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悲剧的人物—蒙氏兄弟

未知 2020-07-15 08:59
秦末悲剧的人物—蒙氏兄弟


毛笔,现在已经不再是中国人主流的书写工具,但它毕竟曾写下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对中华数千年文化的传承,实在功不可没。我们不应忘记改良造纸的蔡伦,也不应忘记改良毛笔的蒙恬。
 
二十一世纪初,一部成龙和金喜善联袂主演的《神话》,让更多中国人记住了蒙毅这个名字,尽管历史上真实的他,并非电影中那个英武的将军形象。蒙恬、蒙毅兄弟,是秦国三世功臣良将之后,两人一文一武,共同构成大秦帝国的中流砥柱。
 
 
 
 
当“亡秦者胡”的谶语让秦始皇坐卧不宁之时,蒙恬挺身而出,率领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朔草原,建筑万里长城,拱卫京畿。后来的历史书上,对抗击匈奴立下丰功伟绩的卫青、霍去病大书特书,却偏偏忘却了蒙恬,真不公也!
 
兄长蒙恬在外征战沙场,弟弟蒙毅则兢兢业业辅佐朝政,官拜上卿,深受皇帝信任。据说秦始皇外出时,便会让蒙毅同乘一车,可见盛宠。如果故事按正常轨道发展下去,这一文一武两兄弟,应该在大秦历史上创下一段佳话。但是,意外却接连发生了。
 
 
 
 
秦始皇三十七年,他在最后一次出游的路上忽患疾病。于是,深受皇帝信任的蒙毅离开队伍,祷告山川为皇帝祈福。但是,当蒙毅回到秦始皇身边时,迎接他的不是恢复健康的皇帝,而是牢狱之灾!
 
此时的秦始皇,已经成为鲍鱼包围着的一具发臭的尸体;一个可怕的阴谋,直指蒙毅和他的兄长蒙恬。阴谋的始作俑者——赵高,对蒙氏兄弟恨之入骨,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曾几何时,赵高犯法,蒙毅审案,铁面无私判其死罪。秦始皇一念之仁,将赵高赦免,终于酿成大祸。就在秦始皇病逝沙丘、蒙毅未归之际,赵高上蹿下跳,先后说动胡亥和李斯,三人联手发动了一场政变。
 
天翻地覆,乾坤倒转。秦始皇睥睨世间苍生、一言论定九鼎的绝对权力,随着他心脏的停止跳动,顿时化作烟云散去。他的遗诏遭到篡改,是历史送给他无比黑色的讽刺。
 
假设蒙毅没有中途离开,或者能提前回来几天,以他和秦始皇同乘一车,寸步不离,沙丘政变的阴谋绝无成功之可能!
 
 
 
 
但是,就是这一点点的巧合,使得政变三人组的阴谋得逞,使得本该立下拥立新君大功的蒙毅,却只能在牢狱中向天泣血鸣冤,无奈仰药自尽。
 
再说蒙恬,身为统军大将,立下开疆拓土大功,即便不赏,也绝无诛杀之理。但是,怪事偏偏就这样发生了,一个使者单车前来,手握皇帝圣旨:赐死!
 
对大秦帝国无限忠诚的蒙恬,虽绝不甘心赴死,也没有选择走上举兵造反这条路。他拒绝自尽,接受了“朝廷”的安排,锒铛入狱,等待他心目中的明君秦始皇的回心转意。
 
可惜,始皇已不在人世,蒙恬的报国梦只能是无情地破碎。面对新皇帝派来必欲取其性命的使者,蒙恬最终也像他兄弟一样,喝下了毒酒。
 
 
 
 
蒙氏兄弟的命运,令人扼腕叹息。一代忠臣良将,就这样毁于无耻小人之手!
 
三十万大军啊!一边是一道莫名其妙的诏书,一边是和他们同甘共苦深受爱戴的统帅,假使蒙恬振臂一呼,挥军杀回咸阳,结果殊未可料。但那样的结果,却免不了祸起萧墙,社稷动荡。
 
同样面对无法逃避的死亡,戍卒陈胜能发出“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的豪言壮语,成为反抗暴秦的英雄;而蒙恬,大秦帝国的长城,为了国家的安定,他选择了含冤而死。
 
陈胜是英雄,蒙恬难道不是英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