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很多昏君却被说成是明君

未知 2019-12-09 16:06
清朝的很多昏君却被说成是明君





清朝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在前期还算是可以的。但是到了中后期却急剧的下降,在近代史中更是相当的不堪,因此清朝在中后期还是很有一些昏君的。


那么,为什么清朝的很多昏君却被说成是明君呢?原来是因为这两点原因

对文人集团的策略

第一个原因,清朝统治者非常会处理与文人集团的关系。不得不说,清朝的统治者相比于中国封建社会历朝历代的统治者而言,在对待文人集团上的策略是非常成功和高明的,他们的策略即是打一个巴掌给一个甜枣。

所谓的“打一个巴掌”就是大兴文字狱,任何含有怀古讽今,抨击时政意义的诗词歌赋,文学作品就都以谋反罪论处;所谓的给一个甜枣就是让天下文人都积极出仕,为清朝做官,并且大修文学典要,集聚天下文人。

在清朝历史上,文字狱是相当频繁的,其规模比起历代历代也是空前绝后的,特别是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文字狱可谓是层出不穷,冤杀之人不计其数,像康熙时期的“明史案”,雍正时期的“吕留良案”,乾隆时期的“古稀罪”案都是响彻一时的文字狱大案。

大兴文字狱之外,在康熙朝,康熙设立了“博学鸿儒”制度,靠此笼络了一大批汉族的文人学士;而乾隆皇帝更是对文人雅士表面十分尊敬,把他们的地位抬的很高,还找来了一大批文人例如纪晓岚等编纂了《四库全书》,以此来笼络文人学士的人心。

正是因为清朝统治者这种恩威并施的策略,使得清朝时期的文人集团对清廷非常的驯服,没有了一点文人该有的骨气。而中国历史则大多出自于文人之笔,所以在他们的笔下,清朝的许多昏君也就被美化成了明君。

勤政造成的假象

第二个原因,清朝统治者的勤政特点造就了明君的假象。清朝作为异族入主中原,统治了华夏,对于汉族人来说,他们不是华夏正统,是很多汉人都非常抵制的,清朝的统治者也是非常清楚的认识到了这一点的。

他们也知道,面对如此幅员辽阔的地域,自己作为异族统治者,如果还像明朝皇帝那样不理朝政,整天求仙问道,饮酒作乐,更容易被汉族百姓所推翻。

正是基于这种担心,所以清朝的皇帝基本都是勤政的,先不管他们能力如何,是不是割地赔款,屈辱求和,但是勤政确实是清朝皇帝的一个基本特点。比如说康熙,很小的时候就很早起来读书,他曾经自己说道“好学不倦 ,每每读书至深夜,而不知倦怠。”

读书如此,康熙治理朝政也是如此,四五更就起来,直到深夜才就寝。而雍正就更不必说了,完全是一个工作狂人,据说雍正一年批阅的奏折好几间皇宫的大屋子都装不下。清朝的其他皇帝也不外乎如是,就连比较荒淫的咸丰皇帝,在执政前期和中期也是很勤政的,只是到了后期迫于太平天国的压力才逐渐怠慢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