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毁灭——五代十国之十国上

未知 2020-07-27 09:24
帝国的毁灭——五代十国之十国上


唐朝灭亡后,各地的藩镇纷纷独立,中国进入大分裂时期,其中依次定占据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被称为五代。十国是指同时期的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国、南楚、南汉、南平、北汉这十个割据政权,被称十国,此外还有一些小的半割据政权,例如岐王李茂贞、幽州刘仁光等。

帝国的毁灭——五代十国之十国上

五代十国形式

十国和半割据政权一般奉同时期的中原王朝为正统,本期介绍十国(想看五代的亲人可以看上期)。

前蜀

前蜀(907—925),由王建所建,定都于成都的割据政权。强盛时疆域约为今四川和周围地区,历二主,共十八年。

帝国的毁灭——五代十国之十国上

前蜀和后蜀疆域

兴起

王建是河南舞阳人,因为家贫投入忠武军当兵。王建作战勇敢,立下不少战功,忠武军节度使杨复光组建忠武八都时,王建为都将,掌兵约一千人,开始有了自己的部队。

黄巢起义时,王建和其他忠武军将领一起割据汉中,后进入西川,任壁州(今四川通江县)刺史,有了自己的一块根据地。唐末西川大乱,王建乘乱攻取了成都,被任命为西川节度使,又攻取东川、汉中等地,奠定了前蜀的疆域。

903年,王建被封为蜀王。朱温篡唐后,大多数藩镇依附朱温。王建与岐王李茂贞、晋王李克用组成联盟对抗朱温,因为与后梁相距较远,所以大规模的战争较少。908年,王建派兵援助李茂贞攻后梁,被后梁军将领刘知俊击败,此后王建没有再次大规模进攻后梁,前蜀政权也逐渐稳定。

灭亡

王建晚年陷入立储风波。长子王宗仁身体残疾,太子次子王宗懿在政治斗争中被杀。王建打算在宗辂王宗杰中选一个又陷入犹豫。王建的宠爱的妃子徐氏则推荐自己的儿子王宗衍,并在朝臣中拉党结派。最终,王建王宗衍为太子。

后王建见王宗衍行事轻佻浮躁,想改立有才华的王宗杰为太子,但是王宗杰突然暴毙(疑是徐妃毒死)。王宗衍即位后果然沉湎酒色,不理政事,宦官和外戚互相掌权。朝廷公开卖官鬻爵,按官职高低估价出售。大小官员贪赃枉法更是司空见惯,百姓苦不堪言。

同时期的中原大地,李存勖灭后梁后打算统一中国,便预备进攻前蜀,后唐军积极战备。王宗衍则继续游山玩水,还取消了一些前蜀与后唐接壤区域的军事据点。925年9月,后唐军正式出发,11月,后唐军攻陷大散关,王宗衍这时才率军在三泉与后唐军交战,被唐将康延孝击败。王宗衍逃回成都,后唐军包围成都。王宗衍模仿了蜀汉后主刘禅,把自己绑了投降后唐,前蜀灭亡。

前蜀灭亡于王建晚年选择了昏庸的继承人导致的朝政腐败,后唐灭前蜀只用了70天,可见前蜀的腐败程度之深。

后蜀

后蜀(934—966),孟知祥所建的割据政权,定都成都。疆域比前蜀小一些。

兴起

孟知祥是是邢州龙冈(今河北邢台)人 。孟知祥原为晋王李克用部将,因为才能逐步升官。李存勖即位后,任命他为太原留守。后唐灭前蜀后, 参加灭蜀的唐军主帅郭崇韬推荐孟知祥为西川节度使,郭崇韬被李存勖猜忌而死,孟知祥以节度使身份稳定军心。

后唐陷入内乱后,孟知祥见趁机整顿军备,割据西川,又击败东川节度使明董璋,完全割据蜀地。932年,唐明宗李嗣源孟知祥为蜀王。934年,孟知祥在成都称帝,国号仍为蜀,史称后蜀。

灭亡

孟知祥在位才114天就病死了,其子孟昶即位。孟昶即位后,铲除了一些不法勋贵,整顿吏治,后蜀展现了积极的气象。

但孟昶迅速的腐化,生活也越来越奢侈,甚至连便器都是金银制成。开疆扩土方面孟昶也没什么兴趣,后晋晋昌节度使赵匡赞、后汉河中节度使李守贞、永兴节度使赵思绾相继叛乱,并请求归降后蜀,孟昶一直犹豫不决,以至于无法开疆拓土,一直龟缩在蜀地。各地军镇则因为无战事而军备松弛,怯懦避战。

乱世之中,不去进攻别人就会被别人进攻,北宋建立之后,统一大势不可避免。965年,北宋派王全斌率军进攻后蜀,孟昶投降。这次和前蜀差不多,整场战争只有66天,可见后蜀的腐化程度与前蜀更深。

南吴

南吴(902—937),杨行密建立的割据政权,又称“杨吴”、“南吴”。

帝国的毁灭——五代十国之十国上

南吴、南唐、吴越

兴起

杨行密早年参加江淮一带的起义军,后被唐朝招安,被封为泸州刺史,并依附于淮南节度使高骈。高骈死后,杨行密接管其残部,割据扬州。892年,受封淮南节度使,902年,受封吴王,南吴也成为南方最强大的割据政权。

灭亡

905年,杨行密病逝,子杨渥即位。杨渥纵容亲信欺压杨行密时的将领,引发矛盾。907年,南吴大将张颢、徐温发动兵变,控制军政,软禁杨渥。

908年,张颢杀杨渥,改立其弟杨隆演。不久徐温杀张颢,徐闻开始专权。杨隆演纵情声色早逝,徐温立其弟杨溥。927年,徐温去世,养子徐知诰继续操纵南吴大权。937年,杨溥“禅位”徐知诰,南吴灭亡。

南吴在杨行密死后完全是张颢、徐温、徐知诰控制的傀儡政权,最后被权臣篡位灭国。

南唐

南唐(937—975),李昪(徐知诰)在南方建立割据政权,传三世历一帝二主,享国三十八年,是十国中版图最大的。

兴起

吴王杨行密死后,其子杨渥即位,政治混乱。大将徐温通过权力斗争逐渐独掌大权。927年,徐温病逝,养子徐知诰接掌了他的权力,掌握杨吴实权。徐知诰苦心经营扬州,在937年废吴王杨溥,自立为帝,国号大齐。939年,徐知诰恢复李姓,改名为,自称是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孙,又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

灭亡

955年至958年,北周世宗三次攻打南唐,南唐丢失全部江北之地,南唐被迫取消自己的帝号,奉周为正统,自称“江南国主”,每年还要缴纳巨额的供奉。南唐开始衰落。961年,李璟病逝,李煜即位。李煜不善政事,只会写词作画,南唐国内社会矛盾越积越深,经济上采取重税的政策,朝堂上北方士族和南方士族又开了党争

974年,赵匡胤命曹彬潘美率军进攻南唐。975年3月,宋军攻至金陵城下。27日,宋军攻陷金陵,李煜投降,南唐遂亡。

南唐起家于权臣,末代君主李煜不善政事,无法解决国内积压的各种矛盾,最后被北宋灭亡。

吴越

吴越(907—978),钱镠建立的割据政权,定都杭州。历三代五王,共八十六年。

兴起

钱镠是杭州人,自幼习武。唐乾符年间为江南军阀董昌的偏将,在剿灭地方叛臣的过程中立下战功,开始起家。893年,钱镠升任镇海军节度使,驻防杭州。895年,钱镠击灭董昌,完全控制了两浙十三州。

907年,朱温篡唐称帝,建立后梁,封钱镠为吴越王。吴越之名由此而来。

灭亡

钱镠后,经历了小规模的宗室内斗和权臣擅权,即位吴越王。975年,钱俶与赵匡胤一同击灭南唐,此时,南方的割据政权只剩吴越。面对北宋强大的政治压力,钱俶决定纳土归宋,北宋和平统一吴越。

吴越起家于军事割据,最后面对天下一统的大势没有穷兵黩武顽抗到底,留下一段佳话。

标签