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时期满清就开始了改革之路

未知 2019-11-24 16:10
康熙时期满清就开始了改革之路





改革一般指各种包括政治、社会、文化、经济、宗教组织作出的改良革新,相较于革命以极端的方式推翻原有政权,以达成改变现状的目的,改革是指在现有的政治体制之内实行变革。通常一个改革是否能成功,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命运,若成功可让该国走向稳定局势,若失败可能遭致内乱或冲突。

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下令作战时,改华夏传统长裙、长袖服装为胡人紧凑短衣、长裤,即“胡服骑射”,因为胡人服饰多为动物毛发皮革所制,故而有了“改革”一词,意为:变革,革新。“推陈致新”一直都被各朝代,看作治理国家的举措。所以,在中国历史上,“改革”,不是一个多么新鲜的话题。



当然,清朝也不例外,自康熙开始,就“赋税”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革新。



但是,结果如何呢?

康熙,并不是一个雷厉风行的“革新派”,他更看重的是“政治”稳定。但是,国家出现的种种危机,如:土地兼并严重、流民泛滥,让他不得不重视这些不安定的因素。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永不加税”,来解决国家税收流失问题。

这项政策是一个“创举”,但是,在推广初期,阻力很大。到了后期,更是走向了反面,让原本“减轻负担”变成了“变本加厉”。这项政策的最初出发点,是以“现今”的人丁数为征收钱粮的上限,以后人口即使增加,赋税也不增加,等于是个固定的“数目”。

当时的实际情况是:官方在册的“人丁数”远远小于实际人口量。大家为了“逃税”,宁愿做“黑户”,打“黑工”,甚至,连开荒都不可能。因为,在当时,开荒也是需要“纳税”的。于是,就造成了奇怪的现象:一边是大量的土地无人耕种,一边是无土地无户口的“黑户”。



当然,也催生了一小群既得利益集团。他们享受兼并土地及“廉价”黑户的红利,由于,自身家庭人口数量不多,相应承担的赋税和其真实资产并不匹配,这也是导致国家财政收入降低的原因之一。这个问题直接威胁到国家的根本,于是,康熙决定来一场改革。

由于,是要落实到具体的每家每户,操作层面难度很大。康熙也很犹豫,因为这样的改革,首当其冲的就是“地主们”。康熙五十五年,他低调的同意了广东作为试点。这项政策的指导思想是“以田为经,以丁为纬”,同时,征收田税和丁税,也就是“摊丁入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