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初次见魏延时,说了一句什么话

未知 2022-10-24 11:19

诸葛亮初次见魏延时,说了一句什么话

 

中国四大经典小说之一《三国演义》,曾让很多人觉得诸葛亮是一个智谋过人无双国士,他的半生给蜀国做了诸多贡献。

但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就连诸葛亮这样的人物也会犯错说过错话,乃至有人指出说他胡编乱造的一句话,直接祸害了中国人近一千年,大家知道为什么吗?

三国演义原版小说第三十五回,讲到魏延得关羽的引荐前去拜访刘备。这时,站着旁边的诸葛亮看了魏延几眼,当场就命令要斩了魏延,吓得魏延不知所措脸有难色。而刘备和关羽却非常不解,诸葛亮便道:“吾观魏延,后脑长有反骨,日后必反,需先斩除以隔绝祸根”。

但是,魏延是在关羽的推荐下,第一次来参见刘备,若是以此杀了他恐怕名声有失,最终刘备思虑后,并没有采用诸葛亮的主张。

不久,关羽失荆州,败走后死于吴将手下,多次挫折后,刘备亦病死在白帝城。但由于各种原因,诸葛亮并没有如愿斩掉魏延,直到自己北伐劳累病逝,魏延此人才暴露出赋性,正式谋反。

 

事情发展到这里,能够说诸葛亮的话是有先见之明的,之前他自认为对面相有一定认知,看人非常准,当发现魏延脑有反骨后,便指出了今后会造反,而魏延亦印证了他的话。最终,诸葛亮口中的“脑后反骨,日后必反”的话便被中国人撒播了1000多年。

但是脑后长反骨的人,真的会造反吗?

古代北方流行的"睡扁头"风俗

古代的北方,有一种较为常见的“睡扁头”习惯。专门采用一些办法让孩提的后脑变平整,防止长反骨,长大损害社会。首要,父母会用石头或硬物当枕头,让年幼的孩子枕着睡觉,长期以往,孩子的后脑勺就渐渐平扁,不会容易凸起了。

 

虽然如此,但到了现代,人们的思想通透了,不再像以前那样迷信,所以渐渐对这种“办法”质疑起了。那么人的头骨会睡扁吗?这是一个值得用科学讲究的问题。

经过医学专家的研究数据,得出成年人的头骨较为坚硬,长成型后很难再变。而幼小的孩提,由于是刚出生不久的婴儿,脑骨头还没有成型,能够经过人为进行改动。

据说,睡扁头的传统风俗最早源于北方的少数民族,特别是从东北地域开端的。前期的东北曾被鲜卑人占领,于是鲜卑部落就开端用睡扁头的方式防止子民长反骨。而明朝清朝的满族同样保存睡扁头的风俗,认为这是一种荣誉的传承。

 

明朝灭亡后,清朝当权,这种睡扁头风俗就随着满族传到中华各地。比如山东省,假如有父母看到自己的儿女后脑不行扁平,就阐明这孩提长得较为丑恶,乃至容易被亲友嘲笑。但是这并没有科学根据,仅是传统撒播下来的风俗思想。

社会发展到当代,东北的一些村落依然保持着这种睡扁头,而我国东南靠海的发达省城则不再保存这种“风俗”了。

现代南方人对扁头的印象,反而有着不同的见地。南方人传统观念中,扁头是愚笨的体现,一个人的头若是长得较为圆润饱满,则涵义他较为聪明有智慧。不过这种以头扁头凸取人的风俗,近乎“以貌取人”的道理一样,各处地方都有传统的观点。

经过客观剖析,其实人的头部长得怎么,均有祖先的基因遗传而来,无论是脑有反骨或扁平,都无法影响今后的性情的命数。

而一个人的失败或成功,是人杰仍是恶人,底子不由一颗脑袋的形状决定,这关乎后天的各种因素所形成。

 

别的,一些科学家曾经对这种“扁头”风俗进行过研究,发现进行“睡扁头”的行为,极容易诱发一种慢性病,采用医学的话术说就是常见的“扁头综合征”,得了这种头病的患者,或有或许影响后天的头脑发育,严重的还会让脑部的内结构产生病变和错位,然后影响本身的智力发育和脑部正常。

对于中华上下五千年留下来的传统风俗,我们需要持正确的科学态度,好的要保存,坏的要抛弃,而不是一昧无知的跟从。

所以说诸葛亮的这句话:“脑有反骨,日后必反”确确实实祸害了中国人近一千年。对此大家怎么看的呢?欢迎留言评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