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如何防范天灾的?

未知 2020-03-25 15:50
古代人如何防范天灾的?

最近广东地区迎来了超级台风“山竹”,所以广东个别市区也提前发出了停课停工的通知,好让大家在家中做好避难的准备。很庆幸现代的高科技能够预测自然灾害,好让大家提前做好防备,但在古代并没有这么先进的装备,大家是如何防范天灾的呢?实际上关于这方面的记载的确不是很多,沿海城市每年多多少少都会出现一些自然侵害,如果是经验丰富的渔夫定能提前发现什么,这也是人类一种预警的本能。

《史记》曰:周孝王七年,厉王生,冬大雹,牛马死,江汉俱冻。

意思是说,周代昏君厉王出生的时候,气候出现了异常,冬天寒冷导致牛马全死,江水河流全部冻结。周厉王之后,我国历史上开始了长期大混乱时期,历史上类似的大混乱时期有好几次,特点就是人们生活困苦,人口下降。古代史学作者们通常归结于政治家们的影响,他们认为君王昏聩则百姓饥寒交迫。这些著名的时期有西周末年和春秋前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和元朝。

政治家对历史的影响实际上绝对没有这么大,比如纣王是有名的暴君(也有一种说法是他并非暴君,只是常年征战,导致国内空虚,被周朝趁势而入),导致国家灭亡,可是武王即位后,天下很快就太平了,并没有陷入乱世;暴秦二世而亡,很快就迎来了文景之治,以及汉武大帝时盛极一时的大帝国;隋炀帝穷兵黩武,开运河修筑宫殿,隋朝灭亡后,唐朝很快就开启了大盛世。难道是因为所谓明君的诞生?

须知,春秋战国时期,尽管天下四分五裂,征战不断,但中国总人口却在持续上升,文化和经济愈发繁荣。

三国、五代等时期,一些雄才大略的君主曹操、苻坚、刘裕、柴荣等人,并不能够阻挡混乱的局面。在元朝,蒙古人依靠武力维持着国家空前的统一,却不能阻挡社会混乱。战国不稳定,百姓能吃饱,元朝政局倒是稳定,百姓们饿殍遍野,国运60年。实际上,蒙古帝国能够所向披靡,也不得不感谢地球这一时期处于寒冷季。

古代皇帝个人的英明或者昏聩决定了一切吗?文景之治讲究无为而治,汉末年的皇帝虽然政治玩不明白,却也没有一个穷奢极欲之徒,为何能够招来由于百姓饥饿而引起的黄巾军大起义呢?

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历史,大约有传说开始的华夏文明到现在共经历了4个温暖期和寒冷期,我们发现,西周末年、东汉末年到三国两晋南北朝、唐末、五代十国的天气居然是长期寒冷时期,而经济繁荣发达的时期,一般都是温暖期。

很明显,温暖期粮食产量高,缺少衣物的古代人也不容易冻死。《史记 殷本纪》中,生活在河南地区的商纣王攻打山东地区,坐骑是大象,可见当时的气候温暖,所以当商朝灭亡后,周朝能很快的恢复经济;著名的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只靠在河南地区采薇就能生活。

《史记》曰:晋庄伯元年,不雨雪。就是说,春秋时期晋庄伯的时候,山西居然不下雪,可见其温暖。我们从流传的春秋五霸时代的故事去看,气候温暖繁荣了经济和文化,天下是四分五裂,人民却有食物,精英从容思考。

隋唐是我国的另一个温暖季节,两唐书《玄宗》载:天宝元年冬无冰,二年冬无雪。但是后来,虽然国家经历了安史之乱,但后期依然有过中兴,虽然经历了黄巢大乱、五代十国大混战,天下的总人口居然没有减少,歌舞艺术、诗歌等持续巅峰!

宋代气候应该也比较暖和,宋江等人造反的梁山水泊有800里,说明唐古拉山的冰雪大量融化,黄河水位非常高。宋代的经济我们都知道,很多极端观点据此认为宋朝是最强的。

元朝初期,气候就开始变得不太好,忽必烈讨伐日本的大军两次遭遇台风,全军覆没。要知道忽必烈的军队从对马海峡到达日本,前期还取得了多场胜利。大军不可能被台风直接刮死的,如果这个台风必然具备彻底摧毁农作物的能力,必然有由于台风过后产生了极低的气温。

再向上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骤减,除了战乱之外,也由于这一时期气候寒冷,人相食的事情比比皆是。

统治者对百姓的影响真的很大吗?为什么有些统治者不作为被视作无为而治,有些人不作为则被视为荒废政务?在古代生产力比较低的情况下,农民靠天吃饭,皇帝也要靠天吃饭,一场大台风毁掉一个王朝绝对不是痴人说梦;同样,生产力水平如果提高了,老百姓自然能够吃饱饭,如果非要说跟皇帝有什么关系,那就只能感谢皇帝不拿好日子瞎折腾。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