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的难题:给太子每月讲课多少天?

未知 2020-01-29 09:43
生涯的难题:给太子每月讲课多少天?

给太子每月多少天讲课?确实让张居正发愁一番。如果皇帝每天上朝,上朝后又上课,对于一个10岁的孩子而言,强度太大,不利于身体发育,非节宣之道。因此必须在学习和身心健康上保持平衡。相对而言,高度形式化的上朝显然没有上课重要,所以张居正初步意思是每月初三、初六、初九、十三、十六、十九、廿三、廿六、廿九9天时间上朝,剩下的时间在文华殿上课,不是特别热和特别冷的日子不能停课,如此则平衡得到保持。随后,张居正将自己的意见和李太后与冯保做了沟通,得到他们的同意之后。张居正正式上奏,在奏议发回内阁后,做了票拟,等宫里批红,这个程序就算走完了。十日,皇帝正式敕谕礼部,上课这事就定下来了。

在之后的三天里,张居正认真思考讲课的课程、每天的功课、作息时间等,并确定了六位讲官、两位侍书官,他的意见一一获准。另外,张居正还做了一个部署,皇帝年少,自控力差,所以上奏太后,要太后暂居乾清宫,抚视皇帝起居。等皇帝大婚后,另做安排。理所当然再次获准。这样,以太后为后盾,由张居正和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共同负责的对当今皇上辅导培养的特殊架构就建立起来了。

隆庆六年(1572)八月十八日,是皇帝登基后第一次正式上课,张居正有些许紧张,又有些许激动。紧张的是不能出现差池,激动的是他将有幸培养一位伟大君王。

张居正帝师生涯的难题:给太子每月讲课多少天?

《明穆宗朱载垕坐像》

中秋后的凌晨4点(寅正),天还沉在暗夜中,如果不掌灯,伸手不见五指。这时候,张居正已经到了起床的时候,婢女已经准备好洗漱用品与早食,仆役已经准备好日讲的服装。一切收拾好之后,他着常服照了一次铜镜。按明制,日讲俱着常服。

5点(卯初),书伴已经将今日日讲官的讲稿准备好,轿夫已经在院子里等待。拿着新誊录的稿子,张居正出了门,一行人朝着茫茫夜色中走去。万籁俱寂,除了前面两个仆役提灯笼的暗光,一片漆黑。也许此时的张居正既欣慰且感慨,致君行道,这一路他走了20年。回想嘉靖三十三年(1554)的秋天,他对乌烟瘴气的京师很是失望,几经犹豫以病假为由离开了京师。“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悠悠岁月,在六年后回京复职。第二年,老师徐阶将他调升为右春坊右中允。本职工作有了实质性变动,从此张居正开始襄管太子奏请、草拟文稿和参与讲读,与储君的沟通多了起来,逐步进入帝国的核心圈子。在裕王府的岁月里,他精心准备讲稿,精心讲读,裕王受益匪浅,对他评价甚高。王府中的中官与他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太监李芳多次向张居正请教经书义理,畅论天下事。同时,张居正也与裕王最信任的导师高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相其以相业”,再造一个盛世。世宗嘉靖皇帝宾天后,承蒙穆宗赏识与恩师拔擢,一年多的时间,张居正从五品学士到从一品太子太保大学士。又一个6年,兢兢业业,赞襄朝政,帝国的政务终于有了起色。高拱被逐后,张居正成了帝国的首辅。思绪飘飞,轿子停了下来。

卯正(6点),一行人到了东华门。张居正在这里下了轿,向宫城走去。按照十四日的题本,皇帝此时已经起床洗漱,日出的时候就开始吃早膳,再有一会,就要从乾清宫起驾了,不知道太后会给皇帝做什么安排。

卯初一刻,走到文华门外,静候。日讲官马自强、陶大临、陈经邦、何洛文、沈鲤、丁士羙,侍书官马继文、徐继申均已经到达,正在和打前站的内侍交流。除了丁士羙之外,其他五名日讲官之前都是东宫讲读,他们对这的人、地都很熟悉。其中马自强是张居正的学生,他正在编一本给皇帝的辅导书。

张居正帝师生涯的难题:给太子每月讲课多少天?

文华殿全景鸟瞰

站在文华门外,天逐渐亮了。帝国宫殿的宏伟气魄映入眼帘。张居正的东面就是东华门,那里距他的府邸最近。西面是左顺门,沿侧砖道前行不过数百步即到,在世宗朝的时候,嘉靖要尊崇自己生父兴献王,引发两百多名大臣在左顺门抗议,最后一百多名大臣受杖,17人被创身亡,后来左顺门改为会极门。文华殿的后面是张居正日常办公的地方文渊阁,他在那里写过世宗嘉靖皇帝的遗诏。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