原的人口迅速增加到300万,整个王朝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展现出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随后吐蕃王朝进入一段平稳发展时期。直到100年后,赤松德赞(公元742-797年)将吐蕃王朝推向了另一个巅峰。特别是在唐朝“安史之乱”期间,吐蕃趁着唐军平定内乱边防空虚,入据长安十三日。赤松德赞在位期间,吐蕃王朝的疆域达到了顶峰(图1)。

图1 吐蕃鼎盛时期疆域图(图片来源:地球知识局)

吐蕃王朝依然难以避免历史的螺旋。公元842年,末代君主达摩(公元797-842年)被刺身亡,王室内部的危机最终导致了国家分裂,青藏高原从此陷入长期的混战。频发的内乱和天灾对农业和经济秩序产生了巨大破坏。

公元869年,广大农奴不堪统治阶级的压迫爆发大规模的起义,吐蕃王朝最终彻底崩溃和瓦解。

对于吐蕃王朝的灭亡,学术界一直存在多种假说:

  • 政教矛盾说
  • 内部争斗说
  • 经济凋敝说
  • 气候灾变说

前三种说法,可在历史资料中找到大量文字记载。对于第四种气候灾变学说,尽管有学者讨论,但至今没有见到相关工作的发表。一方面原因是由于古代史官受到时代的局限,更多关注的是帝王将相史,很少关注兴趣点以外的重要事件。另一方面原因是缺少精确定年的古气候证据来支持这一假说。

围绕这一科学问题,2011年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科研团队在藏南地区的昂仁错开展了钻探工作,利用具有可靠年代学控制(采用碳十四、铅-铯和古地磁长期变三套方法进行交叉验证)的岩心(图2),开展高分辨率(~25年分辨率)孢粉分析,建立了过去~3600年以来藏南地区(吐蕃王朝核心区域)的植被和气候演化历史,并探讨了百年尺度周期性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对吐蕃王朝社会发展的影响。

图2 研究区概况和昂仁错位置图

昂仁错孢粉记录表明在过去~3600年以来,反映干旱环境的蒿属( Artemisia )、反映湿润环境莎草科(Cyperaceae)和主成分分析第一主成分(PCA1,反映干湿气候环境信息)呈现长期干旱化的趋势;在这一过程中,三个指标还存在有规律的准周期变化,干旱期峰值年龄,分别出现在~3000, 2600, 2100, 1600, 1100, 500 cal yr BP(公元1950年前)(图3)。

图3 昂仁错孢粉记录

为了明确这种百年尺度干湿变化规律,科研人员利用希尔伯特黄变换-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方法(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EMD)去除噪声组分(c1-c2)及总体趋势组分(c6-c9),进一步通过对百年准周期波动组分 (c3-c5) 进行小波和谱分析发现,过去~3600年的气候干湿变化,存在显著的~500年和~210年周期(图4)。

图4 孢粉组合PCA1时间序列分析结果。(A)PCA1的EEMD分析结果;(B)分解后的PCA1谱分析结果;(C)分解后的PCA1小波分析结果

在地质证据和文史资料的支持下,科研人员终于可以复盘一下藏南地区的气候与吐蕃王朝兴衰历史。证据显示~500年和~210年气候周期叠加造成的干湿变化与吐蕃王朝社会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图4)。

总体上,吐蕃王朝兴盛和发达的两个阶段(囊日论赞-松赞干布时期,以及赤松德赞时期)对应气候相对湿润的阶段;而爆发战争和饥荒的时期对应于气候干旱的阶段,特别在王朝晚期阶段(公元830-877年,也就是从达摩掌权到二子争权期间),由~500年和~210年气候周期叠加造成的严重干旱,可能是造成吐蕃王朝覆灭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认为,百年尺度的周期性气候变化能够对青藏高原历史时期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图5 ~500年和~210年周期叠加的气候背景与吐蕃王朝历史文献记录对比结果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