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为啥不放心韩信当主帅!

未知 2019-11-19 11:08
刘邦为啥不放心韩信当主帅!

戈甲从军久,风云识阵难。今朝拜韩信,计日斩成安。

——王涯《从军行》

井陉之战,是兵仙韩信一生中的经典战役之一。韩信深入不利地形,以寡击众,大破成安君陈余,摧毁了赵国的主力部队,更在此战中诞生出“背水一战”这一典故。

但如果我们深入探究秦末乱局中的波诡云谲,才会发现汉军阵营内部的勾心斗角和算计才更加惊心动魄。刘邦对部下可谓充满算计,兵仙韩信虽是用兵如神,却也不是什么纯臣。

刘邦为啥不放心韩信当主帅,井陉之战他就看出韩信的野心?

 

一、灭赵之战主帅到底是谁?

刘邦还定三秦之后,联合诸侯进攻项羽,惨败于彭城之战,诸侯纷纷回归项羽阵营。这时,韩信向刘邦提出战略——“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

从蒲坂出关中,经顺时针攻取山西、河北、山东,是从第二阶梯攻击第三阶梯,一路仰攻向下,利于进攻而不利于守备,且由河北攻击山东,还可完美避开鲁西丘陵的阻挡,比起项羽自南面击齐容易得多。

可以说韩信这一战略非常高明,只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如果任由韩信扫平整个河北,他拥有的兵力资源将远在刘邦之上。刘邦对于韩信的能力当然没有怀疑,但如果任由韩信取得这样大的战功,他必将难以安枕。

韩信由蒲坂渡过黄河之后,先灭魏国,擒魏王魏豹,然后攻取代地,在阏与擒获代相夏说,占据山西,对河北平原形成居高临下的压制。

一般我们说起刘邦夺韩信之兵,说的是灭赵之战后,刘邦驰入韩信修武军营,夺其兵。但实际上刘邦之前就已经收过韩信一次精兵。

《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信之下魏破代,汉辄使人收其精兵,诣荥阳以距楚。

既然刘邦尽收韩信精兵,又如何指望韩信灭赵呢?其实这很好解释,刘邦所选定的灭赵人选,是自己的亲信靳歙,韩信虽为总主帅,但井陉一路,刘邦仅希望韩信牵制而已。

当时刘邦正与项羽激战于荥阳、成皋一线,但众所周知,虎牢狭窄,防守一方所需的兵力并不很多。且这段时间荥阳、成皋一度被项羽攻破,应当就是因为刘邦将从韩信处夺取的精兵又交给靳歙率领,北上攻赵之故。

刘邦为啥不放心韩信当主帅,井陉之战他就看出韩信的野心?

 

按照刘邦的布置,是兵分南北两路,北路由韩信、张耳率领,在井陉与陈余率领的赵军主力对峙。而南路由刘邦亲信靳歙等人领兵,直捣赵国腹心。

从距离就能看到,北路不仅距离邯郸较远,还要越过太行山和井陉天险。但由于灭魏之战中韩信已经展现出众军事才能,陈余遂以主力防备韩信。而邯郸对于汉军南路而言,堪称空门大开。

需要指出的是,刘邦军事能力并不差,尤其长于战略,身边还有张良、陈平这样的高级参谋。楚汉军事家当中,刘邦仅次于项羽和韩信,可以排到第三。

二、韩信把配角演成主角

但是韩信并不愿意按照刘邦设想的剧本去走。虽然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但韩信知道这很可能就是自己的顶点,刘邦不愿意封韩信为王。而韩信的功名心非常强,当然想要建立更多功业而被封为王。毕竟刘邦已经许诺封张耳为赵王,韩信虽为平民出身,却不甘在贵族之下。

代王陈余不用广武君李左车的计策,历来被当做井陉之战失败的关键。然而我们需要留意的是,汉军南路军已经开始威胁邯郸,而且其中有不少刘邦在韩信灭魏后从韩信军抽取的精兵,威胁甚大。想要尽快消灭韩信而后全力应战南路军,这是陈余急于和韩信决战的关键。

韩信越过蜿蜒漫长的井陉,送上门来,更让陈余觉得再好不过。所以陈余并不是“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而是有其他的考量。

刘邦为啥不放心韩信当主帅,井陉之战他就看出韩信的野心?

 

而韩信越过全长70多公里(合汉里数百里),“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的井陉道,导致能够投送到的兵力减少,陈余说韩信“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有很大鼓舞士气的成分,毕竟井陉之战中韩信一部的兵力就有万人。但韩信的兵力少于陈余是毋庸置疑的。这也意味着韩信越过井陉,本身就是第一层“置之死地而后生”,属于典型的弄险例子。

虽然李左车是李牧的孙子,但陈余的思路却与李牧的用兵有相合之处。在番吾之战中,李牧就先在番吾击溃越过太行山来犯的北路秦军,再急速挥师南下,逼退由平原而来,后勤补给情况较好的南路秦军。所以认为陈余“不知兵”的想法,并不正确。韩信远道而来,客场作战,兵力又少于己方,陈余认为赵军可以快速击破敌人并不奇怪。

不过井陉道狭窄,使得陈余一开始没能发动骑兵部队趁汉军立足未稳发起打击。韩信显然理解到陈余占据井陉口反而不利于发挥兵力优势的弊端,并进行了神妙的军事运用。

汉军先以万人背水而阵,而后主力渡水与赵军决战,接战后诈败与背水阵合,作为奇兵的2000轻骑翻越山岭杀出,攻占赵军大营使赵军慌乱。显然这支数量不多的轻骑精妙的山地作战,才是汉军获胜的关键。如果单纯背水,难免如同马谡一样自困绝地而招致惨败。

后世三十年战争的名将华伦斯坦在沃加斯特之战中同样采取了类似的战术,奇袭敌人城池令严阵以待的敌军溃败。这样的奇计,不但陈余,李左车也不可能想到。

井陉之战的结果是赵军惨败,在狭窄的井陉地区难以奔逃,损失惨重,陈余被杀。但此后赵国仍然在赵王歇领导下坚持抵抗了大半年时间。

这是因为赵国毕竟是个大国,人口数百万,人力资源丰富,虽然战兵损失惨重,但依靠城池分层次抵抗,仍能够坚持很长时间。此外,项羽也没有干看着,而是发兵进入赵地——“楚数使奇兵渡河击赵,赵王耳、韩信往来救赵”。

显然韩信大破赵军于井陉,让刘邦的北路牵制,南面攻克大部分赵地的计划泡汤了,战功都落到韩信的头上。

三、刘邦对韩信不满

而且出兵井陉之前,韩信还特别让刘邦的嫡系曹参去攻打太行山以西的赵国据点,“而令参还围赵别将戚将军於邬城中。戚将军出走,追斩之”,排除了曹参获得井陉战功的机会。

负责南路的靳歙战果非常有限,而其活动也只是打穿河内地区,到邯郸与韩信张耳会师,广袤的赵国北部地区都是被韩信所征服的。让韩信获得如此大功劳,当然不是刘邦所愿意看到。

这里又有一个问题,许多人认为刘邦可能也亲自参与了灭赵之战。 但这次军事行动主要是越过平阴到黄河以北,然后东进骚扰项羽的补给线。刘邦在荥阳一线与项羽正面对抗,当无法离开河南太长时间。此时韩信应当已经和靳歙会师,横扫赵地,只是仍需要和赵国的残余势力以及来犯的楚军作战。刘邦令周緤北上到襄国(位于邯郸北面),便是支援韩信的以上活动。

刘邦为啥不放心韩信当主帅,井陉之战他就看出韩信的野心?

 

而且“军乍利乍不利,终无离上心”而言,也很可能是刘邦在黄河以北地区与楚军主力遭遇,战败之后刘邦、周緤被打散了,周緤北上还有一重目的是让已经基本平定赵地的韩信发兵南下支援。

《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六月,汉王出成皋,东渡河,独与滕公俱,从张耳军脩武。至,宿传舍。晨自称汉使,驰入赵壁。张耳、韩信未起,即其卧内上夺其印符,以麾召诸将,易置之。

韩信对于发兵南下却显得不积极,于是忍无可忍的刘邦在汉三年(前204年)六月冒充汉使,冲入韩信在修武的军营,夺了韩信的军队。修武在黄河北面,也意味着经过大半年的苦战,韩信终于击退了来犯的楚军,彻底平定赵地。

从后来韩信与陈豨勾结谋反,却又称陈豨为“陛下之信幸臣”而言,陈豨乃靳歙同乡,是刘邦大舅子吕泽的砀郡集团的关键人物。显然不知何时,韩信已经将陈豨拉拢过来,而刘邦尚不知。陈豨除了曾随韩信攻取代地,表现优异之外,很可能还随韩信参与了灭齐之战。

综上所述,我们会发现井陉之战之所以会表现得异常惊险,本身是源于韩信违背刘邦的军事命令进行了军事冒险,当然也体现出韩信超世的军事才能,遂攫取了战功获得巨大的威望。

韩信的野心与刘邦的掌控欲随后不断冲突,但韩信终究缺乏大气魄,在蒯彻劝说其在齐地自立时表示拒绝,等到自己被削除楚王,受制于长安时才动手,结果身死族灭,沦为历史上的悲剧。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