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清凉宰相陆贽,赤贫到皇帝都看不下去了

未知 2022-10-24 14:40

唐朝清凉宰相陆贽,赤贫到皇帝都看不下去了

古代官员贪婪,是一件很正常的工作,作为皇帝自然期望官员廉洁。

但是在唐朝时期,却有一个宰相太过于清凉,以至于穷得连皇帝都看不下去了,皇帝乃至说让他多少贪一点。而如此清凉的宰相便是陆贽。


陆贽做官

陆贽老家在姑苏,从三国时期开端便已是当地的名门望族。不过到他这一辈时,陆家现已势微,成了寒门。

陆家虽衰败,但不至于到让陆贽出去卖草鞋的地步,究竟陆贽的父亲陆侃还当过县令。所以陆贽有机会读书,他也从小将读书,视为重振门楣的出路。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唐朝时期的科举制度即使现已兴起,但并不完善,这里面最大的问题便是不“糊名”,意思是不把名字遮起来。试想一下,假如高考的时候考卷上考生的名字,直接漏在外面,那会产生什么?

 

所以唐朝时期的科举制度,给考官以及阅卷小组,留下了充足的可操作空间,以至于出现过不愿意泄漏名字的李商隐李大才子,屡次考试不中灰心丧气,结果后来托关系一考就中的事例。

这也是为什么唐朝才子喜爱在长安作诗,究竟有了名望才能给“阅卷主任”留下形象,要是“阅卷主任”因为诗成了自己迷弟,那状元岂不是自己随便考吗?

在这种大背景下,陆贽背靠祖上蒙荫,18岁时就中了进士。不过这并不是说,陆贽是完全赖走人脉的无用之才,相反,后来建安四年(公元783年)的时候,泾原军发起兵变,大部分诏书也是陆贽起草的。

 

能在那种情况下稳住局势,阐明陆贽就算才能不是拔尖,那也是相当“稳”的。
廉洁的陆贽

此外,陆贽还相当廉洁,在贞元七年(公元791年)时,陆贽曾被罢官,被罢官的原因是因为他招惹了那时候的唐朝宰相窦参。

窦参不说才能怎么样,贪的钱是一点不少,因而他也比较妒恨以廉洁知名的陆贽。出于这种原因,陆贽屡次向唐德宗李适(kuò),告发窦参贪婪,两个人的梁子也就此结下。

而李适派出侍卫去看,发现陆贽因为没钱看病,一向在家里硬扛着。得到侍卫陈述的李适,还不信,跑去陆贽家中,发现陆贽不只真没钱看病,家里也是破破烂烂的。看到此情此景的李适,还玩笑地说让陆贽多少贪点儿。

 

唐德宗李适这人,对于廉洁的官员十分喜爱,因而在“窦陆之争”中一向偏向陆贽。

在陆贽被罢官第二年,窦参也被罢官了,陆贽不只官复原职,还顶上了窦参的位置,成了唐朝新的宰相。

李适在位时的公元779年,彼时安史之乱现已曩昔16年。这时候的唐朝局势岌岌可危,内部矛盾是愈发激化。

陆贽作为比较稳的官员,也是励精图治,虽没有给唐朝搞出过什么翻盘的改革,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唐朝的内部矛盾,算是给唐朝续了一波命。
陆贽被免除

陆贽的廉洁虽是其一大优点,但他本人也有不会看脸色的缺点。

因为陆贽的性情过于刚直不阿,使得他曾执政堂上屡次当着李适的面,指出李适的过错,这逐渐引起了李适的不喜。

虽然李适很喜爱廉洁的官员,可是陆贽屡次当着群臣的面,让李适下不来台,也让李适逐渐开端宠幸善于阿谀奉承的裴延龄等人。

 

就像当初陆贽和窦参争斗一样,现执政堂上陆贽又开端和裴延龄等人争斗。但是和上次不同的是,现在的唐德宗李适开端讨厌他了,于是刚当了两年的宰相的陆贽再次被罢官,降职为太子来宾。

太子来宾是正三品官员,为太子属官,主要职责是教太子礼仪,以及担任劝谏太子。

值得一提的是,唐朝的宰相也是正三品官职,但是比起太师、太傅这些正一品官职,以及同级其他太子来宾,权利要大很多。

因而,陆贽的等级虽看上去没升没降,但实际上现已是朝堂之上的边缘角色。

 

之后,裴延龄又诬陷陆贽,让唐德宗李适差点杀掉陆贽。幸亏朝堂上多位大臣劝谏,才让李适收回成命,不过这一次,陆贽连太子来宾也做不成了,直接被赋闲在家。

之后的十多年里,陆贽一向闭门在家研究医术,还写了一本《陆氏集验方》。

等唐德宗李适逝世后,唐顺宗李诵在即位后,想让陆贽接着回来当官,但诏书还没送到陆贽手上,他就因病逝世。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