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唐朝最忠实的藩属国,自称汉朝名将的后代 ​

未知 2022-10-24 17:16

对唐朝最忠实的藩属国,自称汉朝名将的后代

从唐太宗到唐玄宗时期,唐朝大力开疆拓土,极盛时地图将近1300万平方公里。在此期间,唐朝无疑是亚洲的头号霸主,东亚、东南亚、中亚乃至南亚、西亚很多国家都向它称臣,真可谓“君临天下,万邦来朝”。在大大小小的藩属国中,对唐朝最忠实的莫过于中亚国家黠戛斯,而它又自称是汉朝名将的后代,曾不远万里来华认亲。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跟着东突厥、薛延陀两大劲敌被消除,广袤的漠北区域被纳入唐朝的地图,唐太宗在此设置燕然都护府,下辖6府7州,由依附于唐朝的各部族首领担任都督、刺史。此时,唐朝不只彻底消除来自北方的边患,而且打开跟西域诸国往来的通道。一时间,不远万里前往长安称臣纳贡的番王络绎不绝,其间便包含黠戛斯可汗失钵屈阿栈。

黠戛斯骑兵装束

黠戛斯,又称结骨、契骨、纥骨,隋唐时期活动在今日西伯利亚叶尼塞河上游、萨彦岭以北、安加拉河以南区域,曾长期被突厥征服。作为中亚白人种落,黠戛斯人最明显的表面特征就是红头发、绿眼球,跟中土族群的容颜差异极大。但奇怪的是,失钵屈阿栈和少量几位贵族却是黑发黑瞳,而且都长得一张东方人的面孔,令唐太宗见后大感惊讶。

这还不算完。失钵屈阿栈内行完跪拜礼节后,竟然跟唐太宗攀起了亲戚,宣称他跟李唐皇室在五百年前是一家,都是西汉名将-“飞将军”李广的后裔(注:李唐皇室自称来自陇西李氏,被其确认的祖先有3位,即道家创始人-老子李耳、汉朝名将李广、两晋十六国期间西凉政权创建者李暠)。失钵屈阿栈见唐太宗流露出惊讶的表情,便将“认亲”的理由娓娓道来。

李陵画像

原来,在汉武帝天汉二年(前99年),李广之孙、名将李陵跟随贰师将军李广利反击匈奴时,曾亲率五千步卒深入漠北勘测敌情,结果在回程中遭受匈奴八万铁骑的围堵。李陵虽然拼死血战,但终因众寡悬殊被俘,不久又因家族被汉武帝诛灭,于是屈服匈奴。且鞮侯单于赏识李陵的武勇,不只招他做驸马,还将他封为右校王,代代控制属国坚昆,而坚昆正是日后的黠戛斯。

李陵控制坚昆20多年,终究病死在那里,后代代代秉承王(可汗)位,并跟在漠北生活的汉人通婚,以坚持其血统的纯正性。因而,在此后数百年间,李陵的后代一向坚持着黑头发、黑眼球的表面特征,跟华夏居民极端类似,但跟红头发、绿眼球的土著差异极大(“人皆长大,赤发、析面、绿瞳,以黑发为不祥。黑瞳者,必曰陵苗裔也。”见《新唐书·卷二百一十七下》)。

唐太宗画像

听完失钵屈阿栈的叙说后,唐太宗大为快乐,遂将黠戛斯列为同族盟国,给与其特别礼遇。失钵屈阿栈“认亲”成功后,恳求唐太宗赐予他一个官职,自称若能执王笏归国,实在是百代的荣幸。唐太宗同意他的恳求,便在黠戛斯设立坚昆都督府,录用失钵屈阿栈为都督,隶属于燕然都护。朝拜结束后,失钵屈阿栈满载回归(详情见《新唐书·卷二百一十七下》)。

此后百余年间,黠戛斯一向同唐朝坚持着友好关系。唐高宗、中宗时期,黠戛斯两度来朝,均遭到隆重接待。尤其是在中宗时期,不只再度重申跟黠戛斯的同宗之谊,还给与该国使者特别礼遇,让后者感动地连连跪拜叩谢(“景龙中,献方物,中宗引使者劳之曰:‘而国与我同宗,非它蕃比。’属以酒,使者顿首。”见《旧唐书·卷二百一十七》)。

回鹘骑兵

黠戛斯已然跟唐朝有同宗之谊,自然便会将华夏事务作为“家事”,每逢唐朝遭受外敌侵略之际,总会出兵援助,堪称唐朝最忠实的属国。但是,在唐肃宗乾元年间(758-760年),由于“安史之乱”导致华夏战乱不息,加之黠戛斯被回纥(回鹘)击败而被迫西迁,使得两国之间往来中止,时间长达80余年。直到黠戛斯与唐朝联合击灭回鹘,双方才再度建立起联络。

唐武宗会昌三年(843年),即在回鹘灭国后的次年,黠戛斯可汗阿热便遣使前往长安朝觐并重修旧好。黠戛斯派使臣注吾合素抵达长安后,唐武宗非常快乐,朝觐时让他排在渤海国使者之前,并派宰相到鸿胪寺去会见注吾合素,由翻译官记载黠戛斯的山川习俗。事后,武宗承受宰相李德裕主张,制作《王会图》,以留念这次黠戛斯的来朝,并正式将阿热列入李唐皇室的宗正属籍。

黠戛斯消亡回纥后局势图

除了朝觐唐武宗、重修旧好,阿热差遣注吾合素来华的另一个重要意图,就是为自己讨取封赏。对此,唐武宗欣然承受,并录用太仆卿赵蕃为安慰黠戛斯使,带着《赐黠戛斯可汗书》出使黠戛斯。这封国书重申两国间的同宗之谊,其间写道:“闻可汗受氏之源,与我同族,国家承北平太守之后,可汗乃都尉苗裔。以此合族,尊卑可知......”

会昌五年(845年),唐武宗预备再度差遣使者,并正式封爵黠戛斯可汗为“宗英雄武诚明可汗”,惋惜事情没有实施,便因武宗驾崩而作罢。两年后(847年),唐宣宗遣使出访黠戛斯,并封爵其可汗为“英武诚明可汗”。此后,黠戛斯与唐朝间又保持了一段密切联络,直到唐末战乱迭兴,河西吐蕃、回鹘肆虐,通往华夏的路途再度被切断,两国间才再次中止联络。

今日的吉尔吉斯人

跟华夏的联络中止后,黠戛斯在强邻的侵袭下日渐式微,相继被辽(契丹)、金、蒙元征服,其间大部分人被驱离故地,在今日的巴尔喀什湖以东区域游牧。等到准噶尔部在明朝中后期崛起后,黠戛斯人再被驱逐至中亚费尔干纳盆地一带,也即今日的吉尔吉斯斯坦。如此看来,吉尔吉斯人的祖先是黠戛斯人,而追根溯源的话,鼻祖则是汉朝名将李陵。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