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平定新疆,后勤补给有多难?

未知 2021-11-21 17:59

乾隆平定新疆,后勤补给有多难?


为了早日平定大小和卓,乾隆可谓是煞费苦心。进军南疆的命令下达后,考虑到领导班子的团结问题,乾隆还特地给雅尔哈善下旨,而且还不止下了一道,一再强调,雅尔哈善一定要尊重额敏和卓的意见,凡事都要和额敏和卓商量:“额敏和卓熟悉回部情形,伊等(你们)尽心商酌,以奏肤功(大功)。”同时要求雅尔哈善:“即今岁不能竣事,惟整兵前进,蹂其禾稼,振旅而还,彼力自绌,将来进取更易。”

也就是说,如果今年你们能平定大小和卓最好,如果万一打不下来,那么至少你们也得把他们的庄稼毁了,让他们今年没收成,这样下一步打他们就容易了。至于兆惠,乾隆则让他专心办理进剿沙喇伯勒,但是又告诉雅尔哈善,说:“兆惠处侍卫颇多,雅尔哈善进兵时,可咨取数人,以备差遣。”也就是说兆惠手下有不少侍卫,雅尔哈善可以挑几个带上相助。为什么乾隆特地提到侍卫呢?清代的侍卫有何独特之处?

01清代的侍卫

话说清代的侍卫,分为多种,我们最熟悉的可能是所谓御前侍卫,实际上还有大内侍卫、乾清宫侍卫等等,按级别是一等侍卫、二等侍卫、三等侍卫和蓝翎侍卫四级。侍卫早期都是从八旗中的上三旗,也就是皇帝亲自统领的正黄旗、镶黄旗和正蓝旗中挑选,原则上都是满蒙子弟,汉八旗中也有,但都是功勋人员家庭才有资格入选。清代很多大将、重臣都是侍卫出身,比如索额图、鳌拜、和珅、傅恒、福康安、肃顺这些大牛。

所以清代的侍卫就是清廷的后备干部团,地位和待遇都很高。所以乾隆才会特意强调雅尔哈善带些侍卫去南疆,以备历练后提拔。

02兆惠的高情商

那么对于兆惠,乾隆怎么安排呢?那就先去搞定沙喇伯勒的准噶尔叛军残部。但是乾隆也不忘趁机敲打兆惠一番,给兆惠施加压力,因此专门下了一道旨,说你兆惠上折子说,等增派的士兵、口粮、马匹什么的到了就进剿沙喇伯勒,然后再进军叶尔羌、喀什噶尔。但是又说沙喇伯勒“聚贼万户,似有畏难之意”,既然我让你专办沙喇伯勒,专心平定北疆的准噶尔人,但是你到现在迟迟还没动静是个什么意思?以前成衮扎布(另一个清军将领)就是因为工作不力,已经被惩处,你是想学成衮扎布不成?

都说伴君如伴虎,此言不虚!回想去年,兆惠刚以2000多人马,面对数万准噶尔叛军的围追堵截,千里突围转进到巴里坤,顺带还趁老天帮忙,准噶尔人染上天花之际,逼降了准噶尔人,创造了奇迹,可谓是功劳卓著,深得乾隆的器重。现在准噶尔再度叛乱,正值用人之际,兆惠稍微在作战方向的先后选择上有点自己不同的看法,乾隆马上就换了一副嘴脸,进一步敲打兆惠:“兆惠虽有微劳,但巴雅尔乃偶值军锋,哈萨克亦久欲归顺,究未能追及阿睦尔撒纳,是伊等本无可自矜。”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你兆惠虽然有些功劳,但其实那都算什么啊?请注意,乾隆用的词是“微劳”,就是小小的功劳。而且你抓获巴雅尔(阿睦尔撒纳的手下),不过是刚好这个巴雅尔让我大军给撞上了,而哈萨克的阿布赉汗归顺,也是人家早就仰慕我天朝,早就想归顺了,你到底也没抓着阿睦尔撒纳不是?你有什么可以骄傲的?

看了这段话,我们就知道,自古以来领导都是一个德行,反正怎么说怎么有理。事实上要不是兆惠追阿睦尔撒纳,追到哈萨克,和阿布赉干了一仗,阿布赉怎么可能归顺清廷?但是现在乾隆一翻脸,都不认了。所以最后乾隆训斥兆惠,赶紧给我收拾完沙喇伯勒的残敌,尽快去南疆和雅尔哈善汇合,不得互相抢功,更不得互相推诿,精诚团结,和衷共济,“争先奋勉,何患无成?”

兆惠虽然挨了训,但是多年官场的历练造就了他能屈能伸的性格作风,没有因为平白无故地被训斥而消极应对,更没有仗着过去的功劳居功自傲,和领导抬杠顶牛。那么兆惠是怎么做的呢?不得不承认他做得很巧妙。兆惠赶紧上表认错,开头先表示领导说得对:“训旨敢不益加奋勉?待马匹、口粮、军器一到,即速启程。”

就是说皇上训诫训得对,有了您的训诫我们怎么还敢不努力奋斗?只要马匹、口粮、军器一到,我这里就立刻启程。但是接下来兆惠话锋一转,开始说实际困难:“今副将哈尚德从巴里坤送羊二万五千只,沿途倒毙一万五千六百有奇,所存九百三十余只,合之将来运到米面二千五百石,以现兵四千五百名计之,仅足四五十日之食。若坐候全到,则更为徒费”。

就是说从巴里坤运来的两万五千只羊,一路走一路死,死了一万五千六百多只,等运到了也就剩下九百三十多头了,而且就算两千五百石米面运到,加上这些羊,我手下的兵也就能支撑四五十天,所以这个仗打起来就困难啊。另外,兆惠又说了马匹不够的事儿,而现在又要增派部队,口粮更不够分的事儿等等,但最后,兆惠表示:不过请皇上放心,就算这样,我也马上启程,绝不让皇上失望。

看看人家兆惠情商多高!各位朋友在职场混的,不妨学学。遇到任务不好完成时,下属可以向领导叫苦,但是一定要有技巧,要让领导有台阶下。看人家兆惠,明着是说困难多多,但是我依然会克服困难,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但实际上是让领导看看我这里有多困难,如果您不帮忙解决,我这就成赶鸭子上架了。

不得不说,兆惠后来能够位列紫光阁功臣的第二位,生前人前显贵,身后备享殊荣,确实是有几把刷子的,不光是打仗厉害。古往今来,多少战功赫赫的名将之所以到最后不得善终,十有八九都是栽在情商低上面,每每仗着功劳大,上不懂得尊重领导,和皇帝老儿搞不好关系,下瞧不起同僚,引起众怒,结果轻则贬官罢职郁郁而终,重则身败名裂满门抄斩,罪名五花八门,其实追根溯源,祸端都是肇始于平常出格的一言一行。

03后勤的困难

从这一点我们也能看到,以当时的物质条件,战争的后勤补给的确是个很令人头疼的问题,尤其是从内地向新疆进军,真是难上加难。得亏是遇上乾隆朝的盛世,才有源源不断的钱粮供给前线,但一路上的损耗也着实惊人。随着叛乱的此起彼伏,为了早日平定全疆,乾隆虽然不断增派部队,但是真到开拔的时候,囿于后勤方面的困难,还是得反复斟酌派多少人去合适。

按照我们局外人的想法,打仗自然是有多少兵就派多少,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嘛!但实际情况远不是这样,因为首先就是后勤补给的制约。乾隆自然也明白前方将士的困难,但是也要找个台阶,找个背锅的,就好比三国时曹操军队缺粮,先杀粮官平众怒一样。因对那个送羊的副将哈尚德,就成了倒霉鬼,受到了严厉的处分。

于是乾隆严厉批评这个副将哈尚德:“并不实心出力,贻误军需,罪无可逭。哈尚德交巴里坤大臣枷号示众,并勒令照数赔补,以为怠玩公事者戒。俟赔补完日,再请旨发落。”就是说这个哈尚德贻误军需,罪责难逃,让巴里坤大臣先把这个哈尚德戴上刑具示众,然后死了多少羊,全都照价赔偿,等赔偿完毕,再另行处理。

其实我们细想一下,这大冬天的,从巴里坤到伊犁,一千多公里路,翻山越岭,爬冰卧雪,有些路段,比如果子沟,别说当时了,就是搁现在,冬天还动不动就困车困人呢,一路上死了那么多羊,的确也是没办法的事。只不过这个哈尚德运气太差,死的羊有点多,从巴里坤到伊犁一路上居然死了一万五千多只羊,等于死了一半多。

后来乾隆还就此事专门询问底下的大臣,说运送牛羊马驼这些的,正常损耗到底是多少?以前咱们有没有标准?大臣们查了一通,汇报说“并未有成例”。就是说这个并没有标准,一般也就是根据路途远近、天气等情况临时规定。户部倒是有一个陕甘总督曾经上报的马匹损耗标准,说是一百匹可以损耗六匹,如果超了,再根据实际情况核定,数量都不一定,等等。

以上的这些往来公文,均出自清政府官修的《平定准噶尔方略》和《清实录》。这些内容都是出自第一手资料,细细读起来,非常鲜活,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通过这些历史的细枝末节,我们才得以看到栩栩如生的历史云烟,先人的功绩伟业才不至于被埋没。

本来平定北疆的准噶尔叛乱久拖不决,乾隆就已被后勤问题搞得不胜其烦。此时,南疆平定大小和卓的战场上,又传来库车战事不利的消息,这让起先寄予厚望的乾隆,不禁大失所望。当他看了雅尔哈善的折子后,更是不由得怒火中烧。这究竟怎么回事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